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妈妈,累死也教不出好孩子

经常有妈妈跟我们吐槽:

“为什么孩子与孩子之间差距这么大?我养孩子也不偷懒啊,甚至每天累死累活、掏心掏肺,可孩子却一点长进也没有?”

“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好?”

这样的苦恼相信很多父母都有,明明付出很多,孩子照样一身毛病,还不领情。


一、对孩子管得太多


作家龙应台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和儿子出去旅游,起身准备去上厕所的时候问儿子:“要不要上厕所?”

儿子从一本英文杂志里抬眼看着妈妈:“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

儿子又问:你会不会问你的朋友‘要不要上厕所’?”

妈妈摇头,儿子继续说:“好,那你为什么要问我上不上厕所呢?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龙应台哑口无言。



大多数的父母是很不信任孩子的。小到上厕所、穿多少衣服,大到孩子选专业、找工作,我们常常不相信孩子能做得好。

这也是很多孩子和父母冲突的根源:管得太多。

过分管束最容易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孩子没有主见,成长过程的种种问题,越来越依赖父母出主意;二是孩子失去了自律,一旦没有了父母的约束,自主性全无。

而且遇到不服管的孩子,更会闹得家中鸡飞狗跳,亲子关系紧张。

所以父母收起的控制欲,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他会更自立,你也会更轻松。


二、为孩子做得太多


前几天有位小学老师和我聊天,说起班上有个孩子,一周5天课有3天不带作业,老师问他为什么总是不带,孩子要么说忘记了,要么就说奶奶忘记提醒了。

晚上,班主任微信联系父母,还没说明情况,父母就先愧疚起来:“老师,我都知道了,真不好意思,今天孩子一回家就大发脾气,怪我们不提醒,害他被老师骂!”

老师无可奈何地说:“现在的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了!”

特别是当妈妈的,总是心细,孩子的衣食住行,从来不用孩子插手,孩子家务活不用做,零花钱不用愁,犯了错不用承担,偶尔批评几次,过不了多久就开始心软、补偿。

于是孩子动手能力很差、对家庭缺少责任感,遇到一点挫折就受不了。

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人的问题。一个孩子的自理能力与独立,都取决于父母,一个不懂放手的妈妈,怎么能让孩子真正成长?

在大多数的家庭中,很难得的一句话是:“你试试看!”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教育孩子,我们不是做得不够,而是做得太多了!


三、对自己关心太少


作者汤园林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女儿看书时老喜欢东张西望,弹琴时也心不在焉,在饭桌上,总是嘴里包着饭,还要大声说话,走路也喜欢低着头,脾气还特别火爆,动不动耍脾气、生闷气。

那天,当我再次对着女儿咆哮时,她把书狠狠一扔,不屑地说:

“你有什么资格说我?看看你自己,穿着过时的衣服,从来不看书,说话大嗓门,一天到晚生气、唠叨、发愁。你自己都毫无气质,怎么能要求我变成淑女?”

原来,孩子也会瞧不起一个没有努力过好自己生活的妈妈。

当妈妈为了孩子,没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没有兴趣爱好,整个人每天疲惫没有生气,对孩子来说,也会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

网上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好的教育,是和孩子共同上进,彼此成长,在陪孩子共同成长的同时,留一些时间“富养自己”,比如看书、运动、旅游、学习......

适当地将目光从孩子身上移开,并且放到自己身上,会有非常具有的惊人力量,因为当你照顾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和家人。



没有人否认妈妈们对孩子的用心程度,然而杯满则溢,教育很多时候难就难在把握这个度。

爱多了是溺爱,爱少了孩子没安全感;管多了孩子受不了,不管是不负责;说多了是唠叨,说少了孩子又不重视.....

想要累的值得,我们需要尝试着多给自己和孩子一些空间。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微信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