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风云之项羽:人杰鬼雄的铁血柔肠

乌江亭长:大王,江东地方虽然不大,但也有方圆千里,民众数十万,仍可以成为一方之主,大王赶紧上船,让我载你渡江!现在这里只有我这一条船,即便汉军追到,也过不了江。

项羽:这是老天要让我亡,我就是渡过江去还能做什么?当初我带了江东八千子弟去打天下,现在却一个人不剩,即便江东父老兄弟仍然拥戴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对他们?即便他们什么都不说,我怎么能做到问心无愧!

乌江亭长默然,项羽又说道:我知道您是位忠厚的长者,这匹乌骓陪我征战五年有余,我希望你能替我好好照顾它。言毕,项羽便回头与汉军交战……

项羽最终还是败了,败给了刘季。只留下了一段段如鸿门宴、破釜沉舟、霸王别姬等等传奇的故事,为后世所传。

项羽,名籍,字羽。有名有字则是贵族,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人。不过,在公元前224年,王翦破楚国,项燕在淮南兵败身亡,这项氏一族,也就成了破落贵族。但是,贵族毕竟是贵族,至少还有先辈留下的声望。刘邦,本名季,邦这个名也是发迹之后自己取的。季,也就是四,古代以“伯仲叔季”对老大老二进行排序,所以,刘季也就是刘四,和赵四王二的感觉差不多。刘季的父亲叫刘煓(tuan),然而这并非正史记载,未必可信。而《史记》中这样描述:“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太公和媪都是对老年人的尊称,刘邦的父母也都无名可寻,也就代表刘邦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罢了。然而英雄却被一个小兵给击杀,好像有点匪夷所思。我们慢慢来看。

回到秦始皇的人生巅峰时期,一扫六合,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或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改变了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不在进行土地的分封,将实权进行集中,也就是说秦朝结束了商周时期的封建制,新的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度,集权也就成为了新的维护帝国稳定的手段。“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皇帝一词也就诞生了,嬴政也就成了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人,世称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这个时候,秦始皇是何等的风光。在其巡游的时候,看到皇帝是如此的气派,项羽和刘邦也都发出了感叹。“彼可取而代之。”项羽如是说道,吓的叔父项梁捂住了他的嘴。“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也喟然而叹。或许,发出这样感叹的人并不仅仅只有项羽和刘邦,或许还有很多人也这样想,原来当皇帝能这么爽。也许就是这时,天下想当皇帝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也就是想想,虽然全国上下暗流涌动,但是还没有到爆发的那一天。

秦朝的赋税差役繁重是击垮秦帝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时,农民有田租,军赋,还有禾稼、刍、稿等等的税。繁重的税务压榨着农民的剩余价值,加上徭役劳役兵役,人民百姓的幸福指数已经降到了冰点。“服囚犯之衣,食犬彘之食”都不足以用来表达秦朝时期人民百姓的生活。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派戍渔阳,行至大泽乡,遇到大雨,走不了了。按照秦律,逾期未到者都要被斩首。“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陈胜作为屯长,率先发出呐喊,“天下苦秦久矣!二世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在听了陈胜一番激情的演讲之后,在吴广狐歌鱼书的帮助下,“大楚兴,陈胜王”的谶语让大家深信不疑,随队的近千人都愿意追随陈胜,起兵反秦。或许这是秦始皇没有想到的,在他离世后不到一年,国本就开始动摇了,“销锋镝”并不能杜绝人民反抗的意愿。仅仅一个月,陈胜的起义军攻下了多地,人民也都纷纷响应。陈胜称王,号张楚。起义军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临潼,也就离咸阳百公里的距离。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却被名将章邯击溃,败走渑(mian)池。章邯的这一击成为了扭转局势的关键。起义军内部矛盾开始凸显,陈胜称王之后,思想发生了变化,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开始纸醉金迷,旗下的将士也都开始争权夺利,吴广因内部矛盾而死,最后陈胜也被自己的手下所害。祸起于萧墙之内,陈胜对突如其来的胜利有点不知所措,觉得自己好像就是天命之子,夺取天下是上天的安排,但是他好像忘记了,狐歌“大楚兴”,鱼腹藏书“陈胜王”,这些谶语都是吴广和他自己编造的,都是假的。这些暂时的胜仗不代表最后的胜利,在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的时候,就开始滋生享乐之风了,那么结果是注定失败的。而陈胜或许也没有意识到,真正的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当然,那不是属于他的。

陈胜的起义,拉开了反秦的序幕,项氏一族也是其中之一。而之后反秦的大旗就交到项氏一族的手上。项羽听从范增的建议,拥立怀王。项氏一族也是屡战屡捷,战无不胜,刘邦也加入了项羽的队伍合兵共进,甚至二人还结拜为异姓兄弟。不过在章邯的率领下,秦军反扑,章邯偷袭定陶,杀掉项梁,项羽退守彭城,刘邦退守砀(dang)。这时的章邯好比义军克星,那些起义造反的都被一个个击溃。秦帝国最后一张王牌,或许就是章邯的部队了,章邯也成了帝国最后的救星。章邯不负众望,北渡黄河大破赵国之地,率四十万军围于巨鹿。

章邯现在可谓是威震华夏,就好比几百年之后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似乎没有人敢与之为敌,似乎也没有人敌得过他。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怀王令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领兵五万进攻巨鹿。宋义料到项梁兵败,得到怀王信任,以为宋义有将才,然而在军队行至安阳之时,宋义却停止不前,饮酒作乐,作壁上观。项羽不乐意了,你这不仅贻误战机还滋长军队不良风气!于是杀掉宋义,成为代理上将军,项羽的胆识,气魄在这个时候开始体现。巨鹿,也将成为项羽成名之地。破釜沉舟,击败了章邯的精锐,九战九胜,擒王离,杀苏角。那位曾经“却匈奴七百余里”的王离之军,已经成为历史。章邯败走,秦二世问责。章邯心里已经很清楚了,秦国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位置。胜了项羽,必然功高盖主,二世子忌惮他的能力,定要杀他灭口;再败给项羽,之前的军功也抵不了再一败,也会被赐死。于是,章邯做了一个决定,投降项羽。然而项羽却只留下了章邯等几名将领,将余下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

在项羽攻巨鹿的时候刘邦则悄绕汉中,进入秦国腹地。项羽在和秦国精锐交战,刘邦很鸡贼的偷了秦军的老家。赵高杀了二世子,想和刘邦共分关中。赵高想多了,刘邦怎么可能将刚要入口的肥肉分给黄鼠狼?赵高是个阴谋家,和李斯合谋杀了蒙恬扶苏,立了胡亥,后又杀了李斯,现在又杀了胡亥。赵高这次遇到的可是个流氓。当然,谁都不会信赵高的话了,毕竟那么多前车之鉴。先入关中者为王,没人想到居然刘邦先入了。项羽来到崤函的时候,听说刘邦已经夺取了关中,恼羞成怒,我在前面吸引主力浴血奋战,你却窃取胜利的硕果?这个时候刘邦还不足以与项羽相抗衡,而且刘邦也很识时务,表明自己没有野心。这也是刘邦可怕的地方,一个好色贪财的痞子,入了咸阳,却能够抵挡住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秀色可餐的美女诱惑,而军灞上,难怪范增说,其人志气不小,当杀之。这也就有了鸿门宴的好戏。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就是项羽放走了刘邦。

之后,项羽继续西进,入了咸阳,这次该项羽面对这些诱惑了,宫殿美女。项羽看到这些扑过来的美女,可能也只是都给推开,然后一把火把这阿房宫给烧了,还杀了子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至此秦朝灭亡,仅存不过十五年,秦始皇千秋万代的美梦终究是破灭了。项羽便在亡秦之后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又分封各地等共十八位诸侯王。

好了,陈述了一大堆历史事实了,让我们回头来看看。巨鹿之战可见,项羽并非有勇无谋的莽夫,而是有定夺三军能力的将帅之才,在面对秦帝国的精锐部队,章邯和王离的时候,能够做到连战连捷,让那些作壁上观的诸侯都惊叹不已。而在章邯投降之时,坑杀了二十万降卒,也彰显了他性情的暴烈,也露出了他的残忍无情的一面。在面对二十万人时残忍的杀戮,而鸿门宴却放走了刘邦,为什么不多杀一个刘邦呢?实际上项羽是外刚内柔,也正是心中的柔情,让项羽下不了这个手。当年和刘邦结为异姓兄弟,也和刘邦一起打过不少仗,虽然在得知刘邦先占据了关中很生气,但是现在刘邦让了出来,还是念起旧情不忍下手。在鸿门宴上,范增不停的使眼色,项羽不是没看见,而是装作没看见。“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引自《项羽本纪》)这也是项羽被世人所诟病的刚愎自用。刘邦恰恰相反,绝大多数时间都听谋臣的,一句“为之奈何”,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不过这都是成败所定,如果刘邦败了呢?那刘邦就成了没有主见,不是广纳谏言了,项羽的评价则会是果敢善断了。所以,项羽重情,更加感性,刚烈的外表下却藏匿着满满柔情。也正是这种情感所左右,项羽才会说出无颜面见江东父老的话,觉得自己有愧于江东人民。这也就有了“锦衣夜行”和“衣锦还乡”两个成语。在项羽进行分封的时候,有谋臣建议,留在咸阳,占据关中,项羽却说:“我现在功成名就了,如果不能告老还乡,回到故土,和家乡人民一起分享这喜悦那岂不是如同在夜里穿上华贵的衣服行走一样吗?”英雄不好荣华富贵,在项羽看来,能够得到家乡人的认可对他来说才是最为珍贵的。这些掌声和喝彩才能满足他的虚荣心。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这样描述项羽:“提着饭流着眼泪,拉着伤病将士的手絮絮叨叨的问寒问暖,诉说家常。如果不是韩信亲眼所见亲口所说,一般人很难相信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汉子还会有那么多的温柔和缠绵。”这就是项羽的儿女情长。

(图源:历史九课)

秦朝亡了,而项羽并没有统一中国,而是进行了分封,项羽好像回到了周朝,当了那个名誉最高领导周天子一样。项羽的霸王之号实际上就是个“联合国秘书长”兼楚国总统,行政范围也就只有楚地,对其他地区并没有实权。或许项羽其实是想要回到周时期,那也是中国思想乃至世界思想最为磅礴最为宏伟的一个时期,西有希腊先贤,东有百家争鸣,项羽的英雄气概和他身上的人格魅力都像是百年前,那还未礼坏乐崩时的士,毕竟项羽也是从小受到礼义教育的贵族。然而,历史车轮滚滚而去,正如百家争鸣时期,大家讨论现在礼坏乐崩应该如何,儒家说回到西周时期,墨家说回到尧舜禹时期,道家说回到太古,然后最后胜利的还是法家的思想——与时俱进。然而项羽复辟周天子时期的“分封制”注定是开历史倒车,在嬴政统一天下,成为皇帝之后,想当皇帝的人多的去了,那些被项羽分封的异姓王们,他们岂是甘心只做一个诸侯王?偏安一隅,注定还会被其他诸侯给灭。的确如此,公元前206年的时候,齐、赵诸侯便发生叛乱,刘邦也拿下关中。焚书坑儒,引得沧海横流,这秦末汉初之际的人已经不再都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礼早坏,乐早崩,项羽阻止不了,也没法阻止。复辟之路不是走向共和的大道。说来真是巧,清末民国初年时期的袁世凯和项羽是同乡,都是项城人。而且他们都有复辟,不过一个是想分享权力,一个是想自己独享权力,所以这两个人的评价也完全不同。一个成为英雄,被称道传颂;一个成为窃国大盗,在人民唾骂声中离世。

战争在所难免,楚汉之争一触即发。项羽即使没能得到九江王英布的支援,一样平齐地之乱,除掉田荣。而刘邦偷袭彭城,项羽回救,杀的刘邦也是丢盔弃甲。刘邦退至荥(xing)阳,项羽多次攻击刘邦屯粮的甬道,刘邦害怕了,没有粮食,军队一战即溃。于是请求议和。项羽居然同意了。难怪毛主席会说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一次次的放弃、错失斩草除根的机会,让刘邦得到喘息。在之后的广武对峙时,项羽被英布、彭越、韩信、刘邦夹击,没有办法的项羽用刘邦的父亲作为人质,说快点出来一战,不然就烹了你父亲!项羽是多么无奈才用出了如此流氓手段,当然也显得那么生涩。结果没想到,刘邦却说:“当你我们共事怀王,我俩结为义兄弟,我爸就是你爸。现在你要吃咱爸,就吃吧。记得分老子一碗肉羹!”项羽痞不过刘邦,如此下三滥的手段却遭到更加肮脏的回击。项羽最终还是下不去手,刘太公是老年人,项羽也只是为了逼刘邦出来一战,或许就没想过要杀刘太公,也就是吓唬一下。乱世需用重典,心慈无以谋国。胜负或许早已成为定局,刘邦不断蚕食着项羽的优势,而项羽也拱手让出胜利之果。项羽在和刘邦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见到此人脏话连篇,举止粗俗,也就瞧不起刘邦,看不起这个市井流氓,也就没把刘邦放在心上。项羽的确轻视了刘邦,太轻敌了。项羽的确是个英雄,但刘邦绝非一个小兵。

项羽败了,垓下之围,四面楚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时不利兮,即使是死到临头,项羽也觉得是天要亡我,而并非自己有过,体面,面子在项羽看来比生死更为重要。骏马,妻子是这时他所想的全部。柔情似水啊,多么的儿女情长啊,放在治世肯定是“国民老公”。

不过乌江,也成为了一个历史疑案,和子午谷奇谋一样,备受后人争议与猜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持反对态度。而杜牧持另一种观念:“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荣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垓下之围无法重演,历史也无法假设,但他留给了后人无限遐想。这是项羽的魅力,也是历史的魅力。看着不断追杀过来的汉军,项羽在人群中看到了旧部吕马童,吕马童却不敢正视项羽,把脸扭开。无颜见项王?项羽说道:“听说沛公要花千两金,封万户买我首级,你就拿去,收下我这个人情吧!”乌江自刎,把性命换来的封赏给了旧部。虎落阳平,项羽死了,那个目杀楼烦,让人不敢直视的项羽死了。以吕马童为首的一群人蜂拥而上,争抢项羽的尸首。就好比一群鸱鸟争夺腐鼠一样,刚刚不敢正视旧主项王的吕马童这时却来抢夺,形成鲜明的反差,那副嘴脸不言而喻。最终项羽的身体四分五裂,得到项羽身体部分的士兵都得到了封赏。而这群鸱鸟也反衬出项羽的价值,也让项羽的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也体现了项羽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历朝历代为其作诗者不计其数,文豪大家大多也都有写过关于他的诗词。无数的人听闻其事迹后为之动容。项羽死了,楚汉之争也结束了,汉王朝开始了。可以说项羽的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先秦诸子的思想文化的大爆发大碰撞在秦汉之际渐渐消散,秦王的焚书坑儒,汉武的罢黜百家,让四处游说纵横捭阖的谋士难寻道路。侠道,王道,只剩下了王道。对于罢黜百家,近代书法家于右任说道:“绝大经纶绝大才,罪攻不在悔轮台。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舟种祸胎。”当然,于老先生的话可能有些偏激,但是汉朝之后,再无诸子争鸣,却是事实。项羽的死,给这难以复刻的时代划上了一个不太完美的句号。

到这里项羽的故事就结束了。刘邦想要的是荣华富贵想当的是皇帝,项羽想要的是威名远扬想当的是霸主,他和刘邦的初衷不同,造就了他俩不同的人生轨迹。项羽的故事还将继续被人传颂,百年千年。

番外:项羽的妻子虞姬也是和项羽一样的性情中人,在四面楚歌的时候,没有奔向荣华富贵,而是相守项羽。最后,笔者脑洞了下虞姬,就以虞姬的口吻写了一首歪诗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大王攻掠地,未闻楚歌声。

不曾寻欢乐,只图合诸分。

与君垂青史,小女谢隆恩。

只能献歌舞,与楚共亡魂。

(本文部分插图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