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话唠”,孩子更聪明



在教育子女这件事上,很多父母的金钱和精力用错了地方。

为孩子买学区房,送孩子上培训班,让孩子学习琴棋书画……这些做法,现在看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孩子说话多不多。来自美国的权威研究显示:父母是“话唠”,孩子更聪明。

三岁定终生

“富裕家庭的孩子智力为何总体比贫困家庭孩子要高?”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美国科学家托德•里斯利(Todd Risley)和贝蒂•哈特(Betty Hart)很久。



很多人认为问题的答案是:遗传、收入水平、种族、居住环境、父母受教育水平等。而两位科学家在对一个大样本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后发现:人的智力很大一部分在3岁前就被决定。


而影响智力的最关键因素是,父母与孩子的对话数量——


1.美国父母平均每小时要对他们襁褓中的婴儿说1500个单词;
2.富裕家庭父母平均每小时对孩子说2100个单词,而 “福利家庭”(即贫困家庭)的孩子,每小时仅能听父母说600个单词;
3.到3岁时,富裕家庭父母平均对孩子说了4800万个单词,而“福利家庭”中的孩子只能听到1300万个。


说话为何影响智力?


因为说话能发展婴儿的突触通道,以强化他们的思维。


如果在孩子3岁前跟他说4800万个单词,那么孩子大脑中无数的突触通道就能得到训练和改善。这使孩子能更快速、更容易、更加自动化地思考。




在3岁前听到4800万个单词的孩子与仅听到1300万个单词的孩子相比,其优势不仅在于大脑中拥有3.7倍的、“通畅”的突触结构,而且每个大脑细胞都可以通过多达10000个突触与其他细胞相连接,他们的大脑能够以一种更加复杂的方式进行思考。


多点“闲聊”


为什么“福利家庭”孩子听到的话少呢?


因为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将与孩子之间的对话限制于与任务相关的“正式对话”,比如:


“该睡觉了”“把食物吃完”“把手伸出来”“坐进车里吧”


“正式对话”往往并不复杂,是简单、直接、当下的对话,对智力发展影响相当有限。



而富裕家庭父母在和孩子“正式对话”之余,还进行“额外对话”:


“假如……”“你还记不记得……”、“你难道不该……”、“如果……会不会更好"


额外对话通常是疑问句的形式,邀请婴儿对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父母与孩子面对面,以―种完全成人式的、复杂的、闲聊式的语言与孩子进行对话,仿佛孩子正在聆听、理解,并且能够对此做出反应。


四条启示

这项研究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


人们意识到,98%的教育支出都花在了孩子的心智初步定型之后。美国教育学家惊呼:从幼儿园开始改革已经太迟了,更不要说小学、中学或者大学了。


这给广大家长带来的启示是:


1.多陪伴孩子,随时随地进行“额外对话”。比如购物、叠衣服、喂食、换尿布或者亲密拥抱时。


2.抓住一岁前的“黄金对话期”,别以为孩子听不懂。研究表明,最有影响力的单词是孩子出生后第一年所听到的。与那些一出生父母就开始与之交流的孩子相比,那些直到孩子能说话(1岁左右)父母才开始与之对话的孩子,在智力上出现持久的弱势。


3.别指望电视帮你对话。既然说话这么重要,那么工作繁忙的父目能不能打开电视,把婴儿放在电视前呢?不,里斯利说,这种“背景噪音”对孩子智力没有重要影响。


4.寒门要想出贵子,就看与孩子说话多不多。里斯利还说,贫困家庭父母如果对孩子多说话,孩子的智力也能提升。相反,富裕家庭父母如果很少和孩子聊天,他们孩子的智商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我是青榄君,一个教育行业工作者,关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学习。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转发或者收藏,同时我准备了一份语数外的学习课程,可免费送给需要的朋友。需要的可以私信我或者直接评论留言。

点击“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好物/找客服咨询详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