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敢直言批评雍正,回老家时用几箱砖当金银,乾隆做一件感人的事

历史上有许多敢于直谏的臣子,比如唐朝的魏征,宋朝的包拯。清朝也有这样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好官。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几十年的为官生涯当中,除了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什么都没有留下。这位官员名叫孙嘉淦,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出生于山西兴县。他自己家境普通,为了供养他读书,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的贫寒。也正是自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小识得百姓疾苦,他十分同情底层人民的遭遇,在后来的仕途当中,处处以民为先。虽然孙嘉淦才华横溢,但是他寒门出身,初入官场并没有人给他保驾护航,只能在底层做些小官。康熙晚年,政局混乱,皇子夺嫡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兄弟手足为了高位自相残杀。孙嘉淦人微言轻不能改变什么,夺嫡战争结束之后,雍正成了新一任的皇帝。

为了排除异己,他对待手足也不顾念亲情,或圈禁,或流放,众多兄弟当中竟无几人下场是好的。虽然许多大臣都觉得雍正的做法十分不对,但是雍正这个时候心思难测,并没有人敢去劝谏。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只有孙嘉淦站了出来,直言批评雍正,劝他“亲近兄弟,减少百姓赋税,停止西北战争”。雍正看到奏折,勃然大怒,准备将孙嘉淦打入大牢。这个时候雍正的老师朱轼在一边劝诫,说现在朝局不稳,正是需要孙嘉淦这样敢于直言的臣子。雍正对自己老师的话还是听的进去的,为了嘉赏孙嘉淦的胆量非凡,于是就任他为国子监司业。

雍正是个十分善于隐藏性格的人,明面上欣赏孙嘉淦的胆识,背地里却十分讨厌他。恰好不久孙嘉淦在处理政务上出现了差错,被人报告给了雍正,雍正趁此机会把他打入大牢。所有人都以为孙嘉淦不死也要从此丢掉官职了,但雍正却释放了他,并对他委以重任,先是看管国库,后又让他任职河东盐政。孙嘉淦能死里逃生是因为他自身有雍正需要的东西,那就是清廉,一个为官之人最重要的品质。所以雍正即使再讨厌他,也放心把国家的财产都交给他看管。雍正去世之后,乾隆继位,对新的君主孙嘉淦并没有刻意逢迎,还是一如既往的直言敢谏。乾隆知道这位老臣的秉性,非常欣赏孙嘉淦的品格,于是升他为刑部尚书。

孙嘉淦不惧强权,在任刑部尚书期间破获了许多大案,为民伸冤,成了百姓心中的“孙青天”。孙嘉淦的政绩不止在破案上,在任直隶总督期间也做过许多贡献。他体察民情,让普通百姓也能酿酒,解除了朝廷关于民间酿酒的法令,孙嘉淦的这一举动促进了当时的工商业发展。只是人无完人,在后来处理案子的时候失了分寸,被乾隆不喜,从此信任不再。乾隆十二年,孙嘉淦觉得自己年老体迈,就向皇上提出告老还乡,乾隆同意了孙嘉淦的请求。孙嘉淦自康熙年间开始做官,到乾隆年间辞官,在官场也算是沉浮几十年了。

由于自身为官清廉,所得俸禄也大半捐给贫苦百姓,孙嘉淦在回家途中竟无银钱伴身。常言说衣锦还乡,孙嘉淦为了不被乡人耻笑,回老家时用几箱砖当金银。有人向乾隆告密,说孙嘉淦准备将自己官场中收到的贿赂带回老家去,猜忌孙嘉淦的乾隆命人去查看此事。当箱笼之中的砖石被呈上来的时候,乾隆不由得为这位清廉一生的老臣心酸,于是乾隆做一件感人的事。原来他赏赐大笔金银,让老臣荣归故里。笔者认为,为官者就应该像孙嘉淦一样,做到清正廉明,不畏强权,敢于直谏。他的这种精神即便是几百年后的现在,也应该去学习,孙嘉淦为国为民的精神应当传扬下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