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父母根本不懂如何和孩子说话!亲子沟通是有话术的!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狄奥根尼的木桶

在和孩子的交流的过程中,是否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有时自己的好意却遭受孩子的粗鲁对待?这些都可能是言语之间的微妙误差所造成的。比如下面这对母子:

母亲:“依依,为什么你总是把房间弄得一团糟?”

依依:“又来了,你总是批评我做的每件事!”

不只是和孩子沟通会发生交流歧义,夫妻之间也容易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生冲突。

心理学家Gottman和他的同事为了研究亲密关系之间的人际隔阂(interpersonal gap)时采用了谈话桌技术

每组夫妻被试在交谈的过程被要求每人手持一个遥控器,遥控器中有五个按钮,分别代表非常消极、有点消极、中性、有点积极、非常积极五个等级。

在你说话之前,你需要将你自己的感受通过遥控器输入。同时听众也会将他听到这句话的感受输入。听起来是个很奇怪的谈话过程,不是吗?但却能精确的复盘谈话双方当时的感受。

研究发现:在谈话过程中,特别是表达不满时,尽管你或许并不打算去故意惹恼或鄙视你的谈话对象,但谈话过程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发生歧义,你的谈话伙伴会听出更多的批评指责和不尊重对方的意味。

所以不管你是否打算冒犯别人,在沟通的过程中总是发生些不愉快,这让你感到很委屈。

其实造成这些沟通问题的责任并不在你,而是源于别人无法理解你真实的想法。

家庭沟通的过程更像是个漏斗,你不能100%的表达出所有你所想的,同样对方也无法100%地领会你的意思,最终双方的分歧只会越来越大。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结论听起来好像令人绝望,因为不管你如何想要挽回失败,你爱的人总是会不断误解你。

日常中的对话也不允许你在深思熟虑之后在做出应答。

其实沟通也是一门技术,在笔者的书架上就有着《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高难度对话》等心理学类书籍,这些书籍帮助我在和家庭成员的交流中避免沟通歧义。

下面几条原则或许可以帮助你构建良好的家庭沟通氛围。

1. 重复与释义

正如上文中的沟通漏斗效应,在我们沟通的过程中,信息会发生损耗,可能孩子对你说的话的理解和你想要表达的本意有着显著差异。

建议在和孩子及伴侣沟通的时候,可以采用重复释义的方法。

换一种表达方式将容易引起分歧的话,重构一遍。这样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加强理解促进沟通,让对方更能理解你的深层含义。二是在重复释义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够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需求(出发点),使自己表述的内容更加明朗化。

以下这个笔者的亲身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释义的运用。

L是学校中有名的trouble maker,他时常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常常与同学发生矛盾。情绪爆发时,就连老师也不放在眼里。在他对抗老师的“光荣榜”上有过对班主任大爆粗口,将英语老师的书当众撕毁等历史事迹。

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学生无疑会令任课教师感到头疼,而L却与我(学校心理咨询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甚至在我离开后,学校领导还需要找我来协助稳定L的情绪。

大家都觉得学心理专业的人很神,能够控制住这颗“定时炸弹”,其实我只不过是在和他的对话交流中更注意运用换位思考理解他的想法,并用了释义的技巧避免了因误解而产生的冲突:

当时L正是我的心理课代表,有一次,L忘记在上课前将书搬至教室,课间一直趴着睡觉。我询问L还是否愿意继续当课代表?L抬头望着我,脸上渐渐转阴,当时教室的气氛就紧张起来,空气仿佛开始凝固。

我意识到L生气了,并有要爆发的势头。L素有情绪不稳定,反抗教师的传统。如果一个心理老师也被他撕了书,处理不好和他的关系,那会令我多没面子啊。

而且我也理解到他为什么愤怒,因为在他的视角里他觉得我在批评他,觉得我在批评他当课代表不称职,甚至可能觉得我要撤了他。于是我便将刚才说过的话进行了重复和释义,将我原本的意思表达出来:

“我并没有要责怪你今天忘记搬书,也许你是累了,我的意思是你是否愿意继续当课代表,因为我明天还有一个任务需要课代表来帮我去做,如果你不愿意的话,我可以去找别人了。”

L听了之后原来的火气便无处可发,紧张的气氛变得缓和起来。释义中也帮他找了一个台阶,他慌忙承认自己是累了,并且明天愿意帮我这个小忙。

2. 结构化对话

在罗兰·米勒的《亲密关系》一书中提到了一种结构化的表达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描述自己的想法,避免和家人产生因语义分歧而导致的冲突。更重要的是这种结构式表达简单易学只要xyz三步,因此它也被称为xyz陈述法。

在xyz陈述法中,x代表具体情境 y代表他人的具体动作行为描述 z代表自己的感受。

当你表达自己想法时,依照以下格式:

“ 当你在x(的情境)下做y(具体的行为描述)的时候,我感到z(第一人称陈述自己感受)。”

我们可以看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孩子晚归,待孩子一进门不等他脱鞋父母就说道:

“你去哪里疯玩了,也不给父母打个电话,出事了怎么办?”

其实父母想表达的是对孩子晚归的担心,但是传递给孩子的可能是责怪:

“你没遵守规矩,你晚归去哪里鬼混了。”

这时孩子显然也不会有很好的沟通态度,一场冲突在所难免。

如果用结构化的表达方法xyz陈述法,我们可以这样表达:

“当你放学晚回家(x情景),又不打电话回来时(y具体行为),我很着急,担心你会出事(z自己的感受)。”

图片来源网络


回到我们文章开头母女间的对话,母亲在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用了以偏概全的表达方式(你总是把房间弄得一团糟)。

这引发了依依的不满。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下xyz陈述法:

“依依,你刚才在房间里玩时,把房间弄得很乱,这让我很生气。”

这样便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能够减少孩子的逆反情绪。

结构化的表达方法不仅能减少孩子的对抗情绪,也清楚地表达了父母自己的情感,有利于亲子间的沟通。

如果觉得这些方法有用,父母们不妨多尝试在与孩子沟通时运用以上方法,让孩子更能听懂并理解你的意思,不再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