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击败张鲁后,为何没有征讨刘备?不是刘备命好,是曹操太现实

曹操这一生,打得最轻松的战役有两个,一个是拿走荆州,因为刘表死了,在荆州豪强阶层的把持下荆州投降。而另一个是公元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在曹操大军开来后,张鲁就想投降,最初是他弟弟张卫不同意,结果张卫被曹操痛揍了一顿。

张鲁又想投降,手下谋士便劝:如今投降是不会得到曹操尊重的,不如先到巴中装作继续抵抗,然后再说。张鲁听从了这个意见。但临行前却是拒绝任何损毁行为,连自己的珍宝都完好保留,通过这种方式,全交给了随后到来的曹操。

曹操立刻明白了张鲁的意思,连忙派人去慰问和劝降,张鲁就这样体面投降。但同时,问题也在此刻产生,皆知汉中和西川的关系是“唇齿相依”。汉中被曹操轻视搞定后,西川大乱,“所谓一日十惊”,都怕曹操在此刻,趁势进攻西川。

可曹操却不久后,就留下夏侯渊,他回去了。由此四年后,刘备发动汉中战役,黄忠定军山斩了夏侯渊,曹操不得不又跑到汉中来,跟刘备血拼,最终败给刘备。那么曹操为何在公元215年,没有一鼓作气,趁势进攻“一日十惊”的西川呢?给了刘备时间反咬了曹操?这一切不是刘备命好,是曹操太现实!综合起来,原因有三!

一、赤壁之战的影响

皆知赤壁之战,就是在曹操轻松地拿下荆州后,他又玩了一把即兴发挥。因为出征荆州前,根本没“灭江东”这个议题,都认为荆州之战,会是一场苦战。毕竟当时荆州“带甲者十万”,是当时天下除曹操外的第二大诸侯。

可谁也没料到,刘表死得这么是时候,故而曹操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等,发动了赤壁之战,并导致惨败,为此曹操痛苦郭嘉,其实就是一种反省方式。再看如今征汉中,又是这种情况。

曹操已经有了赤壁惨败的教训,他岂能再仓促决定征讨西川?虽这时刘晔苦劝: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并道出,刘备刚得西川没多久,又是通过欺负刘璋得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蜀中不服,不能给刘备消化西川的时间。

可曹操却还是迟疑不定,不是曹操不想,而是实在怕再出一回“赤壁惨败”。故而,这是曹操没有及时进攻西川的最关键的原因,赤壁之战的惨痛教训,让曹操不得不谨慎,哪怕是过分谨慎。

二、对刘备的重视程度

曹操对刘备的重视程度,从来都非常高,他太了解这个对手了。当年刘备那么弱小的情况下,都打不死,更何况如今刘备拥有了西川等地,对曹操来言,刘备的翅膀已经硬了,更加难对付。

这也决定了曹操不敢冒然跟刘备开战。虽如今的刘备,还在公安为荆州的事,跟孙权对峙。但这一切咱如今知道,但在曹操所处的时期,通讯靠马跑等条件下,曹操是拿不准的,刘备到底回来没回来,走到哪里了?这都是疑问。

就算刘备在公安跟孙权对峙,但蜀中还留着诸葛亮呢。曹操相信,刘备是不会倾巢而出,丢下西川跟孙权为荆州拼命,必对西川必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就算没有赤壁惨败的教训,也不敢贸然攻击。

曹操是不会被什么利好的“一日十惊”,和美好“传檄而定”而说服。因为曹操已认定了,进川作战,必会是一场苦战,危险系数太高,得不偿失。

三、曹操老了

司马懿是什么时候崭露头角的?不是在关羽威震华夏,劝阻曹操准备迁都时,而是在这时。因为对于趁势进攻西川,司马懿也是持肯定态度的,为此也劝曹操:“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在公安跟孙权对峙),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

司马懿这个意见,跟刘晔是完全一致的,那么为何单说司马懿这句?因为司马懿最后这最后一句太给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即,真正高明的人,讲究拿捏时机。既不能在时机不成熟时,冒然行动,也不能等时机过去了再玩马后炮!

曹操听闻司马懿这句后,反驳道: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邪!这就是“得陇望蜀”的由来。这就是曹操为何放弃进攻西川的真正理由。

即,目标达到了就见好就收,不能贪多嚼不烂!不过曹操的这句话,却反应出了曹操,已失去了之前气吞天下的豪情了,宣布了曹操进入到了晚年时期。

同时,司马懿随着这句“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的给力话,也开始走向曹魏前台,并暴露了司马懿,致死未变的最大特征:讲究拿捏时机。而曹魏真正的危险,就这样在汉中,也随着司马懿和曹操这一劝一答,而到来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