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堪称魏明帝死忠战将?曾举兵讨伐司马师,结局却很悲惨!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假如没有发起淮南三叛第二叛,假如没有淮南三叛的失败,曹魏后期文武兼备的毌丘俭毫无悬念就成为历朝历代帝王所树立所谓忠臣良将的楷模,是国勋而非国蠹。但历史没有假如,只有一个道理,即历史是胜利者书写。

毌丘俭继承父爵——高阳乡侯,为平原侯文学,成为曹睿早期的班底成员,和曹睿的感情十分深厚。曹叡登基后,以东宫之旧,甚见亲待。为此,毌丘俭以东宫之旧倍受曹睿重用,官职一路高升,从平原侯文学、尚书郎、羽林监到洛阳典农。《辞海》对“亲待”一词的解释是:“亲近优待。”由此可见,“亲待”是一个褒义词,大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甚至是帝王对臣民。就因为魏明帝曹睿的亲待,才会有曹睿在位期间毌丘俭上书劝谏及曹芳继位时期毌丘俭报恩起兵。这也正符合儒家所提倡的“士为知已者死”。士,士人,士人的气节。这种气节其实就是“义”,是坚持和认死理,知恩图报。毌丘俭虽是文人,武将,终究是士人,拥有士人高尚的气节,才会正值魏明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之时,上疏劝谏。

《三国志·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是这样记载毌丘俭上疏原话:臣愚以为天下所急除者二贼,所急务者衣食。诚使二贼不灭,士民饥冻,虽祟美宫室,犹无益也。虽史书记载喜好营建宫室的魏明帝对朝臣勿营建宫室的切谏都不予理会,但毌丘俭照样升官,被提拔为荆州刺史,开始外放地方,主政一方的机会。

从毌丘俭上书劝谏可以看出。

其一,毌丘俭在朝为官,未沾染上官僚阿谀奉承的风气,为人忠正,敢于直谏,值得重用;

其二,曹睿即位为帝,大权独揽,不再是当年谨小慎微的平原侯,而大肆追求崇饰宫室,扩建园囿,蓄养后宫等奢淫生活。虽然曹睿对上书劝谏的毌丘俭等大臣未治罪,但整天面对时时要求改正错误的臣子,如坐针毡,让人发毛,不理不睬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为了图个耳根清静,就将毌丘俭这种东宫旧人打发到外地当官。

其三,荆州,天下之腹,战略要地,是魏吴争夺的焦点。毌丘俭有两大优势,先是魏明帝的心腹旧臣,值得信任;后自身有才干和谋略,值得托付。因此,毌丘俭到荆州就主持南线襄樊防务,与吴国相持,让魏国南方颇无战事。

在魏明帝的亲待及信任之下,毌丘俭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从荆州刺史调往幽州刺史,加封度辽将军,两次带兵平定辽东,跨界东征,建立盖世功勋,被封安邑侯。随着曹睿驾崩,曹芳继位,毌丘俭随之被疏远。特别是高平陵事件之后,司马氏独专朝政,曹魏名存实亡。尤其是好友夏侯玄、李丰密谋取代权臣司马师元辅的地位不成反被夷灭全族后,毌丘俭深感不安,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会步夏侯玄等人的后尘,被诛杀被夷族。再者昔日魏明帝对自己有厚恩,不忍见曹魏三代苦心积虑所创立的基业毁于一旦,士人的气节迫使毌丘俭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谎称得到郭太后(明元皇后)的手诏,向天下发而起兵檄文,揭露司马师的罪恶,于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由于起兵仓促,目的不明,计划不详,起兵才一个月不到就被司马师一举平定。毌丘俭在兵败逃亡途中,被平民张属射杀,枭首送入洛阳,三族被灭。文钦则单枪匹马逃入东吴。淮南三叛第二叛就这样落下幄幕。

毌丘俭,为报答曹睿之恩,给魏国征战一生,结果是建功立业,封侯授爵;为诠释忠臣之义,替曹氏反抗司马,后果是兵败如山,身死夷族。

笔者按:尽忠,竭尽忠诚。多指尽瘁国事或身殉国难。毌丘俭,不仅是领兵作战的武将更是忠君爱国的士人,为报曹睿的亲待之恩,上书劝谏及报恩起兵,一事又一事在为曹氏天下尽忠,从而成全自己真正变成封建王朝的忠臣良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