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和朱升,前者功不可没却险被遗忘,后者适时而退躲过一劫

我国史时上优秀的帝王师不计其数,但凡事总有个最为突出的那一个。那么史上最为突出的帝王师又是谁呢?毛泽东熟读史书,在他看来最优秀的帝王师不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虽然张良助刘邦夺取天下稳坐江山,但他在国之建设方面并没有什么建树,也没有做过什么影响性的决策;也不是我们公认为能掐会算的诸葛亮,虽然他有了自己纲举目张的《隆中对》,但并没有帮助刘备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而仅仅只是三分天下那能力最弱的一方,而且诸葛亮本身没得到什么好的结果,那便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最为突出的帝王师刘基(刘伯温)算数得上其中的一个吧,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他可以说是智慧担当了,在帮助朱元璋推翻元朝、击败群雄中也承担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刘伯温治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他推崇依法治国,因为他觉得只有法律才是国家发展的有力保证,依法治国的制度发展日趋走向正轨;另外刘伯温德育政策的根基是以民为的本思想,所谓的以民为本不只是说对于政治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这是治国的根本;再者刘伯温在文学方面也有很大的造诣。可以说他对于那个时期的文学有一定的带领作用,他的诗文都善讽喻之风,也为当时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发展方向。

尽管刘伯温在各个方面都有着还算高的造诣,但在朱元璋看来还是没有任何成就,所以朱元璋1370年大封开国功臣的名单中一开始的时候连提都没有提到刘伯温,直到之后的数十天内才又补上了两位,而那最后一位才是那刘伯温。

优秀的帝王师中朱升便是那个众多人之中的“最”了。朱元璋为能得到朱升的帮助曾亲自到他隐居的地方去寻他。鉴于朱元璋的亲自到来,朱升便给出了比较完整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句话,但言简意赅,句句命中要点。朱元璋听后,恍然大悟,对于这将要走的成就帝王之路,心里已有清晰明了的步骤。

后世将朱升这短短九字称为“九言策”。朱升提出“九言策”,因此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经常被叫去建言纳策,帮助朱元璋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而且有很多都是以少胜多的战绩。朱元璋最终大胜建都后将朱升定为朝廷的谋士,但朱升心里清楚的很,帝王都是不能接受臣子比自己的能力高的,于是他尽早请辞告老还乡,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许多位于高位又对建朝有着重大贡献的臣子们,都惨遭杀害。而朱升由于不慕名利,性情洒脱,懂得适时而退,才得以护自己周全,后养老于乡野之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