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舰编队缉毒抓偷渡 美新型濒海战斗群将为海军“打杂”

1月15日报道 在军事战略变更的背景下,近年来,美国海军承担的任务趋于多样化。除在反恐战争中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外,美海军还面临着与对手争夺远洋制海权、区域反导警戒、打击针对美国本土的偷渡和贩毒活动等复杂繁琐的任务需求。然而,美海军的兵力规模却并未与其担负的职责同步增长。即使经过2年多的“军费争夺战”,美海军现役舰队规模仍在300艘左右徘徊。

据美海军部估算,想要胜任上述任务,至少需要保持355艘舰艇规模的舰队。眼见扩充兵力无望,各种任务需求又纷至沓来,美海军只得打起“盘活”现有装备、改进编队组合模式的主意。新的濒海战斗群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据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报道,美海军正在试验性部署新的濒海战斗群编队。这种小型舰艇编队只包括2艘舰艇,由一艘导弹驱逐舰和一艘船坞登陆舰组成,将用于海上执法行动和低烈度冲突。濒海战斗群的兵力规模不大,占用资源较少,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建制内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导弹驱逐舰具有强大的海空警戒搜索能力,舰上装备的数十枚防空导弹、巡航导弹和火炮可胜任护航和自卫打击任务,船坞登陆舰则能运载一支处于高度战备状态的小规模地面作战分队,以及供前者使用的地面装备、直升机和后勤物资,可随时在任何沿海地区执行为期1周以内的低烈度地面军事行动。

美海军认为,这种新型作战组合能取代许多由海军远征打击群和海军陆战队陆战远征队扮演的角色,减轻两者的任务压力。目前,美海军在加勒比海和南大西洋海域肩负支援海岸警卫队、打击偷渡、贩毒和非法捕捞活动的任务,在非洲和中东沿海地区则要时时准备对恐怖组织活动进行干预,还要预留对伙伴国家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的兵力。上述任务对兵力需求不大、对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需求不高,却要求参战部队具有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执法和反恐行动的时间窗口大多很短暂)和独立自主的态势感知及作战自持能力。

按照美海军现行兵力部署习惯,为满足上述需求,通常会向任务区域直接派遣远征打击群或单艘舰艇。包含有1艘两栖攻击舰、2艘船坞登陆舰和数艘导弹巡洋舰/驱逐舰的远征打击群固然对于此类任务游刃有余,却也存在不小的兵力冗余甚至浪费。同时,执法任务和低烈度反恐任务不时发生、繁复多变,而规模较大编队的机动能力有限,不得不在诸多任务区域之间疲于奔命,不仅占用大量作战资源,也使得舰上官兵经常处于疲惫状态,难以长期维持良好战备状态。

单舰行动虽然相比之下更为灵活节约,但用于常规巡航任务尚可,执行小规模陆海空合成任务则勉为其难——单艘两栖攻击舰或船坞登陆舰缺乏海空监控、防卫能力,而单艘巡洋舰/驱逐舰又无法携行战机和地面作战分队。与现有2种或大或小的舰艇部署模式相比,兵力规模处于两者之间的濒海战斗群既能满足全部任务需求,又可节约兵力、增加可部署编队数量与灵活性,堪称美海军应对低烈度行动、为执法和反恐任务“打杂”的“多面手”。

除兵力结构外,濒海战斗群在美海军指挥结构中的位置也独具特色。近期编成的名为“第1濒海战斗群”的编队在作战指挥上归属美海军第3远征打击群,舰艇则来自第3舰队和第3两栖舰艇中队,由第3两栖舰艇中队的1名上校军官指挥。编组命令下达后,第3远征打击群从28个不同部门抽调舰只和人员,在3周时间内进入部署状态,随即赴秘鲁和智利沿海海域开展试验性巡航。值得注意的是,第1濒海战斗群在拉美沿海地区巡航期间,由负责东太平洋海域的第3舰队和负责拉美海域的第4舰队双重管理。

濒海战斗群从远征打击群中抽调编组,意味着美海军不必打破现有的部署和运用方式,此举势必增大远征打击群的作战灵活性,使其可拆散成多个小规模濒海战斗群,同时在若干海域执行各种任务,也可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只派出少量兵力组成濒海战斗群赴任务海域,而保持骨干兵力继续执行常规任务。上述2种模式都可使美海军的作战绩效得到有效提升。而同时归属2个舰队管辖的指挥结构,则使濒海战斗群既同原建制上级保持联系,又能接收到战区前沿指挥机关提供的信息和决策指令,这对增强编队的态势感知与持续战斗能力均有助益。

濒海战斗群概念的出现,是美海军整合舰艇资源、提高现有舰队使用效率的尝试,也是在现代指挥预警系统能力急剧提高的背景下,增强个体/小编队独立作战能力的典型案例。近年来,美国陆军提出在合成旅战斗队基础上进一步集成兵种资源的侦察打击群概念,美空军则提出以4至6机编队独立赴前沿部署的“小快战法”,加上海军创建的濒海战斗群,无不是美军在兵力规模无法扩充、而技术装备性能极大提升的条件下,为适应新的技术和安全环境做出的努力。在关注美国国防科技进步的同时,此类相关的体制编制发展也应引起外界关注。(文/马骐騑)

【延伸阅读】吊机上舰!看美海军航母如何装载战机

提起航空母舰,人们通常都会先浮现出在飞行甲板上密集停放的各型舰载机的画面。那么这么多的战机,是如何转移到航母上的呢?实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航母“空载”出海,抵达预订区域后,舰载机群再逐一降落到甲板上。另一种就是本图集展现的方式:在海军码头,用重型起重机以吊运的方式一架架“放”到甲板上。图为刚吊运到飞行甲板上的F/A-18F战机。

以下是一组珍贵的美海军“小鹰”号(CV-63)常规航母吊运各型舰载机的历史照片,或拍摄于20世纪70-80年代。图为在美国加州北岛海军航空站,等待吊运上舰的F-14A战机群。

在海军码头上等待吊运上舰的F-14A战斗机群。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吊运上舰的F-14A的座舱盖均处于开启状态,这张背景还能看到“长滩”号(CGN-9)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即将吊运到飞行甲板上的F-14A战机,下方还能看到通过机库升降机口进行物资补给的传送带。

这架F-14A隶属于第114舰载战斗机中队(VF-114)。

除F-14外,还能看到E-2预警机也用类似的方式上舰。

正面拍摄的正在吊运中的E-2预警机。

正在吊运中的A-7攻击机,可见甲板上已有2架F-14吊运到位。

正在起吊中的E-2预警机。

吊运中的S-3喷气式反潜机。

除有人战机外,无人机也是用类似的方式吊运到航母上的,例如图中的X-47B舰载无人机。

远镜头拍摄的X-47B吊运至飞行甲板资料图。

【延伸阅读】鲨鱼凶猛!美海军战机“兽头”涂装掠影

军迷们在欣赏美海军战机图片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在战机的机头位置有鲨鱼嘴、鹰嘴或兽嘴等“兽头”图案,实际这一传统早在二战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是飞行员和地勤们出于自娱自乐或威慑敌机的需要,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图为二战时期的美海军F6F3“地狱猫”战机采用的恶鬼机头涂鸦,很有视觉冲击力。

图为从艺术家从正面角度绘制的同架F6F3战机的机头涂鸦,很有压迫感。

到了20世纪60年代,“兽头”涂鸦逐渐趋于标准化,例如图中这架隶属于VF-111“落日者”中队的F-4B战机。

越战期间,“落日者”中队F-4B战机投弹资料图。

这架鲨鱼嘴的A-7攻击机隶属于VFA-213“黑狮”舰载战斗攻击中队。

这架鹰嘴涂装的F-4隶则属于VX-4舰载航空试验中队。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又有了一些变化。图为同样隶属于VF-111“落日者”中队的F-14战机,可见经典的机头涂鸦还有传承关系。

这架采用“狮头”涂鸦的F-14比较难得一见。

隶属于VS-30舰载巡逻反潜中队的S-3“维京”反潜机(已退役),可见不同机型的涂鸦也略有不同,这个更接近蛇嘴风格。

1991年10月,美海军航母地勤与“鲨鱼嘴”F-14合影。

这架“鹰嘴”F/A-18C为VFA-195“破坝者”战斗攻击机中队的CAG机。

到了现代,这一传统仍在延续。图中这架鲨鱼嘴的F/A-18E“超级大黄蜂”隶属于VFA-11“红野猪”中队的CAG(中队长)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