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受妈妈的影响最大,这三种性格的妈妈非常“可怕”

01

著名英国作者萨克雷说过:在孩子们的口头心里,母亲就是上帝的名字

孩子从小就对母亲有着一种本能的依赖,而且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因此,妈妈的性格、行为、生活态度取向,也会对孩子拥有很大的影响。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段“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次搬家,只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并且为了劝导孟子学习,通过割断织布机的布来教育孩子。因此可见,妈妈的态度与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重要性。

但是有的孩子性情孤僻、叛逆、做事慢慢吞吞,妈妈责备孩子身上的毛病太多,但是也没有回过头来,反省下自己的原因。其实孩子就是妈妈的一面镜子,孩子出现的问题,有可能根源就生在妈妈的身上。

著名育儿专家简 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出观点:正如同孩子们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目的一样,大人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而这种隐藏的生活取向会导致大人行为不当,并对孩子造成影响。

生活态度取向的不同,也影响着家长的教育风格与教学风格。孩子性格与生活中出现的弊端,有可能是不同教育方式下的养育缺陷。

本文中,将这三种不当的生活态度取向与养育风格做了划分,分别是安逸型、控制型与比较型。这3种性格的妈妈,要多留心了。

02

安逸型妈妈的表现

奶油妈妈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平时上班比较忙也比较累,一等到周末放假早上必定睡个懒觉,起床似乎成了“笑话”。之后也不洗漱也不换衣服躺在床上玩手机,中午饿了点份外卖,然后重复玩手机、睡觉、点外卖,再来一个轮回,“充实的”过完了一天。

就算是有了孩子之后,一些妈妈也没能改掉这种“惰性”的生活习惯。周末放假了也不带孩子出去玩,而是拿给孩子手机或者平板,让孩子自己陪着一起玩。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自身“懒惰”,也是为了减少自身麻烦,不愿意因为与孩子争执而给自己造成压力。面对孩子的需求,往往选择满足,并且认为这是减少与孩子冲突并且关爱孩子的一个办法。

安逸型妈妈缺点

妈妈的“懒惰”与“放纵”,有可能会换来孩子的“缺乏责任”与“索要无度”。一昧满足孩子的需求,会让孩子产生“理所应当”的惯性思维。一旦某些需求达不到满足,就会情绪化处理,埋怨、哭泣、打滚等等,让你疲于应付。

《小蟹与母蟹》中有段话,母蟹说:“孩子,你为什么横着走?要直着走才合适”,小蟹说:“妈妈,我都是跟你学的啊。”

妈妈的懒惰,也会传染给孩子。对个人而言,是一种不好的生活方式。但是对家庭,对孩子未来来讲,是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小建议

1.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妈妈“惰性”的生活方式与思维带给了孩子,孩子今后多半也会是这样。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多带孩子出去开阔下眼界,或者“有控制”的面对孩子的需求。

2.不要过度宠着孩子。孩子的正当需求,家长要予以满足,但是也要给孩子的“满足欲”设置一个限度。孩子刚买了一个玩具,没过几天在商场打滚哭闹又要买一个,这种“无度的索要”家长要严厉的说“不”。

03

控制型妈妈的表现

原来一位同事曾在喝醉后,讲述过一次他的恋爱史。在他的家里,他的妈妈非常的强势,并且说一不二。从小到大,不管他的上学问题,还是恋爱问题基本上他妈妈都要管。

大一的时候,他与老家一位高中同学相恋,两个人谈了四年恋爱。但是老太太不愿意,非要说儿子个子高(同事1米85),应该找一个一米七多的,并且嫌弃那个姑娘个子矮(大概一米62左右)。

后来同事也强烈反抗过,但老太太态度坚决,再加上女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最后还是分手了。后来同事在他妈妈安排下去了相亲,但婚后女孩觉得同事没主见,什么都听婆婆的,夫妻两个天天吵架,已经有了离婚的念头

其实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喜欢把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强行施加在孩子的身上。认为孩子人生应该由自己安排,并且愿意为此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是由此引发的孩子成长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控制型妈妈的缺点

心理学家默娜·舒尔认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

妈妈的过度强势与控制,孩子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第一种是“顺从讨好者”,孩子习惯了你给他的安排,便不会选择主动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也会缺乏主动性,变成别人口中的“宝妈男”。

第二种极端是“抗拒与叛逆”,当孩子不愿意承受,过多施加在他身上的“枷锁”,就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反抗,并且呈现出攻击性。

小建议

1.适当的时间学会放手。雏鸟总有飞向天空的那一刻,不存在无时无刻的陪伴。尝试着让孩子自主判断与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自我思考能力。例如孩子去兴趣班,可以和孩子沟通,让他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方向。

2.和孩子一起做决定。如今的孩子早早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可能一些想法不是很成熟,但是不要一棍子打死。尝试和孩子一起做决定,例如一同商讨周末去哪里玩。这种办法,不仅让孩子有了参与感,也会更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3.启发式询问。和孩子一起拼图,辅导孩子写作业,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或言语“小片段”,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04

比较型妈妈的表现

看电视的时候,电视节目中一个小男孩表现出高超的钢琴技能,妈妈便扭过头来“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妈妈指着隔壁对门的方向,“你看看人家那成绩,再看看你这成绩”。

有的妈妈习惯给孩子树立“比较对象”,希望通过这种“激将法”,让孩子奋勇直追,教会孩子判断优良品质,激励孩子出类拔萃。可这种勉励方式,恰恰是大多数孩子最讨厌的方式之一。

比较型妈妈的缺点

太多的说教太多的比较,孩子会觉得力不从心。当孩子无法达到家长的高要求,孩子也会心生挫败感。并且有时候孩子忽略了努力的过程,只在乎结果是否满足父母,并且试图从父母的满足中获取成就。

但是失败之后,对孩子的打击非常大,缺乏继续努力的冲劲。再者,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有可能过度关心外界的看法,从而失去对自己本身努力的看重。

小建议

1.多看看孩子的优点,有时候一句“正面恰当”的鼓励,也会激发起孩子勇往直前。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不能总拿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作比较。学习虽然很重要,但也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2.转变下思路。也许孩子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却非常热心;也许孩子钢琴不会弹,但是乒乓球打的还不错。或许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孩子某些方面,也会是别人家长口中的孩子

培养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妈妈的点点滴滴,可能都在影响着孩子。如果孩子现在出现很多“小毛病”,妈妈也要仔细想一想了。

我是奶油妈妈,每天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关注我,让你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