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代皇帝叫“帝”, 宋朝皇帝叫“宗”?

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死了,大家是要对他盖棺论定一下的。这出自周朝,他们把商击灭之后,开始着手给两个先王摆功,一个夸为“文”,一个称为“武”,也就是所谓周文王和周武王。这个做法叫“谥”。也就是给统治者的一生行为盖棺论定。为什么汉代皇帝叫"XX帝",唐朝、宋朝皇帝叫"XX宗"?

庙号则是皇帝死后,供奉在宗庙里,牌位上写的那个,类似于排座次,你是开国的,那就是祖,你是守成的,那就是宗。比如,清朝十二个皇帝,三个祖,太祖努尔哈赤,打下东北为根基,世祖福临(顺治),清军入关,尽占中原,圣祖玄烨(康熙),收台湾,平蒙古,也有开疆拓土之功。又说,太祖武皇帝,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这是庙号加谥号,既有排位又有评价

比如汉武帝、魏文帝、晋武帝、梁武帝、隋炀帝。一个主要原因,那是因为唐朝以前,天子守七庙,也就是哪怕这个朝代皇帝再多,也只能是7个皇帝有庙号。所以为了不使一些皇帝没有庙号无法称呼,都统一用谥号,于是唐朝以前全是某某帝。秦朝则是另类,赢政自称始皇帝,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规定自己以后的皇帝称二世、三世、四世…

到了汉景帝时代,因为汉文帝轻徭薄赋、于民休养生息,群臣觉得汉文帝的德行高深,足以为万世法,于是给汉文帝立了太宗庙,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有大功於天下,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有大德於天下,要让后世皇帝世世代代祭祀太祖太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