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坚持枯燥的练习

练习是必要的,但父母可以帮孩子减轻负面情绪

不管孩子想掌握什么能力,练习都是必要的,不管孩子的天赋有多高。我强调一遍,没有什么不练习就能取得成就的天才,几乎所有的天才,都是后天刻苦练习塑造出来的。

实际上,脑科学原理是,没有充分的练习,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因为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练习可以把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自动化,这样能给更高层次的思考留出足够的空间。

比如,你现在可以一边走路,一边扣衣服扣子,一边还想着今天的工作计划,两岁的孩子就做不到。他刚刚通过近一年的练习,学会了稳稳地走路,还没学会扣扣子,这也需要大量练习才能掌握。只有熟练到完全自动化、不需要费脑子就能做这个动作时,才有脑力去思考更高层次的事。

比如乒乓球运动员,他一看球是怎么过来的,下意识就做出相应的移动挥拍动作。如果用机器测量,你会发现他们的动作非常精准,挥拍技能已经自动化了。在达到这样的状态之前,他需要大量的练习。

孩子不论是学琴,还是做算术、培养思维能力,也都需要练习。不过,孩子的大脑发育没有完全成熟,自控力和计划能力弱一点,爸爸妈妈完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练习,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痛苦。

九牛哥哥说


1.避开“一万小时”和“熟能生巧”的坑

关于练习,我首先指出两个大坑,你们不要踩进去。第一个坑是“一万小时定律”,具体是讲“只要练习一万小时,无论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领域获得成功”。

所以你有时候会拿这个观点来说服自己和孩子,安排孩子花大量时间练习。实际上,一万小时定律存在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在不同领域,学会一门技能的练习时间并不相同。

比如,要想成为记忆类专家可能需要几百小时,想成为优秀的专业演员,往往需要3500小时以上,而音乐学院优秀的小提琴学生,在20岁之前已经练习了10000小时。

不要把一万小时看作一个“定律”,人和人之间,不同技能之间,有很多的差异。一万小时定律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完全忽视了天赋的作用。实际上,成功与练习的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所以你看,成功并不完全是靠时间堆出来的。一万小时定律,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合。

还有一个坑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大量重复练习确实能让人游刃有余,但在“生巧”之后怎样进步呢?从新手到专家,需要大量练习,重点是,不能靠堆积训练时间的一模一样的重复练习。一个人需要突破舒适区,有目标有方法地在学习区练习,进行刻意练习,才会进步和成长。

我还是用学琴举例子,说说什么叫舒适区,什么叫学习区。如果让一个学琴半年的孩子去弹C大调的1、2、3三个音,他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这个就在他的舒适区里。

也就是说,是孩子已经知道的知识,已经掌握的技能。如果让这个孩子弹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孩子不太可能完成,他只会感到困难、无助,甚至是害怕困难和失败。这就是所谓的让人恐慌的难度,是他的恐慌区。也就是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远远超过孩子现在的能力。

而学习区,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比孩子当时的水平高一点,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努努力、踮踮脚尖又能够着。比如,你让刚才那个孩子练习巴赫的小步舞曲,他很有可能从中找到乐趣,熟练地演奏出来。

无论是练琴、写字,还是其他任何学习,都应该让孩子处于学习区。总在舒适区待着,重复练习已经熟悉的东西,孩子没有进步,可能会学不下去,懒得努力,甚至容易厌倦。但如果一开始就给孩子特别难的任务,那孩子也会害怕,会退缩,不愿意学。

在学习区练习,孩子会感到有些挑战,但这种挑战是努力之后可以完成的。完成挑战之后,孩子会有成就感,这样他更有动力继续学,就像不断打怪、不断升级一样,能一直进步。

#家庭教育#


2.帮助孩子刻意练习

我们前面说了,一个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一般来说要到二十多岁才发育成熟,所以,在孩子小时候,父母需要担起一部分前额叶的功能,比如帮助孩子分析、判断、规划目标、整合信息等。

具体到刻意练习这件事上,你可以帮助孩子做下面这些事:

(1)帮孩子拆解任务,分成小目标来练习

人脑有一个特点,它同时操控的信息量有限,你把复杂的任务切成块,反复练习练到自动化,就容易把复杂信息储存住。比如一首钢琴曲,孩子练了很久都练不好,产生了畏难情绪,看上去这任务是在他的恐慌区。

这时,你可以帮助他把这首复杂的钢琴曲拆成更小的任务,让任务落到孩子的学习区。可以先练左手,再练右手,分别熟悉之后再合手;合手的过程中,如果在哪个地方老卡壳,就多反复练习这一个段落,一直练到能不假思索地动手指弹完这句。

孩子发现自己并不是不会弹这首曲子,而只是在一个地方卡住了,只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就好了,他就有了信心,愿意练习。如果孩子真的练一首曲子遇到很大的困难,那么你也可以跟老师商量,看看能否先换个曲子,调整一下难度。当然,如果你发现孩子轻轻松松就能完成,那么也要商量把难度调高。总之记住,去学习区练习。

(2)在安排练习时间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时间长度

成功跟练习时间不完全成正比。另外,如果总的练习时间一定的话,把练习分散开来,分成多次练习,效果更好。还是一首曲子,你一周练一次,一次练一整天,就不如一周内每天练一次,一次半小时。小批量的持续练习最能加深记忆。

分散练习还有一个好处是,孩子有反思的空间,回味昨天可能哪里不对,今天我换个方法试试看。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优势,是脑科学被反复证明的铁律,它和人的记忆系统的特点有关。

(3)你要给孩子反馈

大脑的学习机制是这样的:先做出一定的行为,然后看它产生的结果是不是符合预期。如果不符合预期,就去修正策略。比如孩子做完作业,老师会判分,还会讲题,告诉孩子错在哪儿了。弹琴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能获得直接的反馈,弹错一个音,他自己能听出来。

但有时候节奏上、表情上的错误,孩子可能自己不知道,你最好能及时指出。有些家长说,我不会听怎么办?你可以找来钢琴家弹的同一首曲子给孩子听。还有,我说的反馈可不是只是挑错。孩子在哪些地方表现得好,你也得表达出来,让孩子在这方面保持。

反馈,请大家记住两点,一个是要及时;另一个是具体,越具体越好。如果你只会骂“你怎么这么笨”,孩子永远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如果你只会夸“孩子你弹得真好”,孩子也不知道哪些优点应该保持。如果孩子从学习区突破了,记得要及时给他正面反馈,培养他喜欢挑战、享受挑战的心态。

儿童教育#


虽然我上面主要以练琴来举例子,但实际上孩子所有的学习都一样。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家长应当充当孩子的教练。教练要懂得依据队员的具体情况来安排针对性的训练。做父母的,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帮助他调整难度。

如果你发现学习任务对孩子来说太困难,得考虑将它拆解成几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落在孩子能力可及的范围内。这样,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有成就感,就更投入和专注到下一个小目标。如果你发现任务太轻松,就需要把难度调高。

好成绩也不是完全靠时间堆出来的,合理安排,分散时间练习,更有利于孩子掌握。然后,你还要关注孩子的表现,发现哪里不足、哪里优秀,要给孩子具体的反馈。最终你会发现,通过练习,孩子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技能,他会更自信、更快乐。

你有没有发现,父母如果能做到关注孩子的表现,给他及时反馈,其实就做到了一个优秀的私人教师应该做到的事情。

文末彩蛋:转发文章到朋友圈,私聊九牛哥哥,可以领取价值398的育儿课程一套,学习完课程,写总结给我,还有机会进两个价值398的育儿资料。#育儿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