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拖延症怎么办?可利用“结构性拖延”,以“拖”治“拖”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上周末刚下班还没进家门,就听见舅妈说话的声音:"你说你放学回来都一个晚上了,作业也没写完,一回来就知道玩!澡也没有洗!这一天天地那么晚睡觉,你怎么长身体啊!"小表妹坐在书桌前,边抹眼泪鼻涕边一笔一划地写着作业。

相信不少家长都督促过孩子赶紧做作业、洗澡、吃饭、睡觉等等事情,在"催"这件事上家长可是磨破嘴皮、软硬兼施。可能一开始孩子还屁颠屁颠去做该做的事,可是没几天便是"左耳进右耳出",总算催他去做某件事了孩子也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

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孩子有"拖延症",主要表现为做事拖延时间、做事时磨磨蹭蹭、慢慢吞吞效率低下,列了计划不按计划进行。

相信很多人都被"拖延症"折磨,不单单是孩子,还有很多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是"一拖再拖"。

可以说,"拖延症"是现代人的通病,而很多人在对抗"拖延症"时,便发现了一种新式的拖延症:结构性拖延。而它也是被人广泛认可的,抵抗拖延症的办法。

"结构性拖延"是何方神圣?

结构性拖延就是"当我们想逃避一个任务的时候,就去做另外一件事"。

这件事有两个特点:自己之前一直拖着没做;但却比现在这个任务稍微有趣的事。

"结构性拖延"一开始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哲学教授叫做约翰佩里在他的作品中《拖拉一点也无妨》提出的,甚至还因为这个方法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这个奖就是专门把发给那些正式发表了论文但是特别无厘头,甚至是毫无价值的科研成果。说明当时的学界认为这个研究并没有意义。

或许是因为无所事事的状态也很让人难受,所以人们宁可做一些其他的事,也不愿傻坐着,"结构性拖延症"渐渐流行起来。就像平时周末把书拿出来要看书,突然发现房间有点乱,为了逃避看书,就把一直拖着没收拾的房间整理了一下。因为这个时候比起看书来说,收拾房间这件事突然显得可爱多了。

"结构性拖延"是怎么以"拖"治"拖"的?

  • 让孩子动起来,减少拖拉

"拖延症"可能不止孩子有,有些家长也会有"拖延症"。拖延确实会把人逼疯,即使是拖延者本人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生气或者伤心。

当我们知道必须做某件自己不想做但是别人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拖延是很正常的。在做不喜欢的事的时候,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会感到精神的痛苦,大脑就会驱使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更容易的任务。这样我们就能获得精神上的暂时愉悦。

显然,拖延带来爽快的感觉。因此,当孩子不想做某件事的时候可以先试试让孩子先做一件他比较愿意做比较容易做而且是需要做的事情,以此让孩子动起来或者放下手中的玩具。

  • 优化时间,培养孩子计划感

结构性拖延法的目的在于,与其孩子因为拖延继续玩耍或者发脾气,白白浪费时间,不如让孩子用同样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当原本计划孩子晚上9点洗澡,但是孩子要继续玩耍不愿意。这时候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去房间拿自己想穿的衣服。孩子对自己想穿的衣服更为感兴趣,或者对洗澡前自己拿衣服更感兴趣,就会开心地去找衣服,放下手中玩具。

这时候就相当于告诉孩子两个信息:一现在到时间要立刻洗澡了;第二洗澡前要拿衣服。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洗澡前自己准备衣服的习惯。

  • 减少情绪冲突,减少孩子抗拒心理

当孩子拖拉时,而且一天不止一次地拖拉,是十几次地拖拉时候,不少家长已经按耐不住自己内心的愤怒了。

这时候家长耐心哄不达成效果,大声训斥孩子或者发脾气,打也不舍得,说教孩子也听不懂。显然,对待孩子拖拉还是需要从孩子出发。

孩子拖拉等同于发出不愿意做这件事的信号,四岁的孩子而且也开始产生自我意识,家长催促孩子赶紧做某件事,对孩子来说就是在逼迫他做极其不愿意做的事情。

当家长与孩子发生情绪对抗甚至产生冲突的时候,孩子依旧不能认识到自己拖拉的行为而且拖拉的后果,因为拖拉对他们来说只是做了自己更想做的事情,这是每一个孩子正常的选择。

"结构性拖延"就不仅能减少亲子之间的情绪冲突,也给家长腾出时间更理性看待孩子拖拉的原因,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让他去做那件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当减少了孩子的抗拒心理,孩子也会慢慢得减少拖拉。

怎么使用"结构性拖延"以“拖”治"拖"?

  • 列拖延清单,计划事前活动

列计划是常用克服拖延症的方法,但面对计划孩子还是不愿意动起来。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先找出孩子最经常拖拉的行为,与孩子一同商量做这件事之前可以先做些什么,需要做些什么,也就是列"事前计划"。

比如与孩子出门拖拉,就与孩子商量今天多少点要出门,所以孩子10分钟前就要穿好鞋子拿好背包和水壶和自己想带的东西;孩子不睡前读书拖拉,就与孩子商量读书前可以做15分钟的手工或者收拾玩具。

但是要注意在与孩子商量的时候,不要问能用好或者不回答的问题,除非你想听到不的回答,你要试着给孩子提供一个选择:

你想在5分钟内收拾完玩具还是10分钟内收拾完玩具?

这样孩子也会去思考时间的差别,渐渐树立时间的观念。同时列事前计划的时候,相当于告诉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引导孩子做事,也能帮助孩子克服面对任务时而焦虑的情绪。

  • 列待完成任务,监督拖延

除了列事前任务,还可以列孩子待完成的任务。列出孩子最近一直拖延着没做的事,将重要而且迫切的事情放在前面,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任务,将截止日期标出。

你可以参考以下问题来写:

在孩子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使得他的个人生活得到改观,孩子想去做或者孩子需要做但一直没有做的?

在孩子目前的学习中,有哪些事情能够使得他的学习得到改换,孩子想去做或者孩子需要做但一直没有做的?

当孩子想拖延一个任务的时候,拿出这张单子,让孩子选择自己目前比较想做的事去做。

为了增加成就感,每完成一项,可以与孩子一同将它划掉,或者让孩子自己在旁边画上一个孩子想画的事物。

  • 限制时间,明白拖拉后果

尽管"结构性拖延"是先做一件想做的事再去完成任务,但目的是为了治疗"拖延",也不能一味地让孩子完成那件事而不完成任务。

所以"结构性拖延"也需要限制孩子时间来完成那件事。况且,有些孩子即使不厌恶地做某件事也做得比较慢,有些孩子就是养成做任何事都拖拖拉拉的习惯。

另外,四岁孩子时间意识较为薄弱时间管理能力较差,也需要在这个时候加强孩子的时间意识。所以无论是事前计划还是待完成任务的计划清单,都要与孩子协商完成时间。

除此之外,当孩子出现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时候,也要让孩子知道拖延的后果。这也要求家长要严格按之前与孩子协商好的时间以及后果来对待孩子,要说到做到。

我家小宝也是"拖延症"的孩子。一天他把玩具扔到到处都是,整个家像垃圾回收站。愤怒的妈妈用最严厉的话语告诉他:"我的耐心是有限的,我数到三,你要是还没把汪汪队玩具归位,我要就把他当垃圾一样,扔到垃圾桶了。"听到妈妈数数,小宝明白妈妈说到做到,开始收拾玩具了,当妈妈数到三时,汪汪队大部分已经归位了。

让孩子体验拖延造成的后果,也不用总是去提醒他们。

例如,孩子拖延起床,他就不得不面对迟到;你儿子的朋友不得不等他,等他写完作业才能去游泳;孩子玩累了十分困但不愿意洗澡,就不能上床睡觉,也不能躺在沙发或者地板睡。

  • 想做就做,而且专心做

给孩子从小事开始灌输一个想法:现在就可以做。不管想到什么, 对自己说,是的,我现在就可以做,马上就可以做,做完我就又少一件事情了。

当孩子想用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尽量帮助孩子断绝对拖延诱因的联系。

比如手机,wifi、金钱、沙发的供应,你要和孩子协商好:这些我都会还给你,但是你要能够用心学习这一个小时,你要相信,这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时而已,你可以给你的手机设置密码,我保证不看等等。

孩子拖延并不可怕,协助孩子克服拖延,平时多给予鼓励和认可,让孩子在完成任务上取得一些小进步时,体验到成功与被认可。同时也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遇到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知道如何行动而不是选择逃避。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但相信在这条路上,你和孩子都会有成长。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