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穿紫袍、中高官,为何不肯对败落的贾府施以援手?

在《好了歌解》和李纨的判词判曲中,都预示着贾兰将来会身穿紫色蟒袍、身任高官、仁途得意。于是有的读者会奇怪,贾兰既然有权有势,为什么对败落的贾家视而不见、不肯施以援手,坐视亲叔叔宝玉“寒冬噎酸荠,雪夜围破毡”。就连被拐卖的侄女巧姐,也需要刘姥姥来搭救。

茗烟闹书房一回,别人把他的砚水壶打碎,溅脏了书,同座的贾菌要还手,贾兰“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有人据此认定贾兰冷血:亲叔叔跟人火拼,他居然“不与咱们相干”!

这其实是个误会。宝玉是矛盾中心,但他本人没有动手打架(他也不会打架),动手的是宝玉的小厮茗烟。而茗烟“无故就要欺压人的”,又是主动动手,又有扫红锄药好几个伙伴。无论如何,不可能是宝玉吃亏。

况且书房是私塾,在座的不是亲族就是亲戚,动手的也未必有几个是激于义愤,多半是小男孩打架为乐。所以责备贾兰“冷血”,这时还为时过早。

在贾兰的“今嫌紫蟒长”之前,还有一句“昨怜破袄寒”,可见贾兰也是受过穷的。什么情况下受穷?在贾府势败之前,不管怎么寅吃卯粮,也不可能让这唯一的重孙穿“破袄”受穷,只能是贾府败落之后。

李纨是有私蓄的,与从前的“赫赫扬扬”不能相比,但也不至于衣食不周。但李纨“有出无进”,只靠几个死钱过日子,还要供儿子读书,生活一定很俭省。巧姐被拐,应该就发生在这期间。李纨母子自己生活俭省,有出无进,所以不舍得花大笔银子去援救被卖到烟花巷的巧姐。这才合理。但仍然是缺德“伤阴骘”。

巧姐最终通过刘姥姥获救。李纨母子则苦守着积蓄度日。然后贾兰读书中科举,童试、乡试、贡试、殿试,一步一步地考下去,要经过很多年才能走入仕途。既没有父荫,也没有“当官的亲戚,收税的朋友”,贾兰的仕途也未必能一帆风顺。

贾兰认真读书,是继早死的贾珠之后又一个“读书种子”,但他的仕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那太形同儿戏。等到他有资格穿“紫蟒”、成为高级官员的时候,贾家旧族早已“子孙流散”多年,援助也无从下手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