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娃被爸爸喂药后昏睡三天,小儿用药应该注意些啥

#每日医聊##清风计划#

妈妈带着5岁的贝贝看医生,医生开了些药,看完医生妈妈就去上班了留下粗线条的老爸在家给孩子吃药,由于爸爸对药品剂量一点感觉也没有。

抗过敏药异丙嗪药袋上写的吃3/5片他理解为吃3到5片其实是吃五分之三片(大半片),吞下老爸喂的药以后贝贝昏睡了三天直接被送到儿童医院救治。

孩子吃药马虎不得说明书上“小儿酌减”四个字家长是认识到底是怎么减就一脸懵了。

各位老父亲老母亲马上拿出纸和笔除了买菜 你的算术又派上了大用场。

近年来,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原因是儿童专用药物品种和制剂偏少,许多药物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没有足够的信息。

特别是用于重症专科疾病的药物多数没有针对儿童开发设计。由于很多药品没有儿童剂型,家长为孩子买药时经常会选择不到相应的儿童专用药,儿科医生也经常会开成人药用于儿童。

用药前先算用量

家长要认真查看药品说明书,做到对药品适应证、药品剂量、使用方法、药品有效期、禁忌证有哪些等做到心中有数,保证用对药、用好药。

其中,药品剂量有一些说明书会写“小儿酌减”、“请遵医嘱”。遵医嘱服用时家长也需要仔细看看服用剂量是否正确。

“小儿酌减”不能简单理解为只用成人量的一半,或简单酌情减少一点,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用量。

①按公斤体重计算

说明书上如果有公斤体重剂量,可以按孩子的公斤体重计算用药剂量。

每日(次)需用剂量=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的药量×患儿体重(kg)。

例如,某药剂量为“5mg/kg/日,每日两次”,8kg体重的孩子应该吃的剂量:一日总剂量为8×5=40毫克,分成两次吃,每次吃20毫克,早晚各吃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结果不一定是整数,或者剂量有一定的范围,一般取中间值剂量。学龄儿童算出的结果往往偏高,可采用偏小或下限的剂量。

有时算的剂量可能比成人剂量还大,但实际给药时不得超过成人剂量;幼儿算出的结果往往偏低,可采用偏大或上限的剂量。

另外,还要看孩子的体质情况,如果营养不良,剂量计算出来再酌情减20%左右。

②按孩子年龄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说明书上如果只有成人剂量,孩子用量可根据年龄换算,公式如下:

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

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2)

例如,某药成人用量为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服量: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8岁儿童服药剂量为每次50毫克(即半片)。

还有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的,计算要有孩子的体重和身高,不太方便计算。

另外,用药前看说明书中的禁忌证也是很重要的一项。禁忌证分禁止使用和谨慎使用两种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整体身体情况要清楚。

如是否过敏体质,是否有哮喘、有心脏病等,因为有些药物禁止用于哮喘患者,而有些药物对心脏病患者要谨慎使用。

用药中注意相互作用

用药过程中,如果是两者或两者以上药物同时服用,需要关注各种药物一起使用是否存在禁忌。在药品说明书“药物相互作用”一栏,一般会列出出现相互作用的药物。

如果有几个药物同时服用,必须注意有没有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疗效下降或毒副作用增加的情况;几个药物中是否有成分相同的药物,以免造成重复使用。

用药时间也很重要,分早晨、饭前、饭后、两餐之间空腹、晚上。当需服用中药水剂与西药时,应该先服用水剂半小时再服用西药,绝不可用中药水剂去送服西药。

因为中药中大多数含有机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会影响西药的疗效。儿童用药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多吃药、吃新药贵药、加大药物剂量就能治好病”,是很多家长要走出的心理误区。

用药后观察孩子的反应

用药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各种反应,如对药物的敏感度等,及时与医生沟通,让医生能够在用药时作出调整。

用药后孩子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安、出皮疹、发烧、呕吐、呼吸及心跳异常等现象,应考虑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并立即停药,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

对于本身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的儿童,以及知道对某物质过敏的儿童,更要加强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编辑LostD。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龙荣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点击“了解更多”,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