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不了新环境的孩子更自卑,家长该如何帮孩子面对新环境?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多少次新的环境?简直是无数!

从出生到这个社会上开始,新的环境无处不在,每一次与新环境的接触,都是一次新的突破。所以说,孩子的能力是无限大的,他们一直在尝试着很多大人都不敢尝试的事情。

家和学校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考验他们的是如何在这两个环境中切换自如,在家里,做好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在学校,做好老师的好学生。我相信,太多太多的孩子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且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

新环境会让孩子经历很多新鲜的事物,同时也会经历很多失败。能不能坚强勇敢的面对这些失败,就决定了孩子在新环境中能否建立起自信。如果孩子被一次次的打败,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取得成功,甚至会一蹶不振。阿德勒认为,必须鼓励那些对自己和未来都失去信心的孩子,必须温和、耐心、宽容地对待他们。

孩子在进入新环境时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暴露他们在接触这个新环境之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比如,孩子丢三落四,对自己的生活管理一塌糊涂,不能很有条理的规划自己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他的妈妈很宠爱他,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会提前帮他做好。

再比如,孩子在刚上学的时候表现得非常腼腆,不善于与同学老师交流,老师跟家长反映这个问题以后得到了家长的否定,家长说孩子在家里非常活泼好动,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孩子非常依赖家庭带给他的安全感,对新环境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去应对。

针对孩子从家庭走入学校这个新环境来说,阿德勒认为,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赢得孩子的信任,进而培养他的勇气。而家长又要与老师相互配合,家长弥补学校的不足,老师纠正家庭的欠缺。

著名的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过,亲人、朋友或老师对于孩子的积极暗示与鼓励,会对孩子的心理和智力产生良好的作用,并且孩子与暗示着的关系越亲密,这种积极的作用就会越明显。

幼儿园和小学就是两个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以做游戏为主,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哄”为主要方式。小学就不一样了,小朋友进入学校的目的是要学知识,在这里,小朋友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成为一名小学生,且要服从老师的管教,遵守学校的纪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和同学友爱互助。学校对他们要求更加严格,学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

这种角色的转变如果适应不好会产生什么问题?

小朋友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学校每天接收的事物跟在幼儿园接收的完全不一样,不但增加了难度,老师也很不会时时刻刻表扬自己。小朋友发现自己并不是家长口中所说的“你是最棒的“,很多小朋友其实比自己做得更好。这就打击了小朋友的自信心,导致他对学习没了兴趣。

小朋友发现自己再也不是中心,大家不会只围着自己转,要自己主动去交朋友,主动去融入新的环境,适应不了的话,小朋友很容易就开始厌学,不想再去学校那个让自己难受的地方。

同时,小朋友的心理也会在适应不了新环境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可能他会认为除了家里人,其他人都会自己不友好;可能他会觉得学校是一个可怕的地方,每天只想逃离这里;可能他会觉得是家里人把他送到了这个可怕的地方,世界上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他,他只有自己面对……

这些问题,在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里,都会找到完满的答案。

这是一本写给无数父母的书,指导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适应不同的新环境,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且,在孩子出现不同的情况时,家长也会相应地产生焦虑,这本书会告诉所有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在面对新环境时所产生的不正常的心理反应。

_

文:龙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延伸阅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