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上培训班,要让孩子上培训班——边界条件在哪里?

小孩在上小学之前,不论他是1岁刚刚开始迈开步子要走路,还是他是2岁刚刚开始能说最短的句子,还是3岁才开始上幼儿园,各种培训机构,包括家长本人都被打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而选择了给孩子报班:美术、国学、乐器、舞蹈、英语、数学、跆拳道……

并不是说上培训班是错误的,上培训班是有提高孩子的作用的,但是凡事都有“边界条件”,都要在满足了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不满足前提条件就并不适用。

上培训班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

(1) 为了孩子提高某能力。而不是让他去玩。——如果是去玩的话,去培训班并不是好方法。因为只要是培训,必然要求大家坐好啊,守规矩啊,老师叫孩子练习什么孩子就得练习啊……不到6岁孩子的玩耍,应该是和伙伴们玩他们想玩的游戏:捉迷藏,追逐奔跑,过家家,玩玩具,游乐场。这些带着奔跑,更大场地的才能刺激和锻炼他们的运动肌肉,眼手脚的协调能力,帮助孩子长壮长高。

6岁以前,大自然的设定是让孩子主要发展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做到6岁之前,语言和运动成为孩子的潜意识,而不是在显意识层面。而这些都是需要锻炼的,大自然给每一个孩子都设定好了的,所以世界各国的孩子,只要大人不去强制,他们都天生喜欢(其实也不是他们喜欢,而是大自然设计得他们喜欢)追逐玩耍,都喜欢在3——6岁得时候成为话痨。目的就是用这几年时间把语言和运动能力从显意识,进入到潜意识。这样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才会是快速的、、高效的、不依赖记忆的。

(2) 这个能力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而不是家长感兴趣的。——孩子如果都不感兴趣,或者上培训班上了几十个小时了,也还是不感兴趣,那么就不应该上培养这个能力的培训班了。不然孩子一直没有内在的热情作为动力,今后这个技能再怎么学,也学不出出类拔萃的水平。但是为了这个今后也不会出类拔萃的能力,投入了孩子巨大的时间精力、快乐成本、金钱资源,实在是得不偿失。为社么不开始阶段就提供给他喜欢的培训呢?


(3) 上了培训班的那个能力,应做到十年磨一剑,让孩子在这个能力上出类拔萃,而不是上各种培训班,然后每个能力都是平平庸庸。——这点在于家长们怎么认识孩子的技能。

是“木桶理论”好呢?还是“长板理论”好?

关于这个的论述,此文不再赘述,可以参考文末的文章链接,有文章专门论述了这两个理论,哪个才好。

看完那文章的论述后,如果你认同的还是“木桶理论”好,那么的确应该给孩子多报培训班,做到一天上一个培训班,每天上培训班至少2小时。如果你认同的是“长板理论”好,那么就应该报一个,至多2个培训班,每周都要孩子去上这1——2个培训班,要上10年,同时加上每天家里自己还要练习,这样才能做到这个能力出类拔萃,成为孩子的“绝对长板”。

家长养育孩子很不容易,现在的物质条件比三十年前又好了很多很多,所以以前的孩子都是散养,家长并不会刻意去培养孩子,更多的是让孩子自己长大。但是今天的物质条件好了很多,而且家长们都是80后,90后,思维意识已经比父辈们提高了很多,开始注重孩子的“养育”,不仅在于亲自“养大”他,也很在于亲自“教育”他。

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会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并专心去做好这一件事。与其不知疲倦地工作,最终却只把自己变得毫无特色,不如努力培养实力,以求独霸一方——彼得-蒂尔。

相关文章阅读推荐

1 《米知山 | 丢弃“木桶理论”,构建自己的长板,才有核心竞争力!》

2 《培养孩子是用自然进化,还是上帝造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