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水分外甜!南海一家糖水店“自我造血”走公益之路

每当有顾客来临时,23岁的桐桐会主动迎上前说“欢迎光临”。她一头短发,身上套着印有“喜糖甜品”字眼的灰色围裙,说话声音较大。如果被问及的问题过于复杂,她的肩膀会轻轻抖动起来,因为不知道如何回答而紧张不安。她是一位轻度的心智障碍者,在位于南海桂城一家叫“喜糖”的糖水店工作。

“喜糖”糖水店大约40平方米,木制小餐桌,彩色软靠椅,白色吊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映在左右墙壁悬挂的照片上,环境温馨雅致。这家糖水店的员工被称“喜宝贝”———心智障碍者。

“喜宝贝”们正在打扫卫生。

喜糖糖水店的开张

“喜糖”创办人齐姑娘在2012年首次接触自闭症儿童,当时她了解到,他们成年后难以像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融入社会,便思考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到2015年,齐姑娘了解到特殊学校的学生在结束学业后,可选择的发展机会比较少。但“和他们接触后,我们反而会被这群特殊的小朋友所感染,他们很憨厚,做事认真,而且很爱笑,热爱生活。”齐姑娘表示,“更大的感触是,当我们去关注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回报以热情,其实每个人都是渴望被需要的”。

此后,齐姑娘开办了一家素食餐厅,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2016年在餐厅里聘用了第一位喜宝贝。“当时只是想提供就业机会给喜宝贝,但接下来遇到不少难题,比如如何沟通?如何共事?如何融入?”一切都在摸索中。

要让喜宝贝顺利就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齐姑娘和她的团队意识到,接纳喜宝贝就业要循序渐进,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路径。此后,团队通过走访社会企业、请教专业人士、到特殊学校参访、收集喜宝贝及其家长需求、同事意见等途径,寻求可以解决喜宝贝就业的最佳路径。

2016年,齐姑娘发起成立一家专业社工机构———亮心公益。2017年3月,亮心公益的社工进入启聪、星辉等特殊学校,与学校协商后,针对喜宝贝们探索出了“人才定制计划”。

齐姑娘介绍,这一路径就是首先由亮心公益制定培训计划,然后开展双向培训,即企业的工作人员进驻学校,为喜宝贝提供相应技能培训;同时对企业的普通员工进行培训,教会他们与喜宝贝的相处技巧。喜宝贝在学校接受培训后,毕业以后到企业实习,适应工作后实现就业。

然而对喜宝贝而言,餐厅里涉及的工作相对复杂,喜宝贝更适合怎样的工作环境?齐姑娘想。2017年9月,她发起了“喜糖”糖水店。“身为一个广东人,从小就接触糖水,糖水给予我的味道是记忆犹新的,也代表着甜蜜、快乐,可以勾起市民美好的回忆。同时糖水的操作比较简单,操作器械的危险性相对较低,而且产品样式不会太复杂,比较适合喜宝贝。还有一个考虑是,糖水的投入成本不需要太高,店面不需要太大,我们希望这家店是可以承担起自身的盈亏,而不是靠别人的资助。”谈起发起喜糖糖水店的初衷,齐姑娘说。

喜糖糖水店店内一景。

店中培训,让喜宝贝融入社会

22岁的滔滔去年来喜糖糖水店工作,此前他在启聪学校学习,并且在学校接受了一学期的餐厅就业培训,主要是学习如何铺台布、清洁餐桌、礼貌用语等。他患有自闭症,不爱与人交流。

入职糖水店后,店里每天有早课,齐姑娘和工作人员会与喜宝贝聊天,“滔滔说话时,身体不愿意朝向你,而且眼睛不敢直视你。”齐姑娘说,“早课上就一直告诉滔滔,在说话时要正视对方的眼睛。”反复告知和训练后,这种情况逐渐改善。现在,滔滔在与人招呼后,甚至会主动伸出手与对方握手,这个动作“练习了将近一年”。

还让齐姑娘有些犯难的是,初来乍到时,滔滔太过于“守时”。他从不迟到,但到下午3点下班时间点,可能当时他手中正端着刚收拾的餐具,而看到下班时间到3点,会将餐具直接放在餐桌上离店,不会端到后台收拾好。这种情况也是通过反复教他,已经改善。现在,即使到下班时间点,他会自觉将餐具收拾好后再离开。

桐桐2017年来喜糖糖水店工作。她爱说话,会在心情不好时发脾气,这也是通过经常告诉她这种行为不可取和时常提醒,而逐渐改善。桐桐说:“她以前不会自己搭公交,需要父母送去学校,后来自己学会搭公交后,父母也没那么辛苦了。现在的工资都给妈妈保管着,想给妈妈去买菜什么的。”

日常中,齐姑娘和其他老师会常常与喜宝贝谈论梦想,告诉他们要有自己的梦想。21岁的林林患有轻度智力障碍,谈起以后打算做什么,他说想当“糖主”,也就是店长。他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开分店,自己当“糖主”,这样就可以让特殊学校的师弟师妹来就业了。问起滔滔时,他说想去做外卖员,赚更多的钱。

糖水店不仅通过早课培训喜宝贝,每周六还有培训课。日常提醒对于改善喜宝贝的情况有限,所以通过电影课或者动画片,以画面的形式引导他们。

喜宝贝除了在店里工作,还偶尔会走出去。齐姑娘谈道,腊八节时,喜宝贝就连同志愿者们一同去医院和社区派粥。“出发之前,他们还在店里练习,送粥的时候我是不是该说您辛苦了。本来他们是被帮助的群体,现在能够自己赚钱,还做义工,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这让他们有一种被需要感。”

谈到喜宝贝的变化,齐姑娘开心地表示,“经过专业培训和引导,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从一开始的害羞不敢说话,到现在甚至在众人面前唱歌、跳舞表演,他们现在热爱自己的工作,逐步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还萌生自己的梦想,并正为之努力,这种变化是明显的。”

探索:企业-公益机构-社企结合的公益之道

喜糖糖水店周边的居民陈女士,经常来这里买糖水。1月15日下午,她经过店铺时,买了一瓶18元的茯苓膏。“其实旁边也有甜品店,但还是经常到这里买,知道这家店带有公益性质。”

据介绍,糖水店目前接近收支平衡,除了零散的客流,还有一些企业订单。1月15日当天,就接到一个几百元的企业订单。对于这家糖水店的定位,齐姑娘并不希望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更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制作出符合公众需求的产品进行售卖,实现盈利,让喜宝贝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希望发展成一家自我造血、适应特殊人群就业、可持续并可复制的社会企业。”

“不能看到喜糖糖水店表面的运作,要看到背后的支撑。”齐姑娘说。事实上,糖水店被定位为一家社企,店铺位置紧邻素食餐厅。餐厅的经营,不仅从资金上支持了亮心公益的运作,还能够为糖水店提供产品支持,而糖水店的产品,可到餐厅销售,实现盈利。亮心公益机构,则为喜宝贝适应糖水店工作、融入社会提供专业的训练支持。由此,素食餐厅、亮心公益机构和糖水店,三者形成一个体系。

除了捐款捐物以外,企业还能够如何做公益?齐姑娘认为企业可结合行业特性和擅长的方面从事公益,比如由餐厅延伸出的糖水店。而在有些城市的洗车行业,也有类似社企,在符合心智障碍者需求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就业。

原标题丨糖水分外甜!南海一家糖水店“自我造血”走公益之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