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一个自私的母亲

文|吕静贤

前言: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哺育。

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更是需要父母尽心地呵护与照料。

从母亲的10月怀胎,到出生后父母的尽心抚养,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大。父母,给了孩子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个遮风挡雨的家。使弱小、无法独立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最终拥有了走向外面、独立生存、成家立业的底气和能力。

然而,孩子长大后,会像父母当年那样,为他的身体不适担惊受怕,努力为他创造更好的生活等等那样,善待、回报小时候为他无怨、无私付出自己一切的父母吗?

这个社会,都要求父母去做一个对孩子尽责的父母,做得不好,就会遭到孩子、成人、社会等舆论的抨击、谴责。这无可非议,也是一个社会应有的氛围。

但,却很少对成年后的孩子如何对待父母,去做要求。现实是,社会上子女不孝敬父母、不赡养父母,已成司空见惯、见惯不怪的常景。

这,正常吗?

幼小的孩子是弱者,需要成人的保护。年迈的父母就不是弱者、就不需要已经成人的子女的照顾了吗?!

01

这几天,孩子身体不舒服。看着小小的孩子脸烧得红红的,在那不断地哭闹着,内心就感到很难受:孩子,你什么时候身体才能好起来,妈妈好担心你啊!

而我和孩子爸,也顾不上因睡眠不足带来的疲劳,和温暖被窝外的寒冷,孩子一啼哭,就马上起床为孩子忙前忙后。

我想,这应该是每个为人父母者,都曾、也必经历过的情景吧?

有时我在想,父母有一天病重在床,需要子女人前人后的照料,又有多少子女都做得到呢?

每个为人父母者,都注定要为孩子尽心尽力地付出自己所有的心力,哪怕仅仅只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否则,那就不是尽职的父母。都要受到與论和社会的谴责,甚至讨伐。

而长大成人了的孩子呢?

对父母的赡养,这个社会,包括他自己,对自己又有什么要求呢?

02

没孩子之前,我也跟许多年轻人一样,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憧憬,渴望到处走走,看到不同的风景,却从来没想过身后的父母。

有了孩子后,不论做什么,我必首先考虑到孩子,我的世界成了以孩子为主。我不仅时时关注孩子的现在,更总是为孩子的以后去设想、去憧憬。

同时,我也经常在想,以后我怎么跟孩子在一起生活?

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甚至是不可忽视、不可逃避的问题。因为有一天,我终会成为一个衰老、无力、需要人照顾的老人。而这时,我靠谁?而答案的很大概率就是靠孩子。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自私的母亲吧。

因为,孩子那么小,就去考虑以后让孩子养老的问题。而且世人皆苦,尤其是以后竞争只会越发地激烈,那么多父母都在担心孩子将来会不会下岗,而你却在这里为自己以后怎么依赖孩子、增加孩子负担而考虑,这不是自私是什么?

而现实中,也是更多的父母都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上。很少有人会像我在此时,孩子那么小,且是孩子学习教育的关键时期,去想这看起来不是问题,至少不是眼前问题的问题。

03

我想,很多父母都和我一样,都只是个普通的父母,走着大多数普通父母的人生轨迹: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然后跟着孩子一起生活、养老。

对吧?

但是,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很少在以后怎么跟孩子养老这方面细想。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现实中真的如此吗?

我的乡下的姨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晚年,两个老人家却被孩子们推来推去。谁都不愿意养。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过年回去,两个老人蜷缩在儿子家阴暗房间的坑上一角。尽管这样,姨还是热情地招待了我们,马上叫子女去买肉,帮我们做了热气腾腾、香喷喷的一锅饺子。

但当我们离开时,却内心实在放不下心:我们走了之后,两个老人家肯定又是要这样日复一日地默默蜷缩在角落里,被子女所冷落。

要知道,在母亲口里,年轻时的姨夫可说是说拉弹唱的一把手啊,样样都精通。平时两夫妻也好客,家里从来都是热热闹闹的。可没曾想,晚年竟是这般下场。

是姨和姨夫对孩子不好吗?我不觉得。

对儿子:为五个儿子成家盖了五座房子。

对女儿:记得有一次去舅舅家,恰好姨和她的女儿都在,偶然讲起女儿小时候的身体,姨跟其他母亲一样,说起将近40的女儿还历历在目。这就是一个母亲应有的姿势啊!

但是儿女们呢?

五个儿子互相推诿,到最后对父母谁也不管不问;两个女儿,一个因离家较远而顾及不到父母,另一个则睁只眼闭只眼,毕竟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结果,姨夫走时冷冷清清,对他的众多儿女来说,不过是生活里的一个小波澜,转瞬就遗忘于生活的长河。

而十年后,姨,死于一场小小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常见和普通的,只要好好休养就没什么大碍的疾病。因为子女所做的最好的就是,把她送到了医院,让医生开点药,然后就拉回家里谁也不理不问,直接等死。而结局,也自然如子女所愿,死了,不带走子女的一分一钱。

父母对子女尽到了为人父母该尽的责任,但子女却对父母的赡养能推则推,甚至不去过问,这是谁的悲哀?!

而且难道仅仅只是父母的悲哀吗?

――这是每一个人的悲哀,因为谁都会老去,子女也不例外;

这也是社会的悲哀。

而这样的情景,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当我们、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社会,在为孩子受到伤害而尽情地谴责、讨伐父母时,又有谁去关注和帮助那些在年老体衰时被子女遗弃和伤害的父母?

04

我们的舆论,一直以来,对孩子的关注都比较多。只要有虐待孩子的事件出现,都会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可以说对孩子的关注,只会越来越多,这是社会的进步。

但是对老人,关注就反而不大,似乎虐待老人、遗弃老人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而现实中也确实如此。常常听谁说周围谁谁孩子不养,甚至导致老人自杀的悲剧。可以说,这样的事随处发生、随处可闻,而人们也越来越见惯不怪。

可是,这是一个正常的文明社会应有的现象吗?

绝对不是。

因为一个社会的文明标志,包括文明程度,就是看这个社会对弱者有多包容、多关怀,而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

而老人和孩子,则是社会群体中最弱势的成员,如何对待他们,就成了一面显现出社会文明程度的最真实的镜子。

而现在,如果一个社会,老人连最基本的家人关爱、抚养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话,这个社会又何来的文明呢?

可见,关爱老人和保护好孩子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我们的社会,不能忽略老人最基本的权利和保障啊!

05

不知是我想多,还是以偏盖全,我发现似乎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虽不大,但却也能自成一股主流。那就是,优秀的父母,永远不会依赖子女,更不会拖累子女。

年轻时,他们为儿女、为家庭付出一切。年老时,他们不依赖、不拖累子女,一个人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生活中充满了情趣。

所以他们是多么地优秀,甚至崇高。

但生活中这样的人有吗?恐怕没几个吧。

谁能抵抗过衰老带来的无力与依赖?这是自然规律。而不是说谁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上面说的不依赖、不拖累子女,一个人也能过好自己晚年生活的人,要不就是活在真空中,要不就是身边有丰厚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不需要所谓的子女照顾。

记忆深刻的是一篇文章,赞扬一个名人一生都高风亮节,一辈子都独立、自尊地生存在这世上,说到她的晚年:

90多了,还自己一个人每天摆弄花花草草,不拖累子女、不依赖子女。

年轻时,在动荡年代里,含辛菇苦地带大几个子女;年老时子女都不在身边,却毫无怨言,甚至豉励孩子去好好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用为自己操心。

在文中,作者把这也当作名人的一个亮点,带着敬佩的语气大肆赞扬:看,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年轻时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地带大孩子,年老时却不给孩子带来一点负担。

而我想说,人老了,身体上不依赖别人是不可能的,哪怕精神、心理上不依赖。这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说她不依赖,至多是不依赖自己的子女。

而不依赖自己的子女,又需要多么强大的物质基础啊!

――这绝不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能承担得了的。

06

对于孩子,此时我跟许多父母一样,用心地抚养他们、教育他们。对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所能做到的、自以为的最好的付出。

然而,在付出的同时,我却不忘赋予他们身上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是的,责任和义务。

那就是:你要为父母的晚年负责。

就像父母生了你们,就有把你们好好抚养成人、甚至培养成材的责任和义务。你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人生在世,不可能仅仅只有获得,还要有必要的付出。就像为人父母者,对待孩子不可能只有付出也有索取一样。

这是人世间最基本的自然规律。

说起现在的养老困境、现状时,我发现,网上几乎都一致同声地把这归结为两种原因:要不子女不孝;要不就是子女经济负担重而力不从心。

我想,培养孩子成才,包括成为一个合格的、可以独立的个体,就离不开应有的担当与责任。而赡养父母,就是这基本的担当与责任的一部分。

当他把这作为自己最基本的担当与责任时,他就不会推卸,更会因此而去努力,让自己能担得起这基本的义务与责任。并给自己的子女做好最近的、身边的榜样。

而这样一来,其实儿女自己的养老也有了最本的保障,因为他们对身边的下一代潜移默化地做了榜样教育。

07

而现实中,却是很多父母,巴不得把自己能做的一切都给孩子做完,能付出的一切都给孩子付出。

从而让孩子无忧无虑地长大,让孩子衣食无忧,而不担一点责,不吃一点苦。

却忽略了人生的真相孩子迟早会知道、会经历、会体验这个事实。

而养在温室里的花朵,又哪堪独自面对外界风雨的洗礼和催残?!

所以如此多巨婴。能独立生活已是艰难的事,更遑论赡养父母了。

这样的爱怎不对孩子有害?对自己伤害?两败俱伤?

一个人,只有主动担当起自己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才是真正地成长;一个社会,只有尽责的人越多,这个社会才会良性发展,社会风气才会越来越好,也才会向着富强、文明的方向发展。

爱孩子,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成熟、独立、有担当的个体,首先就要赋予孩子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所以,首先,我是一个自私的母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