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经常与中国军队白刃战,为何碰到美苏大兵却不敢亮刺刀?

日军钟爱拼刺刀,这种钟爱不仅是战术上的重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

在二战中前期,日军虽然武器装备远逊西方强国,但在拼刺这项技能上却足以傲视群雄,太平洋战争没打响之前(日本老兵没被扔到海岛上当炮灰时),中国军队若是与日军打白刃战,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几条人命换鬼子一个老兵,惨烈的很。

日本军人管拼刺刀叫做铳剑术,是日本传统剑道和西式刺杀术的结合产物,虽招数简洁但凶狠凌厉,其刺入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保证一刀刺入敌人再无站起来的可能,日俄战争中身高体壮的俄毛子就吃足了日军刺刀的亏。

但是到了二战期间,日军的刺刀术除了在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上欺负积贫积弱的本土军队外,却鲜少有听闻过日军能凭刺刀与美军、苏军打的难解难分的战例。虽然这三方之间也发生过白刃战,但基本都是战至最后阶段日军发起的自杀式冲锋,断不会发生如中日双方那样大规模的、频繁的白刃战。

这是为什么呢?

电影《血战钢锯岭》剧照

其实在日军与美苏军队交战之初,他们还是非常信任自己的拼刺技术的,很多美国大兵就非常惧怕与日军白刃相接,于是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就组织人员研究出了一种专门用来对付日军的近战战术——研究表明,手枪是近距离作战中最理想的武器,因为手枪体积小,可以轻易转向任何方向射击,射击姿势也不拘一格,十分适合在狭小拥挤的空间里使用;同时因为手枪子弹装药量少,即便近距离击中对手后也不易贯穿击伤后面的自己人,而且威力远超刺刀。

唯一的问题就是手枪带弹量少,而实战中疯狂的日军并不会给美国大兵们换子弹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人将士兵们三个编为一组,这样如果小组里其中一人子弹打光后,其他两人立即上前掩护,就这样三人轮流装弹,基本能实现对日军刺刀的压制。

于是,美军短枪对刺刀的战法一出,不到迫不得已,日本人再也不敢随便找美军拼刺刀了。

对上苏军就更惨了,美国大兵多少还吃过刺刀的亏,但苏联人压根就不会给他们表演刀法的机会,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歼灭关东军精锐时,劈头盖脸的波波沙弹雨足够在冲锋阶段就打到鬼子怀疑人生。

电影《登陆之日》剧照

当然了,虽然在更早的诺门罕战役中苏军没洒冲锋枪弹雨,但在几百辆坦克装甲车的碾压下,小鬼子的刺刀除了用来给车轱辘下绊子,也没能在武士道精神的buff加成下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毕竟他们枪上挂的还是刺刀,不是锉刀。

江湖有言“功夫再高也怕菜刀,菜刀再屌一枪撂倒”,一枪不够?波波沙了解一下。

言归正传。说到底中国军队与日军发生那么多场白刃战,还是缺少单兵自卫武器和武器自动化程度低所致,如美军的手枪战术其实在我军中早就有所应用,1939年时陈赓旅长就对他的营连长们讲过“和鬼子拼刺刀要三到五人一组,你先用手枪撂倒几个,再给小鬼子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用不着和野兽讲规矩。”

只是我们当年人数虽然够组队了,但武器数量却远远不够,惜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