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哭,是一门可以引导孩子坚强的艺术

最近有两个网友私信我说是自己三四岁的孩子遇到事情就很爱哭,比如:

  • 在家里父母对他/她不耐烦的时候,孩子会委屈地哭;
  • 在外面小朋友抢他/她玩具,或者被碰到,孩子也会哭;
  • 或者有的人对他/她说话大声了,也会难过地哭。

他们问我:孩子如此脆弱和玻璃心,以后如何锻炼孩子,才能让孩子坚强一些,让孩子的抗挫能力强一些?

看到几乎同时提出来的这两个问题,我想到了一位经常参加我读书会的朋友,她的女儿已经七岁了,有一段时间非常爱哭,而且一哭起来不是几分钟,而是二三十分钟!

她身边的朋友见她抱着孩子时,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就惯着她吧!这么点小事就哭?让她憋回去!现在这么惯着她哭,看你以后怎么办!

当时她听了朋友的话也很苦恼,问我怎么办,真的让孩子忍着憋回去吗?

(一)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伤心?

我们可以想一想,对于两个问问题的三四岁的孩子们来说,如果遇到难过的事情,他们不用哭的方式表达伤心,那么,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伤心?

或者,我们自己想一想,当我们难过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的伤心?

  • 出去逛街、购物;
  • 吃东西;
  • 找闺女/好友/亲人倾诉;
  • 自己一个人静/哭一会儿;
  • 买个悲情的电影票,在电影院跟着剧情大哭一场;……

除了这些,是否还能想到其他更合适的表达难过的方式?

这些方式,是否适合三五岁的孩子们?

如何引导他们找到哭之外的表达伤心的方式?

(二)哭若是脆弱的,那什么是坚强?

大多数人都认为哭是脆弱的表现。

那我们是否想过,什么是坚强?

如果一个孩子遇到事情或者挫折时:

  • 他不哭,而是会发脾气,这是坚强吗?
  • 他不哭,而是把责任推卸给他人,打骂他人,这是坚强吗?
  • 他不哭,而是忍着、憋着,打掉了牙往肚里咽,默默地承受着一切,这是坚强吗?

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坚强!

因为,一切忍下来的情绪,都会以其他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们想想自己的例子就明白了!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老公对别的女人很热情但又没越线时,我们知道如果此刻我们去计较,那就显得我们小气了。于是我们就忍下了这样的不满或愤怒情绪。可是,我们在这一天,有可能对老公都没有什么好脾气,他做错一点小事,或者说错一两句话,我们就会对他发脾气!

为什么?

因为我们这个脾气,不是针对眼前的这件事或者这句话,而是我们之前忍下来的情绪,累积到此刻发泄出来而已!

网络图

(三)哭,并不是愉悦的事情!孩子为什么哭?

就像上面我举得大人的例子一样,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孩子平时情绪还不错,但是有一段时间遇到一点小事就哭,那么我们就要想一想,孩子最近是否遇到了一些压力、挫折或者其他影响他情绪的事情?

比如:

有的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非常不开心的事情,但是他知道在学习不能随便哭,会被同学们笑话,于是忍着。可是到家了,遇到一点点不顺心,他就会借此发脾气或者大哭。

又比如:

有的家长近期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如计算题不能出错,否则打手心三下),孩子的压力越积越多,无处发泄,也会借由一点点小事发泄出来。

在父母眼里也许会认为“因为这么点儿的小事就哭!真没出息!”

可是,“哭”并不是让人愉悦的一件事,没人喜欢哭,包括孩子。

之所以哭,还是因为内在有负面情绪的累积。

如果我们要是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能帮助我们更加平和地面对孩子的眼泪。

网络图

(四)认识孩子的天性,接纳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作为父母,终极目标是“无条件地爱孩子”,所以我们要尝试接纳孩子的个性差异。

有的孩子天性敏感、慢热,表现出来就是感情丰富,比其他孩子更爱哭一些。

此时,父母切忌用其他孩子做比较。

非暴力沟通中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想过上悲惨的生活,那就尽情去比较吧!

越是拿孩子去比较,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越低,一旦孩子进入自我否定的循环,也许发展方向就会与我们期望的背道而驰。

如果我们试图去遏制孩子的天性,那么我们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一定比正向影响更多!

网络图

(五)不当处理孩子情绪的后果

当孩子哭的时候,爸爸妈妈如果真的觉得孩子的性格就是太软弱、太玻璃心、承受力太弱的话,无论如何掩饰,孩子都会感受到父母的这种判定。

父母面对孩子哭的不接纳所导致的焦虑、烦躁或生气等情绪,都会让孩子感觉更沮丧,让孩子认为自己很糟糕,为什么不能控制一下,总是惹妈妈生气呢?

用“让孩子憋着眼泪、忍住别哭”的方式,来锻炼孩子,只会带来以下三种结果:

(1)哭得更厉害!

这件小事忍着没哭,下件小事又忍着没哭,等到终于有一件相对较大的事情时,孩子便会敞开了哭,哭到完全发泄为止。

(2)转换为其他方式排解

发脾气,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喊大叫,大吵大闹,放弃“哭”这种软弱的方式,而是用强硬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有的孩子甚至会骂人、打人,或者发展为攻击行为,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用暴力去发泄。

(3)变得麻木冷漠

长时间对情绪的忍耐与忽视,长时间对情绪的压抑与否定,让孩子对感受越来越不敏感,越来越麻烦,变得冷漠,遇到事情也不再愿意和父母说。

如果自己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还不错;

如果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是得不到安慰与支持,孩子就有可能走向极端。

网络图

(六)坚强——引导孩子进行情绪放水!

“情绪放水”这个概念是我从游戏力课程中听到的,觉得这个概念得特别形象。

游戏力中情绪放水的含义,就是:释放负面情绪,激发正面情绪。

(1)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要释放,一定要先接纳。

  • 只有拿在手里的东西,才能放下;
  • 只有拥有过的东西,才能释然。

读书会上的那个朋友,当时做得最好一步就是“接纳”。她能接受孩子的哭,也能抱着她,让她尽情的抒发情绪。

之前提到“忍住”和“憋着”的后果,都是负向的。

只有接纳孩子的哭,才能让孩子情绪得到根本的疏导和缓解。

(2)释放负面情绪

无论是孩子从父母那里积压的情绪,还是从学校或同伴那里积压的情绪,这个根源如果能找出来,当然是最好的,这样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

但是若孩子也不清楚,表达不明白,我们找不到这个根源,也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们做互动活动的方式来缓解孩子的压力。

我最近喜欢和孩子们做的释放情绪的活动有:

  • 抓尾巴游戏、脱袜子游戏;
  • 带着两个孩子去拓展园地尽情释放力量;
  • 爬山、游泳、跑步、枕头大战……

网络图

(3)引导孩子认识并激发正面情绪

我家里有两套情绪卡片还有一张情绪挂图(上图),都是各种表情配着文字的情绪图。我经常与两个孩子做关于情绪认知的游戏。

在我家,玩的方式有三种:

  1. 随机抽卡片,抽出什么情绪,就讲述或编一个有这个情绪在内的故事;
  2. 随机抽卡片,将卡片上的情绪表演给其他人,其他人猜(类似于你来比划我来猜);
  3. 看着情绪挂图,说一说今天都有什么情绪,发生了什么产生了这个情绪。

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些游戏,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经历的事情,以及事情给孩子带来的感受,而且还能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情绪和表达情绪,还有就是能大大拉近我们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如果孩子比较小,那么做第3个游戏就可以了,前两个等孩子大一些,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再去做。不然,如果孩子感觉太难,有可能就失去兴趣了。

我们陪孩子做游戏,一定要结合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可以很好地融入进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网络图

(七)我们做好孩子的情绪外部调节器!

经过两三周的时间,在上一次的读书会上,那个朋友说了用了这些方法后,孩子的改善。

她经过观察和分析,孩子那段时间可能是在学校的压力有些大,再加上与好朋友又闹了个小矛盾,孩子心里不痛快。

不同的时间哭了几个半小时后,孩子到现在为止再没哭过。

在孩子哭的当下,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在平静之后,愉快的氛围中,她也会和孩子正向沟通了如何面对学校的压力,如何看待与好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带给孩子思考和引导。

听到她这样的反馈,我感觉很温暖,也很有价值感。

其实,让孩子憋回去,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是每一个父母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出的反应。

但是,接纳孩子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因为:

  •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很烦躁或生气;
  •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觉得非常丢人;
  •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觉得孩子太脆弱、玻璃心,受不了孩子掉眼泪的行为。

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眼泪,对于我们和孩子来说有什么益处?

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也许能帮助我们接纳眼泪,无论是孩子的,还是自己的。

结束语

我们容许孩子哭:

  • 不是放任不管、随孩子哭;
  • 不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而不顾原则地顺从孩子的想法;
  • 也不是放纵孩子不管时间、地点恣意大哭(有的环境需要暂时克制,过后再疏导);
  • 更不是溺爱孩子,只顾着抱着、陪着、哄着,而不去积极引导孩子思考和成长。

我们容许孩子哭,是因为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也接纳孩子本身。我们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健康的方式疏导自己的情绪,希望孩子能在哭过以后平静下来,思考如何处理或改善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我们容许孩子哭,不是承认他们是脆弱的,而是我们引导他们变坚强的方式!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教育讲师,“非暴力沟通”的践行者。我不是专家,我的文字是基于我的学习和实践而写,不一定全部准确,希望朋友们建设性的参考。如果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我很开心。若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