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鼓励宝宝越没反应,来看看你是不是犯了这些错误!

我们家长小时候应该都被父母“爱的教育”过。尤其是宝爸们,可能既挨过骂又挨过打。但是现在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同于我们小时候了。

“鼓励教育”而不是“大棒教育”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方式。

“鼓励教育”不仅包括鼓励孩子的一些已经发生的行为,还包括鼓励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诸如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等。

“大棒教育”则是家长运用权威用训斥甚至打孩子这类强制方式来教育宝宝。教育低幼的宝宝“鼓励教育”应当优先于“大棒教育”

大部分家长都知道要鼓励孩子。但是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对父母的夸奖无动于衷,父母的鼓励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夸奖孩子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个劲的夸或者敷衍的夸。

鼓励必须要被孩子“正确”的“感知到”。“正确”和“感知到”这两项缺一不可。家长用错方式夸孩子,第一是容易培养出“熊孩子”——父母失去权威,第二孩子会对父母的夸奖免疫。

孩子非但从你的话中得不到鼓励,还且很可能失去做事的积极性。

4岁到6岁是宝宝性格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宝宝得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长期下去就会逐渐失去自信,以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反过来,父母也会认为宝宝怎么越来越落后,对宝宝很着急从而失去耐心,变成一个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来鼓励孩子,该鼓励孩子的那些行为呢?

1、鼓励细节。细节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宝宝,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比如,宝宝在家长打扫卫生时,主动拿来了扫帚,不要吝啬赞美,可以这么夸:“哇,宝宝都会帮助妈妈做家务了,真是妈妈的好帮手!”越具体越好

2、鼓励能力。孩子做事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一些基本的能力,家长好好观察会很容易发现。

比如,宝宝看书的时候,可以这么夸:“宝宝看的好认真呀,以后都可以给爸爸讲故事了!”

3、鼓励品质和性格。比如爱分享、有责任感、友善、诚实等等。参加幼儿园活动或者家长与孩子进行游戏时,这么品质会凸显出来,这时候就是进行鼓励的好机会。

在别的小朋友面前被夸奖,宝宝的满足感和积极性都会大大增强!可以这么夸:“宝宝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真棒!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和你玩的。”

用“夸奖”这种正面积极的方式去教育宝宝,宝宝会更容易接受和配合。同时要注意夸奖的频率和内容,频率不要太长,不要无脑夸,要有根据,内容越具体越好

宝妈宝爸们学会怎样夸奖自己的宝宝了吗?更多内容,关注全网百万粉丝育儿达人【喜宝爸爸】,每天分享原创思维游戏和独家早教经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