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食欲?或许妈妈没做到这点,“食育”让孩子爱上吃饭

上午请朋友一家去饭店吃饭,三个小孩四个大人依次坐下,二宝从小就是吃货,大宝稍大能遵守餐桌礼仪。朋友家的小姑娘却对爸爸夹到盘子里的食物嗤之以鼻。

爸爸说:“来,尝一口,好吃。”

小姑娘摇摇头:“不吃”。

妈妈在一旁充当旁白,好发愁,她从小就很挑食,尤其是不喝牛奶,真让人惆怅。

我身边很多的宝宝都有这样的问题,偏食挑食、碗里总有剩饭,特别喜欢吃零食等等。妈妈们在用全脑教养提高孩子的智力,用正面管教来关照孩子的情绪的时候,却在对待有关“吃”的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其实在英国和德国,以及我们的邻邦日本,都已经开始注重让孩子享受美食的“食育”,并尝试从食物出发,对孩子进行全面的启迪。

“食育”是什么?

2006年日本政府发现,日本的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增长快速,于是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并指出,食育的对象是儿童,需通过多种途径,使接受食育的人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育有关“食”的思维方式,以实现健全的饮食生活。而食育的具体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了解食物:不仅了解食物从哪里来,也要了解食物有什么营养价值。

▲学习就餐礼仪:包括就餐环境的布置,餐具的选用以及餐桌上的礼仪。

▲简单的烹饪: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自主烹饪,让孩子获得乐趣。

▲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制作或者了解本民族的食品,从而了解本民族文化。

除了日本,美国的可食校园计划,英国的校园菜园计划,意大利的慢食协会这些项目,都是在“食育”的框架下进行的教育活动。

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食育”

  • 改善厌食、偏食、挑食的状况

我们的娃们出生在一个物质超级丰富的时代,但是十个娃九个挑,有的不吃菜,有的不喝奶。有的就是不爱吃饭,任凭大人怎么哄,就是只吃一点点。《食育》的作者认为,吃饭是孩子的本能,但是长期的强迫式吃饭,会让孩子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产生厌食的情绪。只有通过“食育”的方法,引发和提高“吃”的能力,才能让孩子自觉地吃,快乐的吃。

  • 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从1985年到2018年的30年间,我国学生肥胖检出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由肥胖导致的高血压等慢病风险不断加大且呈低龄化趋势。食品工业中大量被运用的糖,偏食等等,让孩子的健康面临风险,不但是孩子就是我们自己,都不见得有多健康的饮食习惯。“食育”同过让孩子了解不同食物中蕴含的不同营养,从小培养孩子均衡饮食,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

  • 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食育中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引导孩子自己种植、购买食物,烹饪简单的饭菜。这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不但能锻炼孩子的手脑协调,事务管理能力。还能由烹饪,让孩子对“吃”产生兴趣,让孩子懂得享受美食,让吃更加快乐。

  • 通过美食培养审美了解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饮食,像日本的寿司,意大利的通心粉。食物不仅代表着本民族对食材的理解,还带有特别的文化和审美属性。在中国进行的“食育”实践中,还将我们民族特的食品和节日联系起来,让孩子在“做”和“吃”中,理解传统文化。

如何用“食育”的方法在家早教

很多妈妈说,食育这么高大上,我们在家怎么做?其实风靡日本的食育一点都不难。只要妈妈们有一颗热爱美食的心,食育就藏在家庭的点点滴滴中。

√带娃一起去逛菜市场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塞给你一块钱让你去楼下买颗土豆回家吗?穿过嘈杂的菜市场,鼻子里问到路边小店刚出锅的包子香气,菜摊上的萝卜带着泥土精神抖擞,你的肚子却开始咕咕作响。由于一个人带娃,我经常带大宝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告诉他这个是萝卜,那个是芹菜,他不但跟着我学蔬菜的名字,还跟我学怎么辨别蔬菜嫩不嫩,好不好吃。我会一边买一边和他说我打算做什么菜。可能因为这样,大宝的食欲一直很好。

逛菜市场能让娃直接和食材接触,看食材的样子,摸食材的手感,闻食材的味道。感官被充分刺激,对食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自己布置就餐环境

把宝宝的餐具放在他能够拿得到的地方,可以多提供几种不同的餐具,像是各种深浅大小的盘子,勺子叉子和筷子。也可以准备几个不同颜色或材质的小餐垫。在开饭之前,让宝宝自己根据要吃的东西,选择要用餐具。很多妈妈会认为宝宝很小,不会使用筷子。其实对于宝宝来说,筷子和勺子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要在练习中慢慢学会。还可以让宝宝自主布置餐桌。

二宝出去散步采了很多黄色小野花,中午我们就用玻璃瓶子装了摆在餐桌上。感觉那顿他们都吃的很开心。通过这些自主行为,要让宝宝知道,吃饭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餐具和环境都非常重要。

√三色均衡饮食法

很多妈妈都和上文中我的朋友一样,对挑食的孩子非常头疼。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如果大人表示不喜欢吃西蓝花,但是能吃油麦菜我们会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呢?营养成分差不多的食物,孩子在口味上有偏好是完全正常的。不喜欢吃这类换一种就可以,关键是饮食要均衡。

家长可以把食物富含的蛋白质(变成血液和肉)、植物纤维(调整身体状态)、碳水化合物(变成力量)用颜色来代表。红色代表蛋白质,绿色代表植物纤维、黄色代表碳水化合物。告诉孩子我们每餐都需要这三种颜色的东西,可以跟他讨论吃什么,并且让他判断这些东西那些是黄色、哪些是红色。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均衡饮食的习惯,还能增强孩子对色彩的认知呢!

√好吃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国家有很多和传统节日息息相关的食物,比如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或者是中秋节的月饼,这些食物不但做起来很有趣,也传递着我们的文化。

家长可以在节日临近时,带孩子一起购买制作这些东西的食材,然后让他参与,动手做一些传统节日的食品,并且了解传统节日为什么要吃这些东西。

我家大宝最爱吃水饺,虽然他包的水饺“丑丑”的,但他自己吃起来很香,我也常跟他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做的果然吃的更香。

枕边育儿寄语:

在现代社会食品业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超量的糖摄入、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等都让亚健康的状态呈现低龄化。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国家,开始用“食育”的方法培养宝宝健康的饮食习惯。而在生活中,妈妈就是最好的老师,食育不但在课堂上,更在生活中。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高级育婴师,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专注孕期、育儿、早教、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