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常说“等一等”,这3个字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比吼孩子还大

生活中,你会常常跟孩子说"等一等"吗?

上午,我在一个妈妈群里问大家有没有说过,她们几乎都表示常常说。

"妈妈,快来看我搭建的城堡",正在做饭的妈妈会回一句"宝贝,等一等"。

"妈妈,你看看我画了一个小乌龟",正在忙工作的妈妈回一句"宝贝,等一等"。

好几个妈妈反应,这不是很正常的一句话吗?

我们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了,却忽略了"等一等"背后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01 等一等,会影响孩子做事情的兴趣

女儿有段时间特别喜欢读《大卫,不可以》这本书,总是缠着我跟她一起读。

记得有次我在书房赶一篇稿子,女儿跑过来说:"妈妈,我们一起看大卫吧",我跟她说"宝贝,等一等,妈妈现在有点忙"。

过了一会儿,她又跑过来喊我一起读绘本,还很开心地说:"妈妈,我给你讲大卫的故事吧"。

我只能再次跟她说:"妈妈还没写好,等一下写好就过来"。

后来,写好稿子以后,接了个朋友的电话,就把读绘本这件事给忘了。

晚上睡觉前,我们一起读绘本的时候,女儿吵着"不要看大卫,不要看大卫"。

我才意识到,女儿下午感觉被冷落了,即使我跟女儿道歉了,女儿也真的好几天没有读那本绘本。

孩子小的时候,特别需要父母的认可、赞同、尊重,我们的无视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热情和兴趣。

02 等一等,会让孩子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是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得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名叫"静止脸实验"。

孩子对妈妈的表情、语音、情绪都非常敏感,刚开始,孩子跟妈妈进行亲密的互动,情绪非常好。

实验开始以后,妈妈对孩子的任何互动都表现得很漠然,不给予任何的回应,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宝宝开始变得焦躁,情绪很糟糕。

而当妈妈再次开心地回应孩子,跟孩子互动时,孩子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埃德·特洛尼克指出,如果孩子继续被漠视,没有机会回到一种好的情景中的话,会持续卡在那个糟糕的情境中,未来也很难修复。

当我们不能及时回应孩子,经常跟孩子说"等一等"的时候,常常是一种很机械的回应,可能很快就会把这件事给忘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妈妈不爱我了"。

03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回应孩子

那么,我们该如何及时回应孩子呢?倘若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真的无法第一时间满足孩子,又该如何回应呢?

(1)不要总是"延迟满足"

很多爸爸妈妈信奉所谓的"延迟满足",在孩子提出需求的时候,刻意得等一等。

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刻意延缓一会儿再给。

当孩子大哭着想要抱抱的时候,都会强忍着等一等再抱。

其实,"延迟满足"的能力是在四五岁左右发展起来的,应该建立在3岁前父母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基础上的。

孩子小的时候,尤其是3岁以前,需要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需要的是及时的满足。

(2)如果可以,第一时间回应孩子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陈美玲的三个儿子都相继考入斯坦福大学,在分享过10条育儿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孩子问你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让他等一等。

她说即使自己在烧菜,儿子走过来问她"妈妈,为什么天是蓝的",即使自己并不知道答案,也会第一时间把火关掉,及时回应儿子"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一起去找答案吧"。

这种"及时回应"不仅呵护了孩子探索的热情,还让孩子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重视和爱。

(3)如果无法第一时间满足,多共情,换一种回应的方式

所谓的及时回应,也不是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放下手中的事情,第一时间去回应和满足孩子。

及时回应的核心,是让孩子随时感受到自己在妈妈心中的重要性,感受到你的无条件接纳、尊重和爱。

如果真的无法第一时间满足,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代替"等一等"。

比如你现在真的在忙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无法陪着孩子,在他要求跟你一起搭积木的时候,可以跟他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想妈妈跟你一起搭积木,可是,妈妈现在真的有点忙,你把这些积木搭起来,妈妈就过来好不好"。

在这种尊重和共情下,孩子多半会理解你,并自己一边搭积木,一边等着你的约定。

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记得,不能忘记跟孩子的约定喔。

-END-

(文:深夜聊育儿主创团,图片选自网络,侵权删)

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做到及时回应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也欢迎关注@深夜聊育儿,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0-6岁育儿经#

#聪明孩子养成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