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美“星球大战”计划或复活 能先发制人打击敌核武库

4月26日报道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4月24日报道称,俄罗斯军方认为美国可能正策划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核武库发动先发制人打击,其援引的证据是20世纪80年代“星球大战”计划的复活和美国在欧洲不断扩大的“导弹防御”项目。

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维克托·波兹尼希尔中将24日说,对华盛顿“可能采取的行动”的分析表明,美国人正在寻求通过所谓的“初始拦截”理论获得战略优势。根据这些计划,美国将寻求当敌方弹药仍处于武器库中,就摧毁其“绝大多数”导弹。

兹尼希尔说:“华盛顿打算在反导系统中设立一个天基拦截层,以便在弹道导弹的早期飞行阶段(助推段——本网注)对其进行打击,这尤其令人担忧。从根本上说,这是20世纪80年代‘星球大战’概念的复活。”

波兹尼希尔说,太空军事化让人们担心,华盛顿可能试图对其对手——如俄罗斯和中国——发动先发制人打击。从根本上说,这引发了同对美国在欧洲大规模“导弹防御”一样的担忧——莫斯科长期以来一直怀疑,经过稍许调整,美国在欧洲的“导弹防御”系统就可以发射攻击性武器而不是拦截导弹。

资料图片:美国冷战时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的反导卫星想象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图片:与“陆基宙斯盾”配套的Mk41发射器也可用于发射巡航导弹。(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说:“就像Mk41垂发导弹装置(部署在欧洲的美国导弹防御设施,既能发射“标准”-3拦截导弹,也能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本网注)一样,存在利用天基武器对俄中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可能性。考虑到天基武器可以覆盖全球,美方可利用本土任何一个州的设施来实施这种打击。”

报道称,“星球大战”计划的正式名称为“战略防御计划”(SDI),是由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执政期间构想出来的。该计划旨在制造轨道武器,摧毁所有飞向美国的苏联导弹,使它们在事实上失去威慑力。随着冷战的结束,这一计划逐渐被搁置。

将太空武器化的想法被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捡起,他于2018年6月创建了自己的太空军。这些计划看起来似乎是认真的,因为美国最近的《导弹防御评估报告》提出了能够在导弹助推阶段将其摧毁的天基拦截器的概念,还披露了在阿拉斯加部署更多陆基拦截导弹的计划。特朗普本人也宣称“太空是一个新的作战领域,(美国)太空军将一马当先”。

资料图片:美国总统特朗普。(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美空军部长称美太空军将在5年内组建完毕

4月16日报道 据俄罗斯卫星网4月12日报道称,美国空军部长希瑟·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作为单独的一支部队,美国太空军将在2023至2024年间组建完毕。

她说:“构想如下,美国太空军将在2023至2024年间开始全面运作。”

图为美国卫星示意图

俄媒称,美太空军将首先在美国空军部框架下组建,然后再成为一个独立军种。威尔逊表示,成军时间可能会因为情况变化而异。

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底签署成立美国太空军的备忘录,太空军的目标之一是捍卫美国在太空中的利益,以及在太空中、从太空和向太空中投射军事力量。俄方高层指出,华盛顿通过这种方式为太空军事化创造先决条件,意在将外太空用于军事目的,俄方将被迫采取相应的和不对称的措施应对可能的威胁。

【延伸阅读】军情锐评:大鹏展翅!美造全球翼展最宽飞机 可速射军用卫星助力太空战

参考消息4月21日报道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4月13日报道称,号称“世界翼展最宽飞机”的“同温层发射载机”(简称“大鹏”,绰号来源于《辛巴达历险记》中能够吊起大象的巨鸟)于当天上午在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成功完成首飞,其机身及主翼均由复合材料制成。按设计用途,“大鹏”将主要用于为美军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甚至私人企业提供一种比陆基发射运载火箭方式更经济的太空发射方式。那么,这种“世界翼展最宽飞机”的搭载性能到底有多强?又有怎样的潜在军事用途?本文就此简析。

翼展超过橄榄球场 打破安-225纪录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称,“大鹏”(正式型号为351型“同温层发射系统”)采用独特的双机身设计,两个机身分别长约73米,虽然两个机身的机头均布置有座舱,但只有右侧座舱负责飞行驾驶,且仅需3人机组即可完成基本操作,左侧座舱未加装增压系统,仅布置了飞行数据系统。

除独特的双机身布局外,“大鹏”翼展达到创纪录的117米,远超长期保持“世界最大飞机”纪录的乌克兰安-225重型运输机(88.4米),也超过了一个美式橄榄球场(91米长)的长度。不过由于采用全复合材料建造,“大鹏”230吨的(最小起飞)重量仍比安-225(285吨)轻一些。

资料图片:“大鹏”翼展达到创纪录的117米,远超乌克兰安-225运输机(88.4米),但起飞重量要轻于后者。

为了能让如此巨大的机身顺利升空,制造商“缩尺复合体”公司为“大鹏”配备了6台普惠PW4056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达252.4千牛,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波音747客机也采用同款动力系统。4月13日,“大鹏”起飞后,以每小时304公里的飞行速度在莫哈维沙漠上空5182米的高度连续飞行2.5小时,成功完成首飞。

“大鹏”配备了6台普惠PW4056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达252.4千牛,与波音747使用同款动力系统。

空射运载火箭的优势是准备时间短,反应速度快,更为廉价。图为L-1011运输机发射“飞马座”运载火箭瞬间。

可吊挂“女武神”轰炸机 能连发3枚运载火箭

“大鹏”不仅外貌惊人,搭载性能也十分强大。其采用的空射运载火箭方式并非新概念,主要是指利用飞机代替运载火箭的第一级,从空中直接发射搭载有卫星的小型火箭,这种发射方式的优势是反应速度快,准备时间较传统地面发射大幅缩短(以“飞马座”空射火箭为例,准备时间仅需8天,而常规运载火箭则需数月),且发射成本也更加经济。

美国早在1990年4月就成功完成了首次空射运载火箭,载机是一架B-52战略轰炸机(后更换为洛克希德L-1011运输机),搭载一枚“飞马座”3级固体小型火箭(最大有效载荷272公斤),成功将一颗海军导航卫星发射入轨。“飞马座”适用于发射小型通信卫星、空间科学卫星、遥感卫星等,其衍生型“金牛座”火箭可向地球同步轨道运送380公斤载荷。

“飞马座”自1990年投入使用到2013年最后一次发射,共完成42次发射任务,仅有2次失败,堪称空射运载火箭系统的先驱。不过这种发射方式也有局限性——受载机运载性能、飞行高度及火箭尺寸限制,无法发射尺寸更大的卫星,而且无法将卫星送入更高的运行轨道。

资料图片:XB-70“女武神”战略轰炸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局限性在“大鹏”投入运营后可望有较大改观。为便于未来挂载空射运载火箭发射卫星(包括其他小型航天器)或载人宇宙飞船(用于太空观光或其他目的),“大鹏”在两个机身之间的主翼中央翼盒部分安装有“装配和集成系统”(MIS),最多可搭载220吨有效载荷,举个较为形象的例子,理论上“大鹏”可以吊挂一架XB-70“女武神”战略轰炸机(空重115吨)起飞。

与“大鹏”配套的“飞马座II”空射运载火箭由轨道科学公司开发,可以将6.1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或将2吨多重的载荷(例如2.3吨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导弹预警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未来还能挂载运载能力更强的“飞马座XL”火箭。据现有CG效果图显示,“大鹏”甚至可以在一次飞行任务中,挂载多达3枚“飞马座”火箭,一次性完成3个不同的发射任务。除空射运载火箭外,“大鹏”还能运载5吨重的“追梦者”空天飞机,一次可将7名宇航员(或游客)送入近地轨道。

“大鹏”挂载多枚火箭飞行CG效果图

除民用潜力外,“大鹏”的潜在军事用途就是可在战时快速补充多颗美军被敌方摧毁或受损的军用卫星,以及短时间内将多批美“太空军”宇航员、小型太空战机送上“军用空间站”或近地轨道,为美军未来赢得太空战提供更多助力。但“大鹏”的固有劣势就是需要3600米长的大型跑道才能起飞,即使是在美国国内,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大型机场或空军基地也屈指可数,导致其部署灵活度较差。关于“大鹏”未来发展动向,仍需人们拭目以待。(文/黄晋一)

【延伸阅读】美媒:六大趋势引领美国太空战走向

3月31日报道 美国“勇士专家”网站3月26日刊登题为《美国如何加紧为大规模太空战作准备?》文章,作者系前美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和空军部长办公室导弹防御专家史蒂夫·莫斯泰罗,文章摘编如下:

从卫星制造到新发射选择,要在太空领域领先是一项艰巨挑战。至少有六个趋势在发挥作用,它们最终会走向何处尚不清楚,但密切关注它们非常重要。这些趋势将影响美国的太空投资、国家安全、我们的现代生活水平以及更广泛的经济。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猎鹰9”火箭发射升空。新华社发(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供图)

第一,随着每颗卫星拥有的能力越来越多,重型卫星正变得更重。这些能力包括从商用到国家安全,从通信到气候预测,从危机应对到领土保护,从实时分析到事件预测。

卫星重量增加往往会提高发射成本,并且令设计和制造成本高昂,但或能降低地面站成本。虽然重型卫星在市场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这一趋势增强了人们对重型火箭的持续兴趣。此外,载人重型发射能力重新受到重视,这只会促使人们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第二,与此同时,包括通常相当于鞋盒大小的立方星在内,小型卫星正迅速增加,可供商用以及政府民用和军用。这些卫星在轨道上停留时间更短,但执行专门任务,它们常常需要灵活的发射、部署和更换。这些卫星正迅速增加,其应用的发展速度目前远远快于重型载荷卫星的类似发展。

第三,在重型运载需求带来新选择的同时,小型卫星迅速增加正促使人们寻求更划算、更轻型的选择。人们正越来越迫切地寻求更廉价、更快速的方式来发射单颗立方星、立方星群和立方星星座。对低成本发射的追求催生了新的火箭公司,其中既有美国公司也有外国公司,它们专注于向轨道和亚轨道进行发射,以满足现有和预期的需求。

第四,成本效益可能是首要变量。从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强调成本节约的新原则,到美国国家航天局2020年预算中对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和加快小载荷部署的要求,到正在出现的规模经济,人们正在努力寻求廉价的亚轨道和轨道发射选择。“造好、他们就会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第五,特朗普政府正强调“购买美国货”,这将直接影响太空相关市场。在特朗普签署两份行政令后,“购买美国货”再度流行起来,并且越来越流行。这将影响商用和国家安全太空市场,并且这种影响会逐年增加。

在太空领域强调“购买美国货”的理由不难理解。在商用方面,总统和国会明显有意在火箭、卫星和供应链方面偏向美国制造商、美国劳动力和美国投资,这令美国得以重新获得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从而创造就业,并满足两党的政治抱负。

在安全方面,“购买美国货”反映了保护美国太空资产、软件、有效载荷、投资来源、高技术劳动力和美国发射特权的巨大压力。同时,避免发射失误的压力巨大,这影响到供应链、网络渗透和卫星发射地。

最后,出现在文学、对话以及国家领导人当中的第六个趋势不容忽视。在商用航空受到新环境的审视之际,火箭燃料正面临压力。在一个人们提出大胆倡议、国会进行严格监督并且不断增加的环境影响引发担忧的时代,发射时所用的燃料可能成为联邦(甚至可能是商业)发射决策的关键。

简而言之,整个与太空有关的领域正在经历变革,这些变革大多是积极的,但变革速度前所未有。这六个趋势会带来怎样的“最终状态”目前尚不清楚,但对各国政府、全球商业以及美国消费者来说,太空将变得更加重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