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羞,我孩子也害羞”——如何克服害羞,做孩子的社交榜样?

如果你的孩子有些“害羞”,或者“慢热”。比如:

在陌生的情况下有点紧张;

遇到陌生人,就显得有点不安;

看到亲戚朋友,也不愿意热情地打招呼;

总是在旁边看别的小朋友玩,很少自己参与,即便参与,也是看了很久,才会决定去玩一玩……

那么爸爸妈妈多少会希望改善一下这样的情况。

我们当然更希望孩子能自然地和别人打招呼,能表现得大大方方的、有礼有节的,而不总是一副紧张、胆小、不敢和别人说话的样子。

但社交能力是在不断的体验和练习中逐渐开发的。如果只是跟孩子说:

“你要有礼貌”;

“你不要害羞”;

“你要大方一点”……

这样的话,说了和没说基本没差。

说得多了,反而让爸妈怀疑自我:“为什么我说了那么多遍,孩子就是不听”?

事实上并不是孩子不听,而是因为孩子没见过、没体验过,没得到有效的练习,那他们自然不知道怎么才能克服害羞?怎么才能表现得有礼貌?怎么做才能看上去大方?

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来学习,他们需要一个能起到示范作用的榜样。

通过观察,孩子就可以学会某种行为。而且,爸爸妈妈通常是孩子最好的观察对象。

有研究表明,当爸爸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孩子就会去模仿爸妈的“做的那一套”,而不是去遵从爸妈“说的那一套”。

所以,克服害羞这件事,相对于“言传”,“身教”更重要。

悄悄反省一下我们自己:

特别在意孩子害羞、胆小、紧张的父母,自己是不是也不太擅长社交?是不是也挺容易紧张?在社交场合不太自在?

如果爸妈自己就很害羞,自己就不太擅长社交,还能给孩子做好社交的榜样吗?

当然可以!

教育孩子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教孩子的过程中,也促进了父母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促进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父母——作为成年人,如何克服害羞?

了解自己:

你觉得自己有害羞的心理吗?请回答下面这四个问题:

1、与陌生人讲话,对你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吗?

2、你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是否感到缺乏自信?

3、你在社交场合是否觉得不自在?

4、在与一些不是亲密朋友的人在一起时,你是否觉得紧张?

如果你经常有上述感觉,那说明你可能有一定的害羞倾向。

有轻度害羞是正常的,但是重度的害羞则可能使人感到压抑、孤独、恐惧、焦虑和缺乏自尊。

影响害羞的因素有哪些?

害羞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从心理因素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1、缺少社交技能

生活中,确实有些人经常“把天聊死”。有了这么尴尬的经历,他们之后自然不再喜欢和别人交谈。

因为不知道遇到别人的时候,如何打招呼,如何主动和别人交谈,如何才能把谈话继续下去,所以许多人见到人就先害羞了。

2、社交焦虑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些社交场合产生一种不安的紧张感,害怕自己因为表现得不恰当而被别人嘲笑或反对,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

如果是害羞倾向比较高的人,这种不安和紧张感还会比一般人更能强烈。

3、自挫偏见

不害羞的人,即便在社交中遭遇了不顺,也通常从外部环境找原因,比如:

“今天到场的人,才学都太高了,我才感到紧张的”。

而害羞倾向的人,一旦在社交活动不顺利的时候,总是过分地责备自己。把社交中的失败都归因于自己,失去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信心。比如:

“我真是没用,我总是把事情搞砸!”

如何克服害羞的心理?

由以上因素,我们也可以发现,过于害羞的人,通常有一些不现实的或自我挫败的信念。

  • 所以,要克服害羞,首先要改变这些错误的想法:

1、如果我多等一会儿,别人就会主动跟我说话

这是借口!

这是自己不敢主动与人交谈的借口。

如果两个人要交谈起来,总得有一个人先开口吧?那你为什么不能当先开口的人呢?

2、他居然机缘巧合地认识了个大人物,运气真好!

靠运气认识重要人物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毕竟太小了。

大多数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在社交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他们总是积极的结识新朋友,花更多时间与人相处,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邀请别人,和别人交谈……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而不是靠运气。

3、该认识的自然会认识,都是缘分

这是借口。

事实上,如果主动与人接触,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你会得到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

4、他一看就不喜欢我,我不用费劲儿了

这种想法,一定会让我们更加害羞,但这种想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立刻表示出对你的好感,并不代表一定就讨厌你啊。

毕竟,对一个人是否有好感,需要一段时间、一些机会去发展这样的感情。我们不能在还没开始之前,就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当然,不合理的想法远远不止这4种,我们不能一一穷尽。

不过,不管还有多少不合理的想法,我们都可以用下面这些积极的想法,来取代它们:

1、通过社交活动,我会渐渐变得积极主动。

2、我不能等到自己玩去感到放松、完全有把握的时候才去和人交往,有时候需要冒一点儿险。

3、我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接纳自己就好。不需要假装淑女、假装绅士。那样只会让人更焦虑。

4、只要我不是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就不怕别人对我评头论足。

5、我可以给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逐步掌握社交经验,提高社交能力。

6、即便特别善于社交的人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我要是在社交中遇到不顺利的事儿,完全不用太自责。

  • 其次,为了自己在社交中不害羞,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使用的社交技巧。

介绍一些找话题的方法。

和自己不太熟的人交谈时,如何找话题呢?

有以为心理学家叫做克利斯.克莱因克,他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人们通常使用的话题分三大类:

1、直接话题:

“刚才我们遇到过,但我们没来得及和您打招呼,不好意思。”

“咱俩正好坐在一起呢,聊聊吧?”

“您这件衣服真不错”。

2、中性话题

“您能帮我看下行李吗?我马上回来”

“请问您知道洗手间在哪里吗?

3、自来熟式话题

“这是您的座位,还是我的座位?”

“您最喜欢吃什么啊?”

“我觉得这还不错,您觉这里怎么样?”

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提问,最好是“开放式”的问题,也就是对方不能简单地用“是”、“不是”来回答的问题。

对于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人们才容易给出关于自己的更多的信息,信息多了,你们就更容易找出下一个话题,很自然地交谈下去。

最好不要用“封闭式”问题,比如:

您喜欢南方的生活吗?

这种提问容易限制对方的表述,对方只能说“喜欢”,或“不喜欢”,不论人家选什么,这个问题都被画了句号,这就很容易“把天聊死”。

当然,我们上面提到的,仅仅是关于社交的一些简单技巧。而社交是需要在不断的体验和练习中逐渐开发的。所谓“发生才有机会”。

所以,想要克服害羞不但要在实践中学会更多的社交技能,还需要不断地检查自己的观念和态度是否正确,然后不断地练习。

我们甚至可以把自己和别人的谈话录下来,事后反复听录音,来使自己了解自己打断别人、停顿、忽略了谈话线索,以及表现出不感兴趣等问题,以方便我们以后改进。

当我们自己做得越来越好,在社交的时候越来越自信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很多社交技能。

即便孩子遇到陌生的阿姨,却还不敢大声地和对方打招呼,当爸当妈的也不会着急,不会慌乱地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前面,逼着他赶紧说阿姨好,弄得孩子很害羞,自己和那位阿姨都很尴尬。

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社交技能,很会处理这样的状况。我们会蹲下身来,用孩子的语气和动作跟对面的阿姨招招手:

“阿姨好!”

既化解了尴尬,也给孩子做出了良好的行为示范。

让孩子看到社交是这样轻松、有趣的事情,他们总有一天,也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与人交往”这件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