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十大清官:手握重权却清贫如洗,第一名连棺材钱都没

我们经常痛骂贪官误国,比如清朝的和珅所贪钱财可以抵得上大清王朝好几年的税收,直接影响到了清政府民生工作的进行。老百姓在被剥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碰到了灾荒年代,都要啃树皮,吃观音土。这朝廷赈济下来的粮食,不是被各级官员给克扣了,就是被掺入了泥沙,比猪狗吃的都不如。不过,贪官说的多了,难道清官就没有了吗?俗话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我们今天就要来说说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清官。

第一位,孙叔敖。孙叔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令尹,以贤能、清廉闻名于世,可以说是古代为官者清正廉洁的典范。孙叔敖在任令尹期间,三上三下,升迁和恢复职位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权势时不悔恨不叹息。孙叔敖作为宰相,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轻车简从,吃穿简朴,妻儿不衣帛,连马都不食粟。成为《吕氏春秋》、《荀子·非相》中记载的圣人。楚庄王二十年前后(约公元前594年),孙叔敖患疽病去世。作为一位令尹,家里竟穷得徒有四壁,连棺木也未准备。他死后,儿子穷得穿粗布破衣,靠打柴度日。做了总理级别的官家境竟然变得如此可怜,真是令人尊敬啊!

第二位,西门豹。中小学的孩子们可能都学习过西门豹惩治河伯娶妻迷信活动的故事,不过西门豹的本事远不止除四害这么简单。西门豹治理邺城之时,清廉刻苦,不谋私利,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由于没什么闲钱,每每魏文侯派来的视察官员都得不到好的招待,因此魏文侯没少听到西门豹的坏话。可在老百姓的评价中,西门豹就是他们的大恩人,邺城里魏文侯的名头可能都压不过他。魏文侯也是个明主,他放心地让西门豹治理邺城,杜绝宵小谗言中伤。

第三位,张汤。张汤是西汉时期的官员,因为治陈皇后、淮南、衡山谋反之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可在一次政治斗争中,他被诬陷下狱,政府把他家都给抄了。结果发现,这张汤家里的财产不超过五百金,都是俸禄所得和皇帝所赐,没有其他产业。两袖清风,不过如此。

第四位,黄霸。黄霸于汉武帝统治末年出仕,先后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扬州刺史、颍川太守等地方官职。他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常将黄霸与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为“龚黄”。循吏之意,便是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大家可以理解为青天大老爷的意思。

第五位,狄仁杰。这位的故事大家应该很熟悉了,除了断案厉害外,狄仁杰的更是位清正廉洁的好官。不仅百姓爱戴他,武则天也十分器重他。若非这般好名声,狄仁杰也不可能连侍武周、唐中宗两朝都安然无恙了。

第六位,徐有功。这是唐代的审讯高手,名声不输狄仁杰。他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有他在,没有一件案子是可以通过走后门解决下来的。

第七位,包拯。这位北宋时期的名臣大概就是清官的巅峰了,他那在戏剧、电视剧中铁面无私、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的形象深入人心,老百姓甚至可以让他与天齐名。不过既然盛传包拯的黑面形象,包青天恐怕应该是和阎王爷齐名才对。

第八位,海瑞。这是明朝出了名的清官,这家伙不仅自己不多拿一分钱,连俸禄都会一份不剩地捐献出去,还带着自己手下的官员一起干。结果是海瑞到哪里,哪里的官员就救爷爷告奶奶,甚至众筹要贿赂高层官员把海瑞调走,反正是什么手段都用得上。到最后,海瑞的丧礼上连棺木钱都出不起,还是前同事和好友一起凑的。

第九位,汤斌。汤斌是治理漕运的官吏,这可是个肥差,来往商户都会想给钱打点一番的。可汤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

第十位,于成龙。于成龙是康熙朝的臣子,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于成龙死后,康熙帝亲赐他“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的名号,老百姓也痛哭流涕,塑建雕像祭祀,谥号于成龙为清瑞(清朝的海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