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就喂奶?如何避免“按需喂养”沦为“按哭喂养”?

文:刘遂谦

图片©摄图网

本文转载自:小土大橙子

吃和睡是新手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今天这篇摘自北京和睦家医院临床营养师刘遂谦的新书:《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

饥饿,是让宝宝寻找食物、保证自己获得营养,进而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信号。可是,小宝宝不会说话,除了哭闹他们没有其他办法让父母知道自己的生存需要。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哭闹都意味着索要食物呢?答案显然是“不”!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给出这个正确答案,但是,并非所有的妈妈都能按照这个答案去实施。特别是新妈妈,用奶水安抚宝宝的心,而不是胃,是较常见的误区。

01、“按哭喂养”的弊端

按需喂养是我们对于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及母乳喂养宝宝的指导原则。但正如前面所说,宝宝表达饥饿的方式是哭闹,如果宝宝发出的并非饥饿信号,却被误当成饥饿信号来处理,就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1.消化功能受影响

过于频繁地喂奶,容易增加排便次数。小宝宝,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容易存在乳糖不耐受的问题(大便次数多、排气多、大便偏稀),乳糖不耐受本不影响生长发育,但是排便次数太多,对肠道黏膜是个考验,反复受到刺激的肠黏膜,一旦出现破损,就会给某些致病菌以可乘之机。

2.营养状况受影响

过于频繁的喂养,破坏了宝宝与生俱来的“饥择食”的生理节律,干扰了他们自身“携带”的饥饱信号辨识机制,消化系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营养物质的吸收率也有可能因此受影响。

3.体重增加不足或超标

宝宝的身体是非常精妙的,会通过一系列神经传导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来获得饱腹感。当奶或其他食物进入宝宝的胃后,会让本来很小的胃发生膨胀,随后刺激神经,并将信息传达至大脑的饱腹中枢,产生逐渐增强的饱腹感。这个时候如果继续进食,像个橡皮球一样的胃还可以继续膨胀到更大的体积,这种“过量喂养”持续一段时间后,容易人为地“撑大”宝宝的胃。

4.频繁哺乳不能让妈妈充分地得到休息和放松

频繁哺乳还容易让妈妈的乳头皲裂,一部分妈妈最终因为疼痛而不得已终止了母乳喂养,改为配方奶粉。一个心神不定、情绪焦虑、忙忙碌碌的妈妈,怎么能保证奶水的充盈呢?

泌乳不足将会影响每次哺乳时宝宝的饱腹感,每次吃不饱的宝宝将很快被饿醒饿哭,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必须恰当地、正确地回应宝宝的啼哭,按需喂养。

02、如何辨别饥饿的啼哭信号?

饥饿性啼哭的特点是:哭声中能听出“乞求”,往往是由小变大、节奏明显、不急不慢,一旦用手指触碰他们的脸蛋,会立刻转过头来找乳头,同时伴随着吸吮的动作或发出哼哼叽叽的声音等。如果把手拿开,并且不给乳头或奶瓶,宝宝会哭得更厉害。当然,一旦乳头或奶嘴入口,哭声立刻停止。

那么,饥饿性啼哭跟其他原因造成的啼哭怎么区别呢?

排便前后的啼哭:啼哭强度较轻,且常常没有眼泪,大多发生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哭的同时两腿乱蹬,一旦换了干净的尿布,哭声马上停止。

运动性啼哭:是悦耳的、打击乐般的无泪哭。哭声听上去响亮却不刺耳,甚至是抑扬顿挫、伴随着强烈节奏感的。每次哭时较短,一天下来会发生四五次,且没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果家长及时碰碰他们,他们还会对你露出天使般的笑容呢。

而且,如果妈妈把手放在宝宝的肚子上,轻轻地摇摇晃晃,宝宝很快就会安静下来。遇到这样的啼哭,妈妈可以认真倾听,并在宝宝“说话”结束后,跟他们说说妈妈的感受。这样的回应,对宝宝来说是很美好的体验。

意向啼哭:宝宝独自待烦了的时候,会寻求妈妈的触摸和怀抱,此时的啼哭常常伴随头部的左右扭转、左顾右盼,像是在寻觅的样子。哭的声音比较平和,不尖刻、有颤音,会伴随着妈妈的接近而哭声变小。一旦妈妈出现在面前,就会停止啼哭,紧盯着妈妈,开始小声哼哼,小嘴嘟起来寻求妈妈的抚慰。

简单来说,宝宝各种需求下的啼哭,会伴随有肢体语言,声音中也能听出来不同的情绪。妈妈只要多观察总结,就能辨别出差异,也就不会因为不知道宝宝到底想要什么而焦虑了。

03、“足够但不超标”的喂养量

学会辨别不同啼哭代表的信息后,还要知道怎么判断按需喂养的量是“足够但不超标的”。

吃饱了奶的宝宝会自动吐出乳头,即便妈妈此时再用乳头接触宝宝唇部,他也基本不会有反应,没吃饱的宝宝可能很短时间就再次醒来,用哭声告诉妈妈“我还饿着呢”。

有些宝宝即使没吃饱也不会太哭闹,他们不太爱表达自己的需求,很难让妈妈抓住他们的饥饿啼哭信号。遇到这类宝宝,体重增长情况是判断他们吃饱与否的标准。如果宝宝体重增长缓慢,出生4周时体重增长少于600克,或者生长曲线开始出现下滑趋势,说明宝宝没吃够母乳。

大小便也是判断宝宝是否吃饱的指标之ー。

小便量少或尿布更换次数减少,裏挟了大小便的尿布重量偏轻,大便不正常、出现便秘或腹泻,大便性状不是正常的黄色软膏状,而是要么干结,要么稀薄、发绿或次数増多而每次排出的量少,等等,这些都提示着宝宝没有吃饱。

04、特别提醒

当宝宝吃奶较为费力,或者因为被包裏得太厚而容易困倦的时候,常常吸吮不久就会睡着。所以,确保喂养姿势正确,且不让宝宝穿得太多,也是保证每次喂养足量的重点

即便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妈妈也应该留意饥饿啼哭信号和体重变化情況,不要分秒不差地刻板喂养。当宝宝饥饿信号出现的时候,要恰当地给予回应,否则,宝宝会因为既没有乳汁满足,又没有来自妈妈的语言和怀抱的关爱,而渐渐对外界产生恐惧和质疑。

05、正确使用生长曲线

初为父母,或多或少会有以如下的迷茫:宝宝到底吃饱了没有?如何喂养才能保障生长需求?会不会因为喂养不当而给成长拖了后腿?按照现在的身高体重,涨势算不算合格,会不会营养不够?尤其是跟别人的孩子对比的时候,更容易引发焦虑。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特性和遗传基础。父母的身高和体型,虽然不是后代身高体型的唯一的影响因素,但依然占据了所有影响因素的一半以上。孩子长得好不好,是不是达标,主要还是跟自己的孩子比较。

如何比呢?用生长曲线图就可以。建议选择WHO的生长曲线图。一般情况下,婴儿(0-12月龄)每两个月测量一次;1岁以上的宝宝分别在满15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

以WHO 0-6月龄女宝宝的生长曲线为例

测量方法:体重测量可以选择固定时间(宝宝是否喂饱),尽量脱光衣服,不穿尿片,用同一个秤测量,且最好测3次取平均值。

足月出生且体重正常的宝宝,如果自己的曲线基本与50百分位平行,且身长、体重、头围的生长速度很平衡一致,就是正常生长速度。短期内出现小小的波动,都是正常现象。短期内大幅陡升陡降,需要咨询儿童保健科医生或医院的临床营养师。

想了解宝宝喂养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和注意事项,推荐大家阅读

《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

作者刘遂谦是北京和睦家医院临床营养师,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书中是她多年在一线的临床经验总结,有干货也靠谱易懂。

▷食育要从小开始,孩子的饮食习惯,饮食方式决定孩子的一生。

▷内容包括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奶粉选择、孩子生长发育、两代人喂养理念的不同等。

▷ 一针见血解决父母遇到的喂养问题,绝不会模棱两可。

▷关注孩子喂养的同时,更关心孩子的家长,疏导焦虑情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