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宝宝真的准备好入学了吗?最全清单快来对照一下

"

还有一个月,新的学年就要开始了。而对于今年要升入小学的学龄宝宝们来说,首次迈入校园大大门,肯定是要进行一系列细致全面的准备的。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就是,马上就要上小学的小可爱、以及宝爸宝妈们,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觉得自己的已经准备好了的,让我们来试一试哈。请让你的孩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下课的时候应该先去喝水还是先上厕所?为什么?

2. 上厕所的时候遇到有很多人排队,这时候上课铃响了,怎么办?

3. 文具盒放在课桌的哪个位置最好?为什么?

在大人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能正确明白地回答以上问题的宝宝有多少呢?

原谅我不厚道地再问一句:刚才满满的信心,它还在吗?

是不是发现入学准备也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没关系,我们为大家准备了这份史上最详尽入学准备清单。对照一下,你就知道,入学的准备你还差多少。

情绪准备

首先来看看,在心态上我们要帮宝宝做哪些调整,

1.宝宝能否适应陌生环境?

一般来说,上过幼儿园的宝宝对适应学校环境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你的宝宝能够在除了家以外的地方,情绪平静地接受和父母在白天有几个小时的分离,那在适应教室环境方面,基本上是可以放心的。

2.孩子是否对小学充满期待?

孩子对小学生活是否持有积极的心态,和父母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千万不要吓唬小孩,说你不听老师的话老师会罚站打手心之类的话,那样会让孩子产生莫名的恐惧心理。

也不要说诸如“好了,现在上学了,让老师来修理你”之类的话,让孩子觉得上学是一种放逐和惩罚。

家长要尽量营造一种期盼学校新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氛围,和孩子准备学习用具,和孩子畅想描画丰富的校园生活。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身为小学生,会有新的任务和挑战,鼓励他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克服学习的困难。并且让他们清楚地知道,爸爸妈妈永远会和他们一起面对挑战,给他们帮助和支持。

3.孩子能否指出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别?

父母可以和孩子们多聊一聊小学生活与幼儿园有哪些差别,可以从一天的开始聊起,给孩子讲一讲一个小学生如何度过一天,然后让孩子自己来思考和指出学校和幼儿园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孩子更加具体地建立对小学日常学习生活的预期,让他们能更从容地进入校园生活。

社交准备

再来看看,孩子在社交方面需要做哪些准备。

1.是否敢于表达自己?

孩子应当至少可以清楚流畅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名、班级,兴趣爱好。还要敢于用足够大的声音说出自己的某个需求和观点。这一点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显得非常重要。

2.能否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和上一条类似,要求孩子能简短直接地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或者希望别人为自己做什么,说话支支吾吾的孩子,他的需求在在人群中就很容易被忽略。

3.是否能自然地结交朋友?

孩子交朋友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基本步骤就是一个简短清楚的自我介绍加上一句询问:“你叫什么名字?”接下来孩子们就可以很自然地聊起来。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在试图跟别人交朋友的时候会显得有些害羞胆怯,有时说话声音太小甚至对方都听不见。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朋友”的小演练,模拟一下这个过程,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语气和态度。

4.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别人

“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这些礼貌用语,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说,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5.是否能和周围小伙伴进行合作

合作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行为,我们所能帮孩子做到的,首先是让孩子意识到很多事情无法靠自己独自完成,需要和其他人一同合作,在合作中需要进行分工。在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尝试共同完成一件相对复杂的任务,比如给全家做大扫除,并和孩子讨论每个人的分工,让孩子承担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6.能否分辨故意挑衅和无意的磕碰

有一种现象在幼升小的孩子中很常见,有的孩子很喜欢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人推了我,某某人打了我,但老师一调查会发现,其实人家只是不小心碰到了她而已。这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会对孩子的人缘产生一定影响,也容易让老师觉得孩子娇气。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先和孩子幼儿园班上的老师了解一下自己孩子是否有这种倾向,如果有的话,平时需要和孩子多演练一下日常生活中互相磕碰的场景,帮助孩子建立起判断标准,让他们学会分辨什么是挑衅,什么是无意的碰撞。

7.是否具备良好的私人物品概念

孩子应当建立起基本的私有物品的概念,不乱动别人的私人物品,也能坚决地保护自己的私人物品。

8.能否正确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意图

这实际上是一个观察和感知能力的问题,能快速识别他人情绪的孩子会让人觉得“有眼力见儿”,能躲开更多麻烦和纷扰,赢得更好的人缘。

在家里,家长可以刻意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的时候,停下来问一问孩子:“你看我的表情,你觉得我会喜欢你这么做吗?”在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根据电视中的情节,向孩子提问,如“你觉得他怎么做,对方会更乐意配合他?”

通常,宝宝们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来学会如何理解别人的意图,但学会分辨别人的情绪并由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值得家长们多花点心思。

自理能力准备

进入小学之后,没有了幼儿园式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孩子们需要具备照顾自己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

1. 孩子能否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事情?

这没啥好说的,不会的趁这最后一个月暑假的时间赶紧练,这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和做事情的效率,还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

比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等等,都需要孩子自己搞定。家长带孩子出门旅行之前,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要随身携带哪些东西,来锻炼孩子安排和使用个人物品的能力。

3.能否遵守作息时间?

学龄儿童每天要保证9-10个小时的睡眠,按照小学一般7点半到8点到校的时间表,孩子一般需要6点半-7点起床,因此每天睡觉的时间不能晚于9点半,家长们最好在开学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表。

4.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

由于小学校园的环境比幼儿园的环境更大,人员更复杂,小学新生也应当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意识。除了老师要求的不在教室和过道里打闹追逐、尖锐危险物品不要带进学校等等,孩子们还应当注意:

上下学尽量排队结伴而行,放学径直回家;

不单独和男老师呆在封闭的空间里,不要独自去男老师的宿舍;

看到可疑的陌生人要报告老师;

如果学校内有施工队等校外人员出入,放学后不要单独逗留在教室里;

一旦遭遇威胁或侵犯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

习惯准备

而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孩子们更多需要修炼的是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习惯。

1.课堂习惯

课堂上最重要的习惯就是保持专注,要能专心听讲、紧跟老师指令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不做小动作,不说废话,不发出奇怪的声音;老师问别的同学话的时候不要插嘴和打断;发言要先举手。发言时要站直,声音要响亮。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幼小衔接班,它们的功能除了预先教会孩子一些一年级会学到的课本知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课堂习惯。对于那些没有参加过幼小衔接的孩子,父母们需要多花一点心思,可以在家里为孩子摆好小桌椅,设置一个类似课堂授课的环境,用做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们模拟上课的场景,让孩子理解最基本的课堂秩序。

2.秩序习惯

学校是一个充满了秩序的场所,孩子们进入小学也就进入一个更为严格的秩序的世界。

首先是排队的概念,孩子们不但要知道自觉排队,还要学会排队时“静、齐、快”。由于学校孩子众多,家长更要注意告诉孩子排队才安全,比如排队时要注意和别人的间距保持适中,而排队经过相对狭窄的空间时,要注意不推搡打闹。

家长尤其要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防踩踏的常识,在排队行进时不可忽然蹲下,万一摔倒了要大声提醒别人并用最快速度爬起来。

3.卫生习惯

除了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基本的卫生习惯之外,孩子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会整理课桌,保持桌面干净。

比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文具盒”应该放在桌上什么位置,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孩子们的座位是两两相邻的,就把文具盒放在远离过道的一侧;而如果座位两侧都是过道,就要把文具盒放在桌子的中间靠前的位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别的孩子因着急冲撞而把你的文具盒碰翻在地上。

4.如厕习惯

上厕所也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上了小学就不能再像幼儿园那样随时上厕所,而小学的课间休息时间只有短短十分钟,孩子们如果一贪玩,稍微耽误一点时间,就很容易错过上厕所的时间。

因此父母要告诉孩子们,一定要在下课后的第一时间去上厕所,这样也能比较有效地避免在排队太长来不及上厕所的情况。至于喝水等其他事情都没有那么紧急,可以往后排。

我们曾在一个给小学新生进行幼小衔接培训的心理课程中问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排队上厕所的时候上课铃响了,是应该回去上课还是上完厕所再去上课?”结果差不多有一半的孩子认为应该先回去上课。但我们都知道一年级孩子根本不可能再憋一堂课的时间。

因此我们需要帮孩子们理顺这个思路,那就是厕所一定要先上,而万一因为上厕所导致了上课迟到,孩子得能够用简短通顺的语言跟老师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家长们可能觉得一两句解释是非常简单的事,但实际上大多数孩子,要么支支吾吾不敢说,要么结结巴巴说不清。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相关的演练,让孩子们不要为了上厕所这种事而感到恐惧和困扰。

以上就是一年级新生们需要做好的入学准备。希望宝爸宝妈赶紧趁着剩下的一个月时间和孩子们查漏补缺,做好充足准备,让孩子们自信满满地迈进崭新的校园生活。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