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用一辈子的经历告诉你,武功再高也要读书

关羽,字云长,身前威名无数,如关公、美髯公、汉寿亭侯之类,死后成圣封神,如武圣、关帝、义绝之类,可谓赫赫一生,为后世所瞻仰标榜。那么,他的成功有什么秘诀呢?一句话概括,武功再高也要读书。

很多人会不相信,为什么武功高还要读书呢?举个反例,吕布号称鬼神,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吕布想去哪就去哪"最后却命陨白门楼,为什么呢?其人不读书不明理,反复无常,两杀义父,就算倒贴曹老板也不敢要,借刘备之口杀之。举个正面,吕蒙年轻的时候莽子一个,十四五岁就和姐夫邓当跟着孙策到处打仗。孙权继位后很欣赏他,就想提拔他,但是又怕他没读书打仗太莽,于是就提醒他要读书。吕蒙很听话,回去就读书,一读好几年,连东吴第二代智囊鲁肃都夸奖他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孙权教导吕蒙要读书

那么关羽走上人生巅峰又和读书有什么联系呢?这要从头说起。

关羽本来是一名草芥,后来沦落到幽州,因为犯了事,想来是不可能干什么光明正大的职业,很有可能在闹市里做个无人关注的小贩摆摆摊。要是其他人,感觉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最多混混日子到老到死。但是关羽非凡人,他是有大志向的,于是掏出了随身携带的《春秋》默默地读了起来。《春秋》有三传,《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关羽读的最多大概是左传。西晋(司马氏统一三国后建立的王朝)的《江表传》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关羽挑灯看春秋

就在这个时候,黄巾起义了,朝廷面对随地起义的黄巾军束手无策,只好下了命令让各地自己招募乡勇平乱。刚好关羽所在的幽州涿郡也发榜招募士兵,只要参军,既往不咎。这时候,读书的好处就来了,关羽识字,知道这个是让自己回归正道的好机会,于是也准备去报名参军。想着参军以后不能随便喝酒,于是也去酒馆喝了个最后的践行酒。恰好遇到刘备和张飞在谈话,要是一般酒徒肯定不会细思量。但是关羽读过书呀,一听就知道刘备和张飞不简单,于是过来蹭酒。古语有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致是这么一聊,刘备是个能成事的好大哥形象大致印在了关羽和张飞心中。要是关羽没读书,执着于莽夫之见,无视刘备的宏伟理想,他很可能就错过了和开国皇帝称兄道弟的机会了。事实证明皇亲国戚除了血缘外,运气和信仰同样重要,而关羽心向刘备之宏图,则必然能够龙飞凤舞。(当然,张飞也远非三国演义那样鲁莽,从一些现存的漂亮的张飞题字里,虽然不能看出张飞是否英俊潇洒,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张飞读过书写过字。)同是西晋的《三国志》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桃园结义

之后,关羽遇到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是成为"吕布"还是"关公"?

这个转折就是关羽被迫降于曹操后听到刘备的消息要做出选择,是继续留在曹营效力还是回归大哥的怀抱呢?要是如吕布不读书不明理这般,觉得曹老板这里要钱有钱要兵有兵待遇还好,说不定就留下喊干爹了。然而,请注意,关羽是读过春秋的,春秋讲仁讲义,要是忘恩负义,不就是不忠不孝,有违君为臣纲的伦理道德了吗?关羽果断地选择了后者,离开曹营,重投大哥的信仰之光。

当然,这里有个不能说的秘密,当初关羽曾经三番四次到曹操面前请求,打败吕布后把美女杜氏赐给他,曹操都答应了,后来曹操一听关羽看个春秋都脸红还能这么想,那杜氏肯定不赖,后来见了杜氏面之后果断地收入后院。这件事应该给关羽留下了深刻的不良印象。正规地说,我关羽和你曹操立下约定,并不断重复要约的内容,可是你曹操承诺后,居然公然违反约定,这在现代都是要负合同违约责任的。当然,现代也不能随意约定女士的人身自由。私下里说,我关羽都腆着脸和你说得如此直白,你还公然"绿"我的面子,就算是春秋的作者孔子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蜀记》记载,"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当然,关羽也有膨胀的时候。有时候膨胀起来,春秋可是去你的了,这就是关羽的最后一次大战——樊城之战。刘备拜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在这一年,关羽率军出征樊城,以实现诸葛亮三分天下计的最后一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然而他可能没仔细读诸葛亮的隆中对,因为这最后一步,诸葛亮用了很多条件来限定和描述。原文为,"……若跨有荆、益,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简单讲,就是要有荆州益州为依托,然后和周边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和孙权结好同盟,兵粮足备,然后找个良好的时机对曹军动手。从事后孙权反攻和诸葛亮日后平南蛮来看,这些条件还不具备。但是关羽出征了,刘备没有反对,诸葛亮也没有反对,想来都是默许,而默许的先兆就是赐予关羽假节钺,拥有了尚方宝剑,关羽明白了应该要做点什么来庆贺汉中王即位,因此攻打樊城势在必行。

也许,事情可能没有那么复杂,因为从后来刘备东征孙权来看,关羽战败并未折损刘备军的实力,那么关羽此时出征应该是刘备对曹操的一种试探,或者是为最后一步制造一个"天下有变"的机会。

樊城之战的关羽

也许,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赤壁大战后,刘备获得了巨大的胜利果实——几乎整个荆州,而孙权出了大力气,却没有好处,东吴将士都是心有不甘。后来在鲁肃和吕蒙的极力力争下,才迫使刘备分了荆州的几块地给东吴。主和派鲁肃认为曹军威胁更大,还需孙刘同盟。而主战派吕蒙,则认为东吴自强更好无须盟友。在鲁肃死后,主战派的吕蒙成为了荆州方面的总负责人,孙刘联盟岌岌可危。

要是以前的莽夫吕蒙,关羽最多大喊一句"插标卖首之辈,吾必斩之。"然后不屑一顾。但是现在躲在关羽身后的是士别三日后的吕蒙,今非昔比,其熟读经传兵书带来的军事城府无疑给关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至于关羽出征樊城时,还留了一大半的兵力守荆州主要为了防吕蒙。然而这时候又一个会读书的人来了,而因为这个人的一封信,将关羽推向了不归路。

这个人叫做陆逊,字伯言,闻其名大概能想象出陆逊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在吕蒙称病麻痹关羽的时候,代替其出任东吴的荆州负责人。他上来就给关羽写了封信,信中往死了夸关羽如何如何厉害,守樊城的曹仁如何如何不自量力,然后再说自己是一介书生不懂军事,以后要和关公老前辈学习学习。关羽被这一通忽悠,大感东吴无人,派个书生来,哈哈大笑,然后把荆州的后备军拉到了前线。

后来结果可想而知,吕蒙乔装成白衣商人,躲过了关羽的春秋古战法"烽火台传信",然后兵不血刃地夺下了荆州。最后关羽被曹军和孙军围攻,败走麦城被擒。当时孙权也想笼络他,但是关羽的答复依然是"不"。为何?受兄长之恩如斯,名利爵位已是巅峰,此时再降必然身败名裂如于禁一般。孟子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选择了信仰,那么就必然奋不顾身,以成全春秋大义,这大概就是关羽为将一生所追求的最终理想了。

因此,读书并不只有出人头地一个目的,它能够告诉你,什么是你的理想,什么是你穷其一生应该追求的。很多人会为没读过书的人感到惋惜,但是不知道到底应该惋惜什么,因为没读书的人也能正常生活,现在我和你说,没读书确实也可以正常生活,但是读了书你能更快找到甚至确定你终生应该为之奋斗的事情,这样即使生活总是不如意,但你的一生也是快乐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