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报国故事】岳父岳母的“不二情书”:老山前线通信两年,从未见面

我的岳父今年五十五岁了,岳母也五十岁了,时至今日,岳父岳母已经相爱了32个春秋,寒来暑往,从未改变……

岳父和岳母互相认识彼此的时候,是在1986年的夏天。

在那难忘的岁月,无数解放军将士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毅然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在一往无前中浴血奋战、奋勇杀敌。《血染的风采》《十五的月亮》等激励人心的歌曲传遍大街小巷,人们对解放军的崇拜和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我的岳母,也不例外。

岳母当时是一名年轻的会计,岳父则是27集团军某师的一名司务长。岳母的同学和岳父的战友是一对恋人。无独有偶,那名战友得知岳父还是单身,马上便想到了我的岳母,热心地当起了红娘。

但让这名战友没想到的是,此事提出后,俩人竟同时拒绝了。岳母当时的理由很简单,年龄还小,想要努力工作;而岳父则觉得,自己几个月后就要启程去云南老山前线参战,能否活着回来还是个未知数,怕耽误了姑娘,所以暂时不敢考虑感情的事。事情就这么搁置了下来……

按照计划,岳父所在的部队很快就要奔赴三千多公里外的老山前线。临行前,他将自己的一张军装照留给了战友,并郑重地说,“如果自己能活着回来,再请二位做红娘。”这名战友和他的恋人听了这话,都不禁湿了眼眶。

时光似箭,转眼到了1987年的春节。不甘心的战友拿着照片再次找到岳母,希望她能先试着了解一下岳父,然后再做决定。看着人家那股真诚劲儿,岳母最终答应了。一段特殊的交往,就这么开始了,虽然两个人从未真正见过面。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通讯技术还不是很发达,限于条件,岳父岳母只能通过书信联系。由于路途遥远、环境不便,一封信在路上要走20天左右,即便这样,却丝毫也没有影响两人感情上的沟通。一封封的书信,一步步的沟通,岳父岳母的爱情之火,也越来越旺。

一天,正在上班的岳母收到了从前线寄来的包裹。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后,一个金黄色炮弹壳做成的和平鸽顿时闯入眼帘,同事们一片惊呼:“好漂亮啊。”看着岳父精心准备的特殊礼物,岳母却流泪了,这得花费他多少心思呀。心疼着,想念着,岳母对岳父的牵挂更深了。就这样,一封封书信如同缓缓流淌的溪水绵延不断,穿梭于前线和后方之间。有时是几颗大大的相思豆,有时是感人心魄的生死故事,甚至孩子们写给前线的慰问信,岳父也会寄给岳母,一起分享这份温暖。

没有所谓的海誓山盟,也没有浪漫的花前月下,更没有卿卿我我的相依相,但一次次的千里传书中,两人的心却在一步一步靠近。直至1988年春天,两人写信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两年之久。也正是在这一年,岳父所在的部队胜利完成任务,踏上回程。岳母得知情况后,高兴得无以言表,“终于可以和信中的他见面了。”

然而,部队回到驻地后,岳父由于过度劳累,在抵达的当天就累倒了,连续几天高烧不退,根本无法出来去见岳母。这下急坏了热心的连长,为了能让俩人早日见面,他索性来到岳母的单位,把岳父的情况告诉了她。得知情况的岳母一下子急坏了,她立刻安排好工作,当即骑车跟着连长来到三十里外的部队看望岳父。

岳母的突然出现,把岳父吓清醒了。当听说岳母没有和父母打招呼就跑来看他时,顾不上自己正发着高烧,岳父要求立刻送她回家,免得让家里人担心。俩人的第一次见面,就这样匆忙结束了。而岳母此时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则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这次匆忙的见面,坚定了她做军嫂的决心。

当年年底,岳父和岳母就在部队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没有婚纱照、没有戒指、没有车队,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无意中得知两人情况的师长,特意将自己的专车改为婚车,迎娶了这位勇敢的新娘。

一晃眼,岳父已经转业25年了,两人漂亮可爱的女儿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在读研究生,一家人生活地幸福快乐,是左邻右舍羡慕的对象。每当念叨今天的幸福生活,岳母都会想起那段曾经做军嫂的日子:辛苦,却很幸福。

更让岳母时常感叹的是,在爱的道路上,女儿的选择几乎和当年的她一模一样,犹如情景再现般,而且更艰辛、更辛苦。因为,她的女儿选择的是远在边疆的军人。这个远在新疆喀什的军人,就是我。

心疼归心疼,岳母还是特别支持爱人的选择,也尽最大的能力帮助爱人。也有人表示不理解,说岳母心太狠,都啥年代了,还让宝贝女儿承受这种不能见面的相思之苦和分别时的不舍之痛。但岳母总说,军人一样是父母的心头肉。如果没有军人的勇于奉献,谁来保卫国家,哪来现在的安逸生活。

每每听到这些,我的内心,泛起的是无穷的感动,激起的是满满的干事创业的动力。

如今,国防和军队改革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旧的观念和机制不断淘汰,新的知识和理念不停补充,部队的前景也越来越好,强军的梦正向每一个人大踏步走来。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对于我和爱人,岳父岳母总说,只要我们能够美美满满,在各自的工作中取得佳绩,永远互敬互爱,牵手一生,就够了。

在这里,我和爱人向岳父岳母保证,一定穷尽所有气力去坚守属于我们的爱,在彼此携持中追逐各自的初心和梦想,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光荣业绩,不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王雪振 来源:环球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