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面对儿子溥仪,用一贬义词来自称,还被认为是亲近的意思

光绪去世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紧跟着去世了,要说两个人的死没有关系,那恐怕很多人不都不相信,在光绪去世之前,慈禧早早就为清朝,立下了下一任皇帝,也就是年仅三岁的溥仪。

在慈禧去世之后,人们就拿出了她的遗诏,遵守遗诏立溥仪为皇帝,虽然溥仪只有三岁,他什么都做不了,但也是当时那些大臣们的希望,只要清朝还存在,那么溥仪就是正统的皇帝。 溥仪就在这种状况下长大,既然是皇帝,在清朝是有绝对的权利的,就算溥仪小了点,但人家也是皇帝,所以那些比他大几十岁的臣子,他的启蒙老师,见了他之后都得下跪,称呼他为万岁爷。

这是规矩,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严明,也非常的重视规矩,要是不遵守的话,就被认为是谋反,是可以被杀头的,就算是溥仪的亲生父母也不例外,照样有一大堆的规矩要遵守。 他的父亲载沣是摄政王,当时也是手握大权,自己的亲儿子又是皇帝,一时间载沣也是风头无两,但有一点,让我们现代人十分难以接受,那就是作为溥仪的父亲,在面对溥仪的时候,却是如此自称的。

载沣见了溥仪,也得下跪高呼万岁,并全还得自称为奴才,以此来表示亲近,看别小看了奴才这个称呼,清朝规矩比较奇葩,因为皇族是满族人,所以比较重视满汉之分,就是从奴才这个词上体现的。 在清朝只有八旗子弟、满族的大臣,面对皇帝的时候,才可以称呼自己为奴才,来表示自己是皇帝的家臣,是亲近的意思,而汉族的臣子,就不可以这样了,据说这个称呼,还是在雍正时期,得到的推广。

到了清朝末期,这个规矩已经实行了很多年,所以就算载沣的身份不同,但面对皇帝,依旧要自称奴才,来表示亲近,后来隆裕太后出面,顾及两个人的父子关系,所以提出要指定一套制度。 那就是在新年、皇帝生日的时候,百官都要朝贺,但是载沣可以不用,毕竟在古代的时候,这种日子都是儿子感谢父亲,要给自己的父亲磕头的,中国也很注重孝道,没有儿子生日,老子给儿子磕头的道理。

所以后来针对两个人的关系,就有了这么一个制度。奴才这个词,在我们现在看来,就是一个贬义词,但是那会的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