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败人

曾经和几个老师以及家长讨论,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每个人都认为,能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是最重要的。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意味着首先把孩子当成生命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助推他的发展。而发展的方向,是更加全面、更具有能力和素养的他自己。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教育想来就很美妙,如风如月,自然而然。

然而,现实当中,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更多放在了成绩上,毕竟在每一次的选拔中,成绩是一个硬性指标,不由得我们不重视。

在成绩这件事上,家长和老师们的要求出奇的一致。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在考试里表现得让人满意,无疑这个孩子可以被称为“优秀”,各种关注和欢呼纷至沓来。

我们明明知道,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却用行动告诉孩子:成绩几乎就是一切。

相信每个从事教育的人,都曾被陶行知先生的情怀所感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要怎样博大的胸怀,才能海纳这样的情怀?

对于热爱教育的人来讲,“情怀”这两个字,可有千钧之重。

有情怀的人,才会在教育里投入自己的热情和真诚。

面对孩子时,他们是严厉至极,同时又慈爱至极的人。他们的严厉,只是想让孩子成长成才;他们的慈爱,就是想让孩子体会爱和关怀。

没有情怀的人,“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千百种工种之一,既然是工种,就是双向选择。如果给我合理的报酬,我会好好干,追求绩效最大化。

反之,则可以得过且过,混天度日。

有多少混天度日的教育工作者,就会产生多少消极颓丧的灵魂。

学生们未必理解“情怀”为何物,有时甚至会觉得老师多管闲事;他们或许会喜欢纵容他们的人,认为无人管束就是爱和自由。

直到有一天,他们长大了,幡然醒悟之时,才懂什么叫做“真正的爱”。

人们都说,现在这个社会,有情怀的人越来越少了。

说这些话的人,好像看破红尘,却未曾想起,自己似乎也容许了自己,在俗世里,向现实低头,放弃了坚持。

肉体凡胎,每个人都可能有着两难的选择。作为教育工作者,也不外如是。

如果讲情怀,也许就会脱离实际;如果太过功利,又会误入歧途。

在情怀和功利之间,教育工作者也只能纠结着,踟蹰着,徐徐前行。

没有人会因为选择了做教育,就变得高尚起来。只是有些人选择了高尚。

“老师”二字,说得俗套点,就是教书匠而已,把自己不多的知识,传递给一拨又一拨孩子,仅此而已;若说得高深点,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自己的智慧刻画着不同的精神内核。

职业无有高下,境界却有不同。

有些人,终其一生只能是教书匠,当个普通的老百姓,过着平凡如尘土的日子。

有些人,最后成就了许多人,他们过着平凡的日子,却享有高度的精神愉悦。


“情怀”是无用的?“功利”却有用?

当一个孩子很坦诚地问道,老师反复讲那篇课文,又不在考试大纲里,讲来何用?作为一个老师,是否曾被问得无言以对?

明明这篇文章写得极好,不仅有精彩的文字,巧妙的构思,还具有时代意义,更能反映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对于教育本身来说,这样的文章教益深刻。

然而,毕竟没有用啊!

虽然迟早他会明白文章中的道理,只是眼下,他只关心是否能够凭借这个学习,换来更高的分数。如果花费的时间不能得来实在的结果,这个时间他们觉得花得不值。

不怨他们急功近利,只是不断地考核,各种地选拔,他们的重点早就发生了偏移。

教学要“效率”,育人却要“效果”

所谓效率,就是以最少的(时间、精力或者金钱)投入,获取最大化的回报。在经济学里,效率是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它代表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而效果,却是最终达到的结果。这个结果包括方方面面,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从身心健康到成长发展,不一而足。

效率,就是希望教育可以快餐化、套餐化,尽量花费少的时间,“速成”的培养出许多“符合标准的人”。

最好把教育变成一个流水线,可以流程化、标准化地一批批培养人,虽然培养出来的人不一定很具个性,但至少满足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就足够了。

效果,就是希望每个人能够独立自主,不光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同时能够很好地承担起自己的个人角色。

在生活里、工作中、学习上,既可以按照社会的标准,有着符合期待的各种表现,同时,又保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成为一个自由的生命。

需要的时候,他是一颗螺丝钉,或者是一个完成某种任务的机器;在另外的时候,他是一个有血有肉、心怀天下苍生的厚重灵魂。

好的教育,离不开“功利化”的诉求,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不脱离社会现实,懂得脚踏实地、务实勤勉,这些过程都需要“功利化”的插手。

有明确目标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把握住自己的大方向,时刻保持充足的动力。

凡事过犹不及,在“功利化”的导向下,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引导,恐怕会让孩子们把精力都投向“有用”的那些知识,而忽略掉真正有教益的部分。

这个时候,需要“情怀”来指引。把学生引向注重现实,还是导向精神成长,就在育人者的一言一行之间,这个育人者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不论教育工作者有多急切,都无法脱离“育人”这个终极目标。而培育真正优秀的人,就需要投入感情,投入自己的热忱和心血。

教育有多真,就能俘获多少学生的心。教育失了真,功利主义就会愈陷愈深。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教育正如水一样,可以润泽四方,也可洪涝齐天,可以成人,也可败人。

在教育的路上前行,左手“功利”,右手“情怀”,高尚不是职业带来的,更不是靠嘴巴要来,而是坚守初心,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淡泊,才能享有的。

正如夫子所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选择自己所爱,然后,忠于自己的选择。

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就尽快喜欢你在做的事,否则,对你来说,人世间仅存的时间,尽是痛苦。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便是其中之一。

原来,对于君子来说,育人竟是称霸天下都不可及的快乐,能够以自己的毕生所学,雕刻出比自己更加完善的灵魂。这不仅是精神的传承,更是理想的延伸吧!

让情怀给功利指路,让功利为情怀铺路,不偏不倚地,正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