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散记》:倾听石河子讲述“八千湘女嫁新疆”的故事

倾听石河子:“八千湘女嫁新疆”的故事

石河子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重要一个城市,距乌鲁木齐两百公里左右。催人泪下的“八千湘女嫁新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在石河子市树有一座“湘女上天山纪念碑”,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和催人泪下的感动。

一切都源于一九五一年,王震将军带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部队来到新疆。当时的新疆人口比现在还少,大多是少数民族,这里是一片茫茫的戈壁滩,这些人民子弟兵开始在这里挖渠引水,屯垦戍边,肩负守卫边疆的重任。想留住男人就必须有女人,为了解决士兵们的婚姻问题,又调动了一批家庭健全,政治面貌良好的未婚女兵过来。第一批是一千个,来的时候很惨状啊!

一千多个二十岁的姑娘坐了绿皮火车来到乌鲁木齐,又坐上大头解放汽车一路颠簸,最后来到这片戈壁荒滩上。这里类似于河床地形,除了石头什么都没有,就是现在的石河子。到了这里,已经是中午了,车子停了下来,把她们叫下车,说:到地方了,吃饭了。然后车子就开走了,把这些刚从中专院校毕业的年轻的女孩子抛在了这里。这些年青的姑娘们,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满是疑惑:这儿是戈壁荒滩啊,除了满地石子儿,连人烟都没有,连草都没有一棵,吃啥呀?

她们就傻子一样站在那里,心里着急,无计可施,有人开始嘤嘤的哭泣起来,这是人到的地方吗?会不会弄错了地方啊?

正当女孩子们无计可施的时候,突然从这些石头的下面,陆陆续续像冒出来好多人来,仔细一看,正是最早来到这里的那一批战士。

奇怪了,什么叫石头的下面冒出人来?原来呀,最早来的这一批战士,因为这里没有房子,他们就在这里开挖洞穴,用石头搭建了简陋的居所,俗称地窝子。

这些从地窝子里转出来的男兵们,看到来了这么多的美女,高兴劲儿的别提了,齐声高喊:欢迎你们加入革命队伍,跟我们一起战天斗地,誓把荒漠变绿洲!

然后又来了第二批,第三批……总之把八千个湖南女兵陆陆续续引到了新疆。

这里艰苦的环境锻炼了年轻的姑娘,跟战士们一起劳动工作,屯垦戍边,爱情的火花也诞生了。过了一年时间,年轻的战士大部分都找到了自己的女朋友。又过了一两年,他们就在毛主席的像前,戴着大红花结为夫妻,组织上面给他们颁发结婚证书。

时间一晃好快啊,距今已经是六十多年过去了,石河子这个地方已经发展成新疆重要的城市,“八千湘女”和兵团战士们实现了把荒漠变绿洲的誓言,但同时,他们都已经垂垂老矣!

曾经在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交给我一个特殊的任务,让我来带一个特殊的旅游团。我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团队,等到接团以后,才大吃一惊,里面全是老老的兵团的爷爷奶奶们。我领着这些老人参观兵团博物馆,他们看着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物品,会忍不住哽咽,老泪纵横,其中一位老奶奶,站在一幅积雪茫茫的大山前,忍不住还大声的大哭。

我上前安慰老人,得知这位老奶奶十七岁就进了新疆,十九岁跟兵团战士结为夫妻,分配到阿尔泰山地区。冬天的阿勒泰闹雪灾,一场雪下来就是一天,可以积雪到一米多厚。那一年,她的一个孩子生病发烧,虽然他们的住所离看病的医院也就是四五十公里,但是因为连下三天的雪,道路完全被封住,没有任何一辆车能出去,最后致使她的孩子发烧烧死。

这些老人们告诉我,这样的事情在生产建设兵团很多很多。那个时候生活很艰苦,好多姑娘嫁到这来的时候,他们连一个锅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吃大锅饭,或者在别人家蹭饭。慢慢的,熬过了最初的一年两年,然后才慢慢地盖了房子,生活也慢慢的好了起来。

当时的我,听了老人们的诉说,也是禁不住泪水滂沱。这些奶奶爷爷们为了新疆的建设和发展,献出自己的青春,还献出了自己的子孙,这是多么崇高的奉献!她们为兵团事业和新疆发展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仰,她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巍巍天山和茫茫戈壁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