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类型:专制型、权威型、放养型、溺爱型,你是哪一型?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最大,从一个孩子身上,能看到家庭的影子。但是我们也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孩子可能会截然不同?

孩子一生下来,就有不同的先天气质类型,常见的气质类型划分是:多血质—活泼型、胆汁质—力量型、黏液质—平和型、抑郁质—完美型。

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在家庭养育方式和独特的个人经历等因素影响和作用下,某些特征被弱化,而某些方面被强化,从而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性格特征

一种家庭养育类型可能适合某个气质类型的孩子成长,但是对其它气质类型的孩子可能就不太适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同一个家庭养育出不同,甚至差别很大的孩子,就不难理解了。

四种养育类型

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把教养方式按养育者的回应程度要求程度这两个维度进行区分:

回应程度是指,是否能及时注意到孩子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回应,无论他有没有明确表达出来。

高回应不意味着总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可以拒绝。比如孩子吃饭前要吃冰淇淋,你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你想吃冰淇淋,但是我更关心你的健康,饭前吃冰淇淋会影响正餐的质量,也不利于消化”。这样虽然拒绝了孩子,但是及时回应了他。

低回应是忽视孩子的需求,也包括孩子没有明确表达的需求。比如孩子明明已经很累了,需要休息,还逼着他去上一个培训班;他情绪不好,你不安慰他,而是给他讲大道理。或者你觉得他的要求不合理,就不理他。

要求程度是指,是否要求孩子遵守一定的规范,达到一定的目标。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培养兴趣、体育锻炼、做家务、待人有礼貌…等等。

根据这两个维度,把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权威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专制型(强权型)

低回应,高要求。忽略孩子的需求,给他提出可能不符合实际的要求。

专制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控制程度是四种方式中最高的,是比较典型“鹰爸虎妈式”的教育,对孩子有严密的控制,不与孩子商讨。孩子经常需要遵守和执行来自父母未经解释的命令。

这种养育方式下的孩子,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往往感觉不快乐,通常会很被动而且缺乏沟通能力,面对压力可能不会有太有效的策略。活泼型、力量型的孩子叛逆的可能性比较大,平和型、完美型的孩子懦弱的可能性比较高。

权威型(引导型)

高回应,高要求。既给孩子充分的爱,又鼓励他进一步发展提高。

权威型的父母一样会限制和控制孩子,但会和孩子解释其中理由和原因。更倾向于鼓励孩子独立,支持孩子的积极行为。

相较于专制型,家长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的快乐程度会较高,自理能力、自律能力好,与他人合作和沟通能力良好,应对压力会更有策略。各种气质、性格类型的孩子,基本都能在这种养育方式下,很好地成长。

忽视型(放养型)

低回应,低要求。对孩子既不关心,也不在乎。

忽视型家长较少参与孩子成长过程,孩子在家庭中缺少存在感,自尊水平低,与父母关系疏远。

完美型的孩子还比较容易适应,有一些也能取得不错的成长;平和型的孩子则很可能一事无成;而活泼型、力量型的孩子,则容易过早加入不良社会群体,尤其力量型的孩子会有反社会倾向的可能。

溺爱型(放纵型)

高回应,低要求。只顾满足孩子的需要,却忽略了对孩子的进一步培养。

父母很积极的投入教育,但是极少的去控制和要求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经过仔细思考后采用这样的方式,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发展孩子的自我和创造力。父母的温和态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规则意识的缺乏,会使孩子缺乏对他人的感受的正确认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也存在困难,在社会生活中会很难与人相处。

在养育方式上,每个父母都有自己心仪的方式,和实际执行的方式。比如你可能觉得权威型养育方式比较好,但实际执行的是专制型的养育方式。

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概率分布的,不是哪种方式,就一定会导致某种结果,任何一种方式都有极端的个例。相比较而言,权威型(引导型)是一种更高效的养育方式。父母的积极引导、必要的要求,能够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强权型父母需要反思

强权型的父母,期望孩子会按照自己的想法,严格执行每一条命令或者要求,不希望他有任何理由让自己失望。但是这类父母需要结合自身工作中的经历来反思一下:

我们每天都按照计划逐条完成一天的工作吗?

我们会发现,经常有一些事情诱惑或者迫使我们偏离目标,而且每天总是发生各种“小概率事件”。我们经常被临时抽调去处理一件急事,或者因为太久耽误了时间,有时会被同事或者客户激怒。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自身的精力、动力和自律性也会衰退。很难得会有那么一天过得顺顺利利,每一件事都会得到落实。

我们在工作中总是达到或者超出预期吗?

作为下属,有没有以领导期望的态度,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确地执行命令,取得领导所期待,甚至超出预期的结果?

如果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你,仍然做不到面面俱到、事事让人满意,那么为什么要求孩子要做到你做不到的事情呢?

孩子需要的是成长,有失败、有尝试、有进步,是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时时刻刻按你的预期交付你想要的成果

参考“情境领导理论“,做好引导型家长

关于如何做好权威型/引导型家长,推荐学习“父母效能”,或者“正面管教”等方法。

但是对很多工作繁忙的家长而言,学习这些理论、练习,到熟练应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种情况,可以快速学习一下“情境领导理论”,它和“父母效能”、“正面管教”有相通和近似的地方,并且对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起来比较容易。

在组织行为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保罗.赫塞和肯.布兰佳,提出了“情境领导”的理论。这套理论认为,领导者需要调整自己的风格,来适应下属不同的“准备度”。

准备度不但因人而异,还会因为任务而不同。对于不同的任务,下属会有不同层次的动力和能力。比如,一个员工,可能在拜访客户这项任务上准备度很高,但是撰写销售报告的准备度比较低。高效的领导会改变他们的领导风格,适应不同情境的需求。

情境领导理论把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分为四种风格:

告知式

适用于需要大量明确的具体指导才能完成任务的下属。

领导者安排任务时会说:“这件事,你首先需要这样做,然后在这样做,要在今天八点之前做完。”这种领导风格主要依靠单向沟通,领导者接受下属的反馈很少。

教练式

适用于需要较多指导和双向沟通才能完成任务的下属,他们能力不足,但有积极学习的愿望。

领导者安排任务时会说:“你需要做这件事…”,然后征询他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

参与式

适用于有足够能力,但缺乏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的下属。这种风格要求领导者对下属进行较多的指导。

领导者安排任务的时候会说:“任务是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样完成它?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有哪里需要我帮忙的?"

授权式

适用于动力、能力和信心都很强的下属。他们指导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能够自主完成任务。领导者安排任务时会说:“有这样一件事,我们的目标是…“,”你的能力很强,这件事如果我能帮的上忙,你尽管开口。如果帮不上忙,那就多辛苦你了。“

这四种风格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不存在哪种更好的问题,每一种风格都适用于特定的场景

高效能的领导者凭直觉就可以指导团队里那些人可以独立作战,哪些人需要更多指导;

稍稍逊色的领导者会从观察、试验和犯错中懂得这些道理;

而低效能的领导者永远都不会明白何时,以及如何转变领导风格。他们会告诉话多的下属“需要学会聆听,多动脑子”,奢望一次谈话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当下属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会表现得十分惊讶。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应用“情境领导理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了解孩子不同方面的准备度;
  • 了解情境的变化,高度配合每一种情境;
  • 善于调整风格,适应孩子的准备度。

比如:

孩子在体育锻炼、做家务这些事情上,准备度比较高,那么可以采用授权式的风格;

孩子在自己管理时间计划这件事上,有积极学习的愿望,但是能力不足,可以用教练式风格,以培养孩子能力为主;

而对于孩子不熟悉,暂时也没有意愿的事情,要给出具体详细的指导和时间要求,用告知式风格。例如在复习时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当孩子掌握思维导图的方法之后,可以转换成参与式的风格。而当你可以采用授权式风格的时候,达成适当的约定,孩子在这方面就已经能够实现自律了。


总结:权威型(引导型)是一种更高效的养育方式,情境领导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引导型家长,通过积极引导、必要的要求,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