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父母的爱当做理所当然,娃不知感恩,“贝勃定律”了解一下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现代年轻人的基本情况是:能够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中国传统文化里提倡孩子长大成人,要孝敬和赡养父母,这种观念和现实情况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不仅如此,一些年轻人连独立的能力都没有,要靠啃老来维持生活。

这些啃老一族从小就被父母宠惯了,在现实中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就寻求父母的帮助,根本不觉得这是不妥当的行为。

其实,每个人都有压力大的时候,同为年轻人能够感同身受。

只是,人如果已经成年,就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前半生也是从辛苦中走过来的。

孩子觉得难过、有压力,自己承受不住,又把这种负面情绪转嫁给父母,认为父母就该一辈子对孩子负责,这是“道德绑架”。


01把父母的爱当做理所当然,这样的孩子不懂得感恩

亲戚家有个表哥,现在30岁,职业是洒水车司机,每个月的薪水刚够他一个人生活。

看起来他好像过着很拮据的生活,实际上他比大多数上班族过得更潇洒,从没想过为生活奋斗一把。

早几年相亲,女方嫌他没车,他就跟家里要求要买辆车。买了车之后,相亲依然无果,随着年龄变大,结婚成了刻不容缓的事。

他对另一半的要求还不低,既要比他小,还得漂亮。因而相亲无数次,始终没有落实下来,最后还是卡在了没房这一步。

说起表哥一家,亲戚几乎都已经没有太多“好感”。

表哥的爸爸60岁,这一辈子几乎没怎么休息过,最近几年赚了点钱,给大儿子做生意、买房,现在又要拿钱给小儿子买房。

以前大家都称赞这个父亲能干,现在好像都变味了,因为表哥什么也不干,每天只是心安理得地等着父亲的帮助。

他真的是懒惯了,可既没偷又没抢,大家顶多只能在道德层面上指责他。


02娃不知感恩,变得“关爱麻木”,是长期宠溺的结果

很多父母对孩子只是一味付出,刚开始,孩子还会觉得兴奋、感激,有人能买给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多好的爸妈啊!

时间久了,孩子会对这种付出变得习惯,觉得这就好像空气每天存在一样,是理所当然的。

面对父母给予的关爱和付出,孩子的反应逐渐变得麻木。

对于这点,父母多少还是心有芥蒂的。如果付出得不到反馈,究竟还该不该对孩子好呢?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会发现,有时孩子是不能宠的。宠过头后,孩子会习惯性把父母的关心抛之脑后,这就是“关爱麻木”。


03孩子出现“关爱麻木”的表现:

一.不懂珍惜

不知道父母养家难就算了,毕竟孩子还没有走入社会,不强求他们有预知能力。

可是,对父母买来的玩具也好、衣服也罢,如果丝毫不懂珍惜,真的让人很生气。

本来家里玩具就多,一逛商场发现感兴趣的,哭着闹着要求父母买。买完之后没几天,觉得厌烦了,就又丢在一边不管。

要求买的时候,好像非那个玩具不可。新鲜劲一过,再贵的玩具也入不了眼。

有时妈妈收拾屋子,看到一堆玩具就心烦,不是讨厌孩子玩玩具的行为,而是孩子没有把父母买的东西当一回事。

每次父母跟孩子说,要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孩子还懒得搭理,这是让人又无奈又气愤的。

二.面对他人的付出很淡定

试想一下,如果你对某人付出了帮助,但他只是平静地说一声“哦”,那感觉会有多糟糕?

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也是,虽不至于让孩子对父母的每个帮助说“谢谢”,至少心里得是感激的。

有感恩之心的人,在面对他人的帮助和馈赠时,脸上会展现出喜悦的情绪。

如果孩子平平静静,那父母的忙前忙后,只会显得可悲。

三.抱怨父母的能力不够

有时父母能力有限,能给孩子的就这么多。

无论如何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孩子不要看到别人家的父母可以买很昂贵的礼物,就觉得自己也该得到,得不到就是父母的错。

实际上,不管是那种关爱,只要父母用心了、尽力了,孩子就不该有怨言。

四.理所当然

不知感恩的孩子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对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只顾得到自己想要的。

孩子长期抱有这种想法,对父母的尊敬心也容易丢失,只会变得自私自利。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不具备情感的道德只会变成苍白的语言,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有感恩基础,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表达,当孩子出现“关爱麻木”时,家长还是会觉得伤心、难过,可有时孩子并不会认识到这一点。


04“贝勃定律”了解一下

其实,“关爱麻木”是“贝勃定律”下的正常反应,家长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贝勃定律”主要是指一个人在长期接受某种强烈的刺激后,面对程度比较低的刺激,会觉得微不足道,或在心理上不能得到满足。

“贝勃定律”在孩子身上的表现在于,他们对父母的关心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对于陌生人的一点点付出却觉得非常感激。

没有了感恩之心的孩子,未来在社会上也是难以生存的。

如果想要避免让孩子变得“关爱麻木”,父母要适当引导,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05如何培养出有感恩之心的孩子?

一.考虑孩子提出需求的合理性

孩子提出要求,如果不是紧急情况,父母可以缓一缓。经过考虑之后,再决定是否要答应孩子的要求。

一方面,可以不让孩子觉得“父母一定会答应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至于一时头脑发热,做出不合适的决定。

二.不能给孩子过于频繁的兴奋刺激

太容易得到的,往往很难被珍惜,这是人类的共性,并不只是孩子的缺点。

想让孩子学会感恩,就不要总是给孩子奖励、表扬。要让孩子体会艰辛之后再得到,这会更加有意义。

即使很多家庭物质条件好,给孩子买得起玩具、衣服,但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买之前还是请慎重考虑吧。

三.孩子的获得需要经历过程

只要有钱,买东西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可物质的来源只有父母才懂其中的难度,孩子不懂。

要让孩子产生感受,在孩子的获得过程中,父母要增加一些坎坷。

​比如有些东西买不起,就直接告诉孩子,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任何东西是理所应当的。

孩子对父母没了感激之心,这不是单方面的问题,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适当做出改变,不要秉承着错误的方式一条路走到黑。

四.不能过度打击孩子的满足欲

孩子的欲望要控制,但不能打压。

人只有拥有欲望才会有前进的动力,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为基准,决定孩子需要什么。

太过严苛的环境,也难以让孩子感恩,只会成为叛逆的温床。

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适当满足孩子,既能让孩子砥砺前进,又不至于忘本。

五.避免出现“宠物心态”,教育才是根本

大部分孩子不懂感恩,其实就是父母宠出来的。

只要孩子开心,他们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也不求孩子回报,像宠物一样被养着,孩子慢慢就变得麻木了。

父母没多大关系,反正“养得起”孩子。只是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毕竟他们还是要走入社会生活的。

不要养育出没有感情、不懂感恩的孩子,孩子成为有能力的人重要,成为有人性的人也同样重要!

关键词:心理、教育、感恩、关爱麻木、贝勃定律

孕育岛,一个专业的孕产、育儿团队,青云计划获奖者。专为孕期大小事和婴幼儿护理提供知识储备,在怀孕或育儿期间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过私信咨询,得到满意的答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