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到底有多重要?或关乎486家造车新势力“生死存亡”




今年的6月到底有多重要?并非危言耸听,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或关乎命运前途或关乎生死存亡的月份!前几天的端午小长假成为了全国千万学子的高考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咱们的车企,在6月同样也面临着一场场另类的“高考”。


这个月底,多地开始实施国六排放新规;

这个月底,机动车购置税新规正式实施;

这个月底,车补退坡新规过渡期宣告终结......


以上,虽重要但终究不会“致命”。车企们挺一挺,适应下来,总能过去。但对于咱们的造车新势力而言,近日的一则消息如若属实,那真的就是一件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了。



【据统计目前我国新造车势力数量高达486家】

车企代工新规或迎重大补充

条件“严苛”,达标者仅一家


据车质网等媒体报道,为了避免类似2000年IT行业互联网泡沫重现,我国政策制定者正在考虑出台新的管理规定,提高电动汽车制造的进入门槛,培养更精更具竞争力的企业。

据悉,这一新的管理规定将对寻求外包代工生产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进行约束。该代工管理办法或将于本月底正式出台。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迅速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如若该消息属实,那咱们的新造车势力真的就有可能像威马创始人沈晖先生所说,“会睡不着觉了!”



沈晖先生或因是否代工而产生困惑,而大部分的新造车势力则可能因为新规的补充条件而根本没有被代工的资格!

我们来看看目前流传的代工新规的重要补充条件。据媒体报道,已拟定的代工管理办法草案要求被代工企业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 过去3年内,在国内的研发投入至少达到40亿元人民币;

② 过去两年,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

③ 代工合同至少签3年,且同一地点的代工年产能至少达到5万辆;

④ 企业需有或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计的实收资本;

⑤ 最多只能由两家车企为其代工。


如此严苛的考量标准,目前我国注册的486家造车新势力中有多少能够达标,符合被代工的资格呢?答案是一家

仅仅以补充条件的第二条“过去两年,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来考量,目前能够过关的真的就只有一家,蔚来汽车。



截止到今年5月,蔚来ES8从2018年6月正式交付以来的累计交付量达17550辆,而其他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均未过万辆。

当然,此项被代工条件仅针对那些自身没有造车资质,而必须寻求代工的新造车势力适用。对于自身已获得造车双资质,或通过收购传统车企从而获得造车资质的造车新势力而言,并不需要那么地担心。




从上表可见,除了具备“新规”被代工条件的蔚来汽车,其他诸如小鹏汽车、新特汽车、奇点汽车等等尚无造车资质的企业,将会体验一把什么叫做从天堂跌落至地狱。

为何这样说?去年12月6日,工信部出台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在第四章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



原本鼓励代工的信息让无数没有造车资质的造车新势力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以为可以通过代工而避开没有资质的尴尬。

然而此项规定正式实施还未满月,就又爆出可能将会添加如此严苛的补充条件。大家心里的巨大落差不言而喻。

准生证的获取,仅剩收购一条路可走?


目前对于新造车势力而言,其最为重要的“准生证”即造车资质获取的途径有三。第一是获得获得工信部和发改委的双资质认证,这些造车新势力可以自己建厂造车,车辆准许量产销售。



类似前途、云度、长江汽车等均已获得了造车双资质,并且自行建厂实现新车的量产销售。但由于我国汽车产业仍然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相关部门对新建生产项目的核准基本都持谨慎态度。未来很长时间内,准入门槛都会越来越高,一般企业很难通过资质获取。

第二类是自己没有造车资质,但通过传统车企委托加工生产。



就像目前的江淮代工蔚来、海马代工小鹏、一汽代工新特等。如若此次代工新规的补充条件果真如此严苛,那么除了符合条件的蔚来,其他造车新势力的代工之路或也将被堵死。

那么它们真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当然有,这就是目前造车资质获取的第三条路径,收购。



拜腾收购一汽华利,威马收购中顺,电咖收购西虎汽车等或许能为苦于资质无法获得,代工之路又被堵死的造车新势力们提供一份可参考的模板。

这时,你不得不佩服那些一开始就认为代工不靠谱的新造车势力们,目前来看,获得自己的资质才是最稳妥之举。

造车新势力们的生死局


造车资质,固然是新势力们是否能活下去的关键所在。可即便是通过各种办法获得了造车资质,造车新势力们也实在难言轻松。

首先,车补新政的过渡期即将在本月25日完结,届时新旧造车势力们将开启新一轮的博弈。



面对着大幅退坡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到底是传统车企凭借着深厚底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技高一筹,还是造车新势力们不断“烧钱”更能适应,答案或将马上揭晓。



同时,在特斯拉国产之后,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型也在陆续加入战局。吉利几何A、北汽新能源ARCFOX等等新车型,彰显了自主品牌向上的努力。



而跨国车企的不断入局,更是对于整个行业都将起到莫大的冲击。新造车势力的空间再次被挤压已毋庸置疑。加之此次代工新规的重大补充,使得486家造车新势力们将在优胜劣汰法则下,展现各自真正有竞争力的创新力量。

马曰:

一场属于造车新势力们的生死局已然开启,强者自然能够生存下去,并且在日后的激烈竞争中也将日益强大起来,甚至于可能会改变整个车市的格局。而那些无法适应的较弱者亦只能收获黯然出局的命运。6月到底有多重要,对于造车新势力已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或许关乎生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