宏亮瞻局丨“杜鲁门”跃进北极,直面“最可怕的敌手”(上)

北极,极寒之地,冰封之海。如果说冰层下的水世界是核潜艇的天堂,那么对于庞大的航空母舰来说,这里近似“地狱”。

当地时间10月19日,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哈里·杜鲁门”号及护航舰艇跨越北极圈,参加将于10月底在挪威北部海域举行的“三叉戟”演习。美海军新闻处称,此举是为了“展示美国海军的机动性和硬实力”。但外界的关注焦点却并不在此——媒体一再强调这是自1991年小鹰级“美国”号常规动力航母进入北极圈后,美国航母近30年来首次进入北极海域。

也难怪莫斯科和俄罗斯海军总是习惯性地将北冰洋看做本国之禁脔。事实上,尽管美英核潜艇也常在此活动,但不便公开的秘密水下行动显然不具备彰显政治意义与军事威慑的价值。没了航母,西方海上霸权在北极海域明面上的存在感相当微弱。

美国海军 “哈里·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

美国航母一贯横行世界,但在北极,航母的部署和使用却必须面对一系列难题。首先,现有的10艘尼米兹级航母全部采用蒸汽弹射器,舰载机弹射会释放大量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它们在瞬间凝结成冰后将会给甲板上的任何操作都带来极大的不便与危险。即便航母甲板配备了专业除冰设施,航母舰载机的出勤率也会大幅下降。由此导致的间接后果是航母外层防御圈将出现难以避免的漏洞,从而为攻击方留下更充裕的“反航母窗口”。这也是苏联在未建成的唯一超级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上既配备蒸汽弹射器,同时还保留滑跃飞行甲板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美国海军长期忽视大型远洋破冰船队的研制和建设,在此项能力上与俄军差距甚远。没有重型破冰船的“保驾护航”,再强大的航母战斗群一旦遭遇极端环境也可能寸步难行,甚至沦为俄方近海立体反航母体系的“活靶子”。

由此可见,如果说1991年“美国”号跃进北极是一次近乎零风险的“胜利大游行”的话(就在这一年苏联解体),那么2018年10月“杜鲁门”号挪威之行的象征意义同样远大于实战价值。在美俄之间所谓的“新冷战”愈演愈烈之时,偏好以“不按常理出牌”来证明“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总统让本国航母去一个离对手很近、又很久都没去过的地方,其动机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在配备电磁弹射器的“福特”号航母形成战斗力后,外界也许在北极圈内将更频繁地看到美国航母的身影。

亚森威胁论

但是,在福特级航母形成正式战力之前,美国海军(也包括英国皇家海军)只能更多的依赖核潜艇保持在北冰洋的军事存在。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尽管苏联早已解体,但北约与俄罗斯核潜艇在冰层下的对抗却从未停止。双方核潜艇不仅一再上演追逐与反追逐的“猫鼠游戏”,甚至还曾直接正面相撞,“头破血流”。

就在不久前,深受美海军关注的俄罗斯“喀山”号(K-561)攻击核潜艇在工程一度延误后,终于在9月24日驶出北冰洋白海沿岸的北德文斯克港,开始其首次海试。美国《国家利益》杂志随即刊文指出,这艘亚森M级(885M型)潜艇将成为美国海军最可怕的敌手。

亚森级(885型)首艇“北德文斯克”号于2014年正式服役。由于该艇的最初设计源于1977年,并早在1993年就已开工,因此其大量零部件仍然需要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如乌克兰)采购,且部分配套设备和细节设计不再适用。因此从2号艇“喀山”号开始,孔雀石设计局对原始方案做了大量优化,并力求实现100%国产。这款经过改进的攻击型核潜艇被称为亚森M级,“喀山”号之后的5艘艇也都将按照亚森M级的规格建造。

俄罗斯“喀山”号(K-561)攻击核潜艇海试

相比首艇“北德文斯克”号,“喀山”号除了实现完全国产化外,还有多处改进:如艇身长度缩短10米,水下排水量增加到13800吨;将艇艏的8具鱼雷发射管全部移到艇尾,从而为尺寸更大的新型声呐基阵留出空间。据《国家利益》报道,该艇的近垂直(20度倾角)导弹发射井增加到10个,且每个发射井可装填的SS-N-26“宝石”反舰导弹增加到4枚。这意味着该级艇的远程反舰火力密度甚至比专职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奥斯卡级更强——“喀山”号可齐射40枚远程重型超声速反舰导弹,也难怪俄军将其定义为“水下核巡洋舰”。现在的奥斯卡级只能齐射24枚,不过如果按照俄方透漏的改进计划,将目前装备的射程更远、尺寸更大的SS-N-19“花岗岩”换成“宝石”,则其火力密度还将至少扩展3倍。

此前外界一直猜测的泵喷推进仍然没有出现在“喀山”号上,颇让人意外。俄海军从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4号艇“弗拉基米尔大公”号开始,已经为北风之神级配备泵喷推进系统,证明此技术对于北方机械制造厂来说并不存在门槛。但“喀山”号之所以仍坚持采用大侧斜七叶螺旋桨,可能的原因是俄海军在对两种推进技术做严格测试后得出结论,泵喷推进的静音效果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对于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大侧斜七叶螺旋桨的俄海军来说。

对于亚森级的出现,美国海军一直高度警惕。美国海军系统司令部项目执行官戴夫·约翰逊上将甚至将一个“北德文斯克”号的模型就放置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以便“时时提醒自己”。约翰逊曾在2014年表示:“我们将面对的最强大对手是谁,只需看看亚森级就够了。”

美国海军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潜艇项目执行官迈克尔·贾巴利也曾于2016年指出:“俄罗斯潜艇的噪声控制已大幅改进,美国海军之所以决定对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实施静音升级计划,就是受到了亚森级的影响。”

就在最近,美国驻欧海军司令詹姆斯·福戈对亚森级同样赞誉有加:“这艘潜艇令人印象深刻。如果细心观察俄罗斯海军近年来的举措,就会知道他们如何调配使用资源——其首要目标就是强化潜艇舰队。”

哈斯基浮出水面

亚森级首艇“北德文斯克”号水下排水量1.277万吨,刷新了之前由美国海狼级夺走的攻击核潜艇的排水量纪录。该级艇装备一座KTP-6型压水反应堆,水下最大航速32节,采用钛合金制造的双层耐压艇壳让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800米。

孔雀石设计局在该级艇上延续了从阿库拉级开始的重静音、(相对)轻航速、多用途设计思路。亚森级的噪声指数只有85分贝,比海狼级还低,这意味着敌方用被动声呐已经不太可能从海洋背景噪声中分辨出该级艇。此外,由于KTP-6型压水堆的自然循环水平很高,“北德文斯克”号即便采用20节以上的高航速也能很好地控制噪声辐射。

该级艇的最大突破是在第4舱段安装了8个近垂直导弹发射井,每个井内装3枚“宝石”反舰导弹,该导弹射程约为300公里,速度超过2马赫。此外还配备了8个650毫米鱼雷管,除传统的鱼雷、反潜导弹外,该鱼雷管还可以发射SS-N-21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或者最新的SS-N-27“俱乐部”系列多用途巡航导弹。

亚森级本来计划建造10艘,目前已确定减为7艘,第7艘“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继承了曾经的超级航母舰名)已经开工。亚森级建造规模的缩水将为孔雀石设计局的下一代攻击核潜艇哈斯基级腾出更多资源。

俄海军第五代哈斯基级核潜艇想象图

哈斯基级在2017年被首次披露,预计首艇于2027年服役。该项目已公开的消息十分有限,除俄媒刊登的一些真假不明的效果图外,可以确定的是该级艇是在击败了红宝石设计局的竞标方案后才浮出水面的。哈斯基级最大的特点是在巡航导弹舱段搭载俄军刚刚研制成功的“锆石”高超声速反舰导弹,这款导弹的射程预计为400公里左右,飞行速度高达6至8马赫,美国海军现有的任何反导系统都不可能成功拦截。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宝石”还是“锆石”,它们的射程相比上代远程反舰导弹均有大幅缩减,但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尺寸与弹重下降,使得平台带弹量提高数倍。在美国海军放弃S-3固定翼远程反潜机后,“宝石”和“锆石”超过300公里的射程已经足以保证俄潜艇在美航母反潜直升机巡逻范围外安全地从水下齐射导弹。而且,俄潜艇的巡航导弹舱段全部用来搭载反舰导弹,而不是如美国弗吉尼亚级那样搭载对陆巡航导弹。

但在巡洋舰的升级项目中,俄海军却反其道行之,如为光荣级换装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火山岩”反舰导弹。不过其道理任殊途同归,其目的同样是保证水面舰艇可以在航母舰载战斗机巡逻范围外(约700公里)安全发射导弹——由此可见俄海军近年来装备更新计划极为明显的针对性与跟随性。

比较罕见的是,对于哈斯基级这样一款还只是处于研制初期阶段的核潜艇,俄媒竟然公布了全部8艘艇的舷号、艇名和部署舰队,如首艇“卡齐米日·普拉斯基将军”号(K-600)部署北方舰队,8号艇“伊凡雷帝”号(K-607)部署北方舰队。8艘艇中将有5艘部署太平洋舰队,3艘部署北方舰队。

提前公开这类消息表明了俄海军对于该项目执行到底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莫斯科对于俄海军的水下项目总是格外的慷慨,且投入决心极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无论航母还是巡洋舰、驱逐舰,俄海军的所有水面舰艇升级换代一贯雷声大、雨点小,拖沓程度令人发指。正如詹姆斯·福戈所指,在预算吃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普京政府显然认为其水下舰队更有潜力对冲美方的海上优势,性价比也更高。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