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前承商鞅,让赵国换掉廉颇,最后逼得战神白起自尽

前承商鞅,后辅强秦,一个让战神白起自刎而死的战国政治家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周之后,各诸侯国混杂,四处是战火连天,百姓民不聊生。就在混乱的神州大地上,在今山东一带有一个国家——秦国,我们就讲一讲这个国家如何称霸,并最终一统天下。

他的一统之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当然离不开社稷之臣的帮助,在秦国的历史上有两个人是不能忽视的,他们就是商鞅和范雎。

咱们先来讲讲商鞅,商鞅是比较出名的,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正是这场变法分界了秦国。在此之前,因为秦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导致了秦国的物资也是很匮乏的,因此秦国就相对的有些弱小。在那个战争年代,这种弱小是非常致命的,正是因为它的弱小,它才不断的受到其他国家的欺负,当时其他的几个国家都在想方设法的吞并秦国的土地,而秦国有没有办法只能一让再让。

到了秦孝公的手中,秦国已经被分割出去了一小半,秦孝公十分着急,就下了求贤令。这时候的商鞅在魏国经历了两代君主仍然得不到重用。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之后,他动心了。离开魏国,来到了秦国。当然秦孝公也没让他失望,秦孝公十分器重他,支持他的改革。

当然商鞅同时也未让秦孝公失望,从“立木为信”开始一步步的提升大秦的国力。但所有变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商鞅的变法也不例外。当然商鞅的变法也有它的弊端,就是完全摒弃了人情。举个例子:有一次秦孝公的哥哥触犯了法律,当时秦国正是用人之际,所有的人都在为他求情,可商鞅无动于衷,仍然坚持按法处理,这也就与秦国勋贵结下了梁子,也为日后商鞅的惨状埋下了种子。在秦孝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秦惠王即位,为了平息国内的怨气,就车裂了商鞅。但继续沿用商鞅的变法内容。

第二位为秦国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范雎。这个人的经历是十分曲折的。他原本也是跟商鞅一样,原本效力于魏国。不过跟商鞅不一样的是,商鞅在魏国任中庶子,但范雎只是须贾的一个门客而已。他跟随须贾一起出任齐国,受到齐国君主的赏识,但被须贾怀疑通敌卖国,回到魏国后差点被打死,以诈死逃过一劫。

郑安平带他逃走避祸,范雎更名张禄。后来王稽出使魏国求贤,范雎就跟王稽去了秦国。在秦国受王稽引荐,就开始了自己的辉煌生涯。他对秦昭王提出了“远亲近攻”的政策,这一攻略也确实帮助了秦昭王增强秦国国力。秦昭王也更加信任范雎,对范雎礼贤下士,事事都咨询范雎的意见。但成功后的范雎并没有忘了当初帮助过他的两个人——郑安平和王稽。在一次奏对中对秦昭公说:我现在已经功成名就,可当初帮助过我的两个人还是贫困的,希望大王可以提拔提拔他们。秦昭公也确实不同程度的提拔了他们两个。

之后,范雎有帮助秦昭公平定了内患,是继商鞅之后秦国的又一大臣,使秦昭公彻底掌握了秦国内权。在攻打赵国时,有献反间计,使赵王换掉了廉颇,让赵括出站,成就了战神白起生命中最有名的一战,成就了白起。但范雎有害怕白起军功太高了,威望超过了自己,于是又使计逼迫白起自杀。

总体来说,范雎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对郑安平和王稽报恩;对陷害过自己的须贾报仇,在秦国日益强大时,魏国派须贾过来说和,范雎又让他捎话给魏国君主,让其自刎。范雎,乃真性情之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