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有时,妈妈们缺的,并不是什么育儿方法……

1

一向很少追剧的我,前段时间,一口气追完了日剧《坡道上的家》。

故事的开头,是一桩震惊日本的弑子案。新晋妈妈安藤水穗,在浴缸中将自己8个月大的孩子溺毙。

都说爱孩子是妈妈的天性,这位妈妈为何如此狠心?

一开始,剧中所有人都认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稍不如意就对孩子下狠手的恶魔妈妈。

可随着剧情展开,才慢慢看清,杀死孩子的双手背后,有太多力量的助推:

安藤的丈夫,以工作忙为由,从不替妻子分担家务;

害怕孩子哭闹影响睡觉,周内常住在胶囊宾馆不回家;

孩子哭闹不止时,他不给妻子支持,反而悠悠来一句,“如果我妈在,孩子就不会这样。”

认为没带好孩子都是妻子的原因,转而去向前女友求助,寻求安慰和所谓的育儿方法。

而同样身为女人的婆婆,自己也曾经历过初为人母的辛苦,却转而加倍压榨儿媳。

过来帮忙,也总是对儿媳冷嘲热讽,通过否定她来找自信。

思考问题永远从顾全儿子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个家就不该让儿子操一点心。

就连媳妇做得好的地方,也要给出一个消极解释。好像当了妈,怎么做都是错。

所有的这一切,都背负在安藤肩上。每次回家,都要途径一个长长的坡道,她抱着哭闹的孩子,汗流浃背,辛苦、压抑、无处伸张、无人理解……

最终,所有的苦果共同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


2

剧中,与安藤这条线并列存在的还有陪审员里沙子的生活。

她也是一位全职妈妈。在审理案件的最开始,她和所有人一样,认为安藤这样的人就不配做一位母亲,可随着案件展开,她仿佛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最终,她感同身受地看到了安藤所有的苦。

她与安藤的生活似乎无限重合。都有一个对她颐指气使,将一切看作理所当然,从不参与育儿的丈夫;都有一个费尽心思教你怎样照顾好她儿子的婆婆;也都有一个闹腾难养的小婴孩。

但好在,不同于安藤,里沙子还有可倾诉的朋友,剧中最温馨的一幕,是疲惫不堪的里沙子受到朋友嘉奖肯定时,由心而发的温暖笑容。

剧末,里沙子幻想,自己与安藤在另一个时空相遇了。她俩抱着孩子面朝大海,彼此诉说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安藤问里沙子,你有过想要打宝宝一顿的冲动吗?

里沙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有啊,那太难受了。”

安藤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仿佛确认了自己并不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妈妈,她就好受多了。

听着妈妈们在倾诉中卸掉生活里一个个沉重的包袱,怀抱中的小婴儿也轻松地笑了。


3

当妈这些年,我也深深感到,关照好自己如此重要。

现实中,有太多人、太多时刻都让我们感受到当妈的挫败。

从无法母乳、孩子不爱吃饭,到长大后,孩子故意与我们作对……,加之身边人对我们育儿方式的评判、育儿能力的质疑,无一不让我们感到压力。

这时,如果能找朋友倾诉、疏通生活的烦恼,会让我们感觉轻松很多。

可有时,倾诉也需要勇气。剧中就有一幕,里沙子带孩子体检出来,正好遇到一起体检的妈妈们,其实她正苦恼孩子的发育不达标,可听别的妈妈都在开心地聊孩子体检结果很好时,她犹豫地收起了担心,也笑着假装孩子一切都好。

是的,当我们说起孩子、家庭的问题时,我们会有一种担心,担心别人会评判我们,是一个不会带孩子的妈妈,是一个不幸福的女人。

一想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可能会是这样,我们刚到嗓子眼的话就立马吞了下去。

于是,成人与成人之间,逐渐活成了一座座孤岛。可唯有信任与坦诚,才能将我们连成一片大陆,彼此慰藉。

所以,尝试向我们信任的人分享内心的秘密吧!当我们说出来,内心那些无助、孤单、失望就会因此褪色。


4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也尝试倾诉过,可这并没有让人感觉更好啊!花时间不说,有时还惹了一肚子气回来。慢慢地也就不想再说了。

是的,生活中,好的倾听者太少了。我想大家一定都遇到过以下几种类型的倾听对象:

1,趁机倾诉型

你就想吐吐槽,这话还没说完呢,她就打断你,“你这算什么啊,我家那位更过分!”然后balabala说起自家的老公。

又或者,“哎呀,我家孩子最近也这样,我跟你说……”然后balabala说起自家的孩子。

你连事件都没描述清楚,硬听她讲了几小时。

心好累……

2,给建议型

你就想吐吐槽,可她偏要告诉你应该怎样做,说的却是句句不在点子上。

她说,“遇到这种事,你就该这样……”

你解释,“哎呀,这方法不适合我家孩子,我家孩子……”

N个回合之后,除了浪费了一堆口水,一无所获。

3,法官型

你就想吐吐槽,可人家却站在制高点评判你。

她说,“你和你老公这件事,我觉得是你不对,你太任性了!”

又或者,“我推荐你一本书吧,学学发展心理学,你真是太不了解孩子了,我以前也跟你一样。现在好多了。”

哎~真是更堵了~

4,趁火打劫型

你生气,她比你更生气!

她说,“这种老公你还留着过年嘛?要我早离婚了!哎~你在这个家里简直太惨了,要我我肯定早过不下去了。”

你:“……”。

这种朋友要么是太耿直,要么一定是你平时得罪她了。

正因为有了这些失败、受伤的倾诉经历,遇事时,我们想一想,算了吧,忍忍也就过去了。

可内心的孤独、痛苦却如同滚雪球一般,压得我们越来越喘不过气。

总有一天,它们还是会伺机寻找出口倾泻而出。而孩子,作为最弱小的那个,常常就成为了我们负面情绪的承接口。


5

定期清空内心的负面情绪内存是如此重要,可现实中好的倾听者又太难寻,这该怎么办呢?

《游戏力》作者科恩博士建议妈妈们可以与信任的朋友建立固定的倾听伙伴关系。

简而言之,就是双方提前约定好倾听原则:每人各讲15分钟,在一方讲的过程中,另一个人不得评判、建议甚至说话。只能专注地倾听,同时配合“嗯”、“哦”这样的语气词。时间到,再换另一个人继续。

倾听伙伴要保证固定的倾听频率,比如每周1~2次,也可以随时紧急倾听。

听起来似乎有些奇怪。可真实践起来,我却发现这是最高效的沟通方式。

我有一个固定的倾听伙伴,一直保持着一周一次的倾听。

起初我们也觉得很不适应,一个人滔滔不绝要讲完15分钟,真是个巨大的挑战!要克制住想说话,只是倾听,真的好难!

可渐渐发现,在不被打扰的诉说过程中,我们自己就能理清问题,没错,父母绝对是自家孩子的育儿专家。我们内心如同一座宝藏,情绪散后,我们也知道如何去处理夫妻关系、婆媳矛盾;

当我们确认了自己只需要听,不必说时,那种对对方的全神贯注就能显现出来。甚至好几次,对方说到难过之事时,我也忍不住想哭出来。

通常的倾听,一小时就能全部搞定。因为被允许诉说,因为被真诚地听见了、看到了,于是我们的内心阴霾散尽、阳光明媚。

游戏力讲师认证课堂上,科恩一遍遍地强调,希望大家都能将“倾听伙伴”关系坚持实践下去。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每一位妈妈都能被支持、被理解。

现在,我也将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也想有一位倾听伙伴,不如现在就将这篇文章转发给“心目中的她”吧!



作者:心心妈,两个女孩的妈妈,游戏力育儿师,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愿与你分享所学,以孩子为镜,一起在生活中实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