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还是自闭倾向?两大核心症状,帮助父母识别儿童自闭症

最近同事一直在为儿子的事情发愁,她的儿子快六岁了,但是语言能力很弱,且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同事听说0~6岁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期,就带他去了新华医院检查。可是结果却不太理想,医生说孩子有可能是“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曾经和抑郁症一样,是一个让我感觉非常遥远的词汇。但是,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自闭症的症状,父母却很难判断出孩子的问题。甚至,在同事带孩子去就医时,还有许多亲戚朋友说她是“小题大做”。殊不知,这可能已经延误了孩子治病的最佳时机。

什么是儿童自闭症?自闭症的特征是怎样的?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又称孤独性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自闭症的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缓,行为刻板重复等。但是每一个孩子的具体症状表现或障碍程度往往又不同。

人们常说自闭症的孩子是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有视力却不和你对视,有听觉却对你充耳不闻,有行为却不是你所期待的,他们就像一颗星星,独自闪烁。

六岁的小罗,在两岁半之前生活在老家,两岁半之后来上海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关系正常。现在小罗在读小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但是记忆节奏方面很强,小罗从小学习识字比较多,认字能力很强。

医生在观察小罗后,发现它能够与人沟通,语言以词为主,偶尔有句子,但重复着大量大人的话;动作协调能力差,不知道如何与人游戏;形象思维比较差,不会画图只能写,如让他“画”一个人他会把人字写出来。医生判断,小罗如此下去可能有自闭倾向,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刺激小罗开口说话,增加小罗的同伴交往,增加小罗的活动量。

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基本考虑孩子是否有两大核心症状:一是社会交往或沟通障碍,二是兴趣狭窄或刻板行为。但是社会交往或沟通障碍不等于性格内向,刻板行为也不等于孩子因为一时的好奇,在一段时间内重复一个行为。

同时,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障碍,与可以治愈的抑郁症不同,它起源于儿童的早期,并且将会持续终身。所以,孩子的异常情况一定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切记育儿过程无小事。

如果孩子得了自闭症,那怎么办?

自闭症目前还没有找到具体成因,但是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就能有效降低孩子自闭的程度,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干预的对象不仅仅是已经确诊的自闭症儿童,也包括潜在有风险的自闭症孩子。

1、干预越早越好

0~6岁是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了关键时期,再想发展出相应的能力就会困难很多。所以,对孩子的治疗越早干预,预后越好。如果孩子有自闭倾向,但是还没有得到确诊,那么及时进行早期的干预也要比多方求证更重要,以免耽误孩子的发展。

2、优势带动不足,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对自闭症的孩子进行早期干预的时候,最怕的是只关注孩子障碍的方面。实际上,孩子的障碍也会影响到他其它方面。如果我们一直让孩子练习他不擅长的东西,枯燥的训练会让孩子失去兴趣,也产生不了成功的体验。所以,我们应该用优势带动不足,促进孩子在认知、沟通、运动、生活自理等各方面均衡发展。

3、家庭干预与专业干预共同进行

0~6岁的孩子主要是在日常活动和游戏等环境中进行学习,比起专业的人员,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加多,这也就意味着父母有更多的干预机会。除了早期,需要专家给父母进行专业的指导外,专业人定则定期进行专业干预,并给予家庭一定的指导。

比如:同事最后选择带儿子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那里不仅有一个专业的班带自闭症孩子,而且对于本地户口的孩子费用是免费的。这也表明,全社会都在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

4、在融合环境下进行干预

自闭症的核心障碍之一是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对此最好的干预是在融合环境下,创造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交流沟通的机会,任何模拟都比不上实践的机会。除了就读于普通的幼儿园,家长可以在小区或亲戚朋友中为孩子寻找合适的玩伴。

如果孩子不是自闭症,但是性格内向或社交问题,怎么办?

鑫鑫今年两岁半,进托班的第一天就发觉她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同。她从不参加集体活动,总是一个人在角落对着墙壁讲故事,时而哈哈大笑。老师尝试和她说话,但是鑫鑫不理老师,眼睛也不看老师。不过鑫鑫很依恋奶奶,因为父母工作都很忙,都是奶奶在照顾鑫鑫。奶奶知道了鑫鑫的情况后,一直很担心孙女会不会有自闭症。

心理治疗师分析道,鑫鑫喜欢讲故事,说明她需要发展还不错。她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不喜欢和老师交流,但是她依恋奶奶,说明她并不是不和人交往,而是有选择地和人交往。这些都说明鑫鑫并不是真的有自闭倾向,而是可能因为初入托班不适应集体生活和性格内向。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虽然自闭症并不是父母的不当教育造成的,但是不当的教育方式,确实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父母因为工作繁忙而导致忽略了孩子,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性格过于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又比如,家中的老人过分的溺爱孩子,孩子可能会表现的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所以,父母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用恰当的方式回应与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同时父母也不应该太过于溺爱孩子,应该帮孩子建立一定的秩序感。

2、了解孩子的个性,多鼓励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热情外向,有的冷静内敛。父母应该意识到,每种个性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没有必要让每个孩子都变成外向型的性格。

当父母发现孩子内向孤僻,或者有社交沟通障碍时,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性格给自己带来的优势和不擅长的方面。另外,父母也要多鼓励孩子,教授孩子表达技巧和方法,帮助孩子在社交环境中积极表达,产生成功体验。

3、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机会

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锻炼。其实日常生活中,孩子会经常与人打交道,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与人交流。

比如,大白在上班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小朋友自己来柜台点餐,不仅让孩子锻炼了胆量,也锻炼了和陌生人交流的能力;家里如果有亲朋好友来做客,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帮忙一起招待客人,平时还可以带孩子多去别人家串串门,这些机会父母都可以很好的利用起来。当然家长要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做榜样。家长自己愿意与人交流,为人处事自然大方,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影响。

韩国有一部励志电影名叫《马拉松》,这部片子描写了一个患了孤独症的孩子,在母亲的关爱和鼓励下跑完马拉松的故事。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主角的原型在1小时06分里完成了游泳、自行车、跑步的三项全能,成为韩国国家纪录最年轻的记录保持者,而他是一个自闭症患者。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在每年的4月2日,让我们用力所能及的爱,为这些“星星的孩子”亮起一盏蓝灯,让这盏点亮的灯,去温暖他们的孤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