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嘱咐不得重用马谡,为何诸葛亮不听?个中缘由令人叹息

众所周知,先主刘备退守白帝城后一病不起,临终之际几乎将整个蜀国全部交给诸葛亮,甚至还说如果刘禅不行,诸葛亮可取而代之,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白帝城托孤”。然而在临死前,刘备还特意提醒诸葛亮,马谡此人夸夸其谈,看起来有很大的才能,但是不能让他出任关键职位,而且一定要慎重观察。对此,诸葛亮当时并未表态。更令人愕然的是,刘备去世后不久,诸葛亮就让马谡担任参军,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彻夜长谈更是常有之事。

▲奉节白帝城遗址

在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时候,诸葛亮命令马谡镇守最最重要的街亭。遗憾的是,马谡最后不仅把阵地丢了,甚至还把自己的命也搭了进去,这样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只能半途而废,此后历次北伐也因曹魏有所防备而再难有所进展。那么问题来了,刘备托孤之时明明提醒诸葛亮千万不能重用马谡,为何他不听劝告,反而要委以重任呢?

▲诸葛亮及马谡剧照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诸葛亮之所以重用马谡,其实和蜀汉貌合神离的内部状态有着直接关系。事实上,蜀汉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分为荆州集团、益州集团、东州集团这三大派系。其中益州本土派的实力是最强大的,在天下大乱之时,只有益州实现了较为平稳的政权过渡。常言道福祸相依,蜀汉虽然能够以此快速站稳脚跟,然而也使益州本土集团的权势变得越来越大。

▲先主刘备及庞统剧照

为能在益州坐稳江山,不管是之前的刘焉及刘璋父子,还是先主刘备本人,都不得不要拉拢当地的门阀世家,这才能保持统治稳固。然而为平衡各方势力,刘备又重用诸葛亮、魏延等荆州集团的老班底,同时还和刘璋留下的东州派(代表人物为李严、法正等)保持通力合作。不过对于刘备而言,荆州集团的人才算是他的嫡系,而马谡恰恰就是荆州集团的一员。

▲蒋琬塑像

先主刘备尚在之时,还能压制三大派系彼此争斗,然而在他驾崩之后,诸葛亮隐隐控制不了局面,这时候他该怎么办?很明显,他唯一的手段就是重用荆州派人士,强行稳固统治。这也不难理解,诸葛亮为何会任用同一阵营的马谡,而其继承人蒋琬、费祎和董允,无一例外全出自荆州派。比如蒋琬是荆州零陵郡湘乡县人,费祎是荆州江夏鄳县人,董允是荆州南郡枝江人。

▲蜀汉丞相诸葛亮剧照

其次,诸葛亮在情感上也比较亲近马谡,这是因为他和马谡兄长马良交好。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时,征辟马良为州从事。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不幸遇害身亡。对于好友的去世,诸葛亮既惋惜又悲痛,从此就像兄长一样照顾马谡,这也是算是人之常情。

总体而言,诸葛亮重用马谡,既有情感原因,也有政治原因。当然,除了派系斗争之外,蜀汉后期人才匮乏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行军打仗,总得找到将领来执行,虽然马谡有夸夸其谈之嫌,但是在当时的蜀汉内部,他也算是拥有较高的才华了。这一时期的诸葛亮,就像是饿着肚皮带着镣铐跳舞,即使身处庙堂之高,也很难再力挽狂澜。

▲街亭

然而客观地说,诸葛亮也存在用人失误的问题。当初马谡为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的战略,帮助诸葛亮顺利平定南中,后来再担任参军讨论军务,基本都是在扮演一个参谋的形象。也就是说,让马谡参谋军务或者献计献策,他或许能做到很好,然而让没有太多实战经验的他去镇守无比重要的街亭,风险系数显然太高。要知道,“北伐”的目的之一就是转移国内矛盾,然而随着街亭的丢失,整个蜀汉人心涣散。待诸葛亮死后,派系矛盾更是全面爆发,曹魏政权也就得以趁虚而入。倘若刘备若是泉下有知,估计也只能长叹一声。

参考文献: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