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评估师: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是从小这样培养起来的

孩子上小学了,还不会自己整理物品、收拾书包,不能自己记清楚作业,出门去还事事都找妈妈。这样的小孩确实很让家长头疼,因为你总是要象带一个小小孩一样带他,他从来不动手做自己的事情,也不理解家长帮助他做事的辛苦。

所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既教会孩子照顾好自己的本事,又可以让孩子懂得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家长做事的情绪状态。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孩子的自理能力,是怎么有效培养起来的。

重视孩子说“不”的行为

每一个小孩,在1岁半左右,都会开始说“不”。妈妈们通常会发现,孩子把“不”字挂在嘴边上,什么事情都会摇晃着小脑袋说“不”。

在这个时期,是孩子自主性开始发挥作用的时期。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是阶段式,没错,说“不”就意味着孩子进入了自主性发展阶段了。

孩子说“不”的时候,家长要做的是正向积极的回应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他用多种方法尝试,这样的“允许”很重要,是孩子自主性成长的需要。

孩子自主性成长的好,就会对自己的事情更加上心,自理的愿望更强,会主动发展出更多自理的行为。

在孩子会走路就教给他照顾自己的物品

孩子一岁多会走路了,就可以教他照顾自己的物品。比如:在外出时给孩子背一个BB包,现在很多适合小小孩的小背包,外形卡通很可爱,小孩子喜欢的那种。

选择孩子喜欢的小包包,让他背上,里面装上他的小水杯、小手绢、喜欢的小玩具或书本。

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提醒他及时把水杯放回书包里,把书包背在身上。

形成习惯以后,孩子就会掌握整理物品的能力。这个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更加完善、更强。动手做,对于孩子不是个困难,而是只要他想做,就能做好。这就为孩子的自理打下了一个能力的基础。

养育乐于帮助家长做事情的孩子

我们支持家长朋友教会孩子做家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乐于助人,从乐于帮助家人做起,从家庭小事做起。既培养孩子的好品格,又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得以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练习做好各种事务。

比如孩子可以帮助家长擦桌子、扫地、收拾垃圾、择菜、开关洗衣机等,慢慢地参与更多家务。当然我们要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来安排不同的家务活,不可以给孩子安排他还做不到的事情。

不过多强调表扬,但有嘉许的认可

很多妈妈蝎蝎蜇蜇的,看到孩子做点家务就发动全家去表扬,一点小事儿搞的天大的功劳。这种方法适合孩子最初帮助家长做事的时候,家长人给他更多鼓励。但时间久了,总这样表扬,会让孩子飘飘然,好大喜功,把做事情的着眼点放在表面事物上,而不求甚解,不踏实做背后的工作。

我们温和坚定的嘉许,就是对孩子优秀表现的认可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并非一无是处,让孩子能够安定做事、心生智慧,也离不开含蓄的教育方法。

孩子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用家长操心,就是这么养育出来的。

孩子的事情他说了算

凡涉及孩子的事情,在孩子小时候,需要让他知情,他长大以后,需要他做出选择。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充分地讨论,以达到对事情发展更有掌控感。但绝对不是把孩子的事情安排贯彻下去,不允许孩子发声、为自己的事情做主。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很在意自己是否“独立”,当他们有了独立自主的需求,家长的替代行为就会变成对孩子成长的压制。

他们会逆反,用行为反抗你的安排,或者变成非常依赖家长的孩子。

所以我们看到:凡是自理能力好的孩子,其家长对孩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信任。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并放手请他尝试,同时对于孩子遇到困难时提出的求助及时回应。保证孩子的安全感,他才能够勇往直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