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失踪核潜艇重见天日,钛合金壳体和超级核反应堆技术曾独步天下

7月8日挪威媒体报道,一个俄罗斯-挪威联合研究小组利用挪威制造的Ægir6000深潜器,在巴伦支海挪威熊岛西南约185公里对沉没在1700米深海海底的苏联海军K-278“共青团员”号核动力潜艇进行了调查。

在对从潜艇指挥围壳通风管道是抽取的水样进行分析后,研究小组发现潜艇已经发生了核泄漏,水样的放射性未受污染的水体的10万倍!调查结果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共青团员”号在不幸沉没三十多年之后,其反应堆和两枚核战斗部鱼雷终于开始对环境造成严重辐射污染,目前研究小组正在该海域进行进一步调查。

K-278“共青团员”号核潜艇曾是苏联海军的骄傲。该艇是苏联建造的唯一一艘685型攻击核潜艇,水下排水量8000吨,集当时苏联核潜艇黑科技于一身。该艇在于1983年12月服役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

“共青团员”号的耐压壳体采用钛合金制造,在1983年8月创造了下潜1200米的世界纪录,大幅提高的作战深度能增加该艇的隐身性能,降低被美国海军反潜机和潜艇发现的可能。“共青团员”号装备有六根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常规/核战斗部鱼雷或RPK-2“暴风雪 ”反潜导弹,

“共青团员”号采用了液态金属铅-铋共晶(LBE)冷却剂驱动的先进核反应堆,使该艇仅凭一座反应堆就能达到近38节的最大水下速度,这是因为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运行,而不会出现冷却剂沸腾的情况。此外与钠或钠-钾冷却剂相比,铅-铋共晶也不会自发地与水或空气发生反应,在操作上更安全。

“共青团员”号还采用了先进的双壳体结构,通过增加内外壳体之间的距离来屏蔽内部噪音,据说噪音水平与美国“海狼”级核潜艇相当。

虽然“共青团员”号如此先进,但大量使用未经验证的技术为该艇的悲剧埋下伏笔。

经过多年的测试和评估,“共青团员”号终于在1989年4月开始了首次作战巡逻,但4月7日该艇发动机舱突发电线短路导致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开来,无法扑灭。潜艇紧急上浮,艇长被迫发出全员逃生的命令。四名艇员在火灾中直接遇难,其他64名艇员全部离艇。“共青团员”号在当天17时15分沉入挪威熊岛附近的深海。不幸的是,苏联当局对这一事件救援反应缓慢,导致64名艇员中有34人因长时间暴露在北极海域的低温下而死亡。

“共青团员”号的沉没成为悬在挪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自从事故发生以来,已经有许多探险队调查了残骸,检测到艇体周围周围的辐射水平升高,但没有发现实际核泄漏。1992年俄罗斯的调查发现该艇侧面出现长长的裂缝,增加了泄漏风险。但由于潜艇沉没海域过深,如何对该艇的两枚已经解体的核鱼雷以及核反应堆进行密封防泄漏处理,一直是令挪威和俄罗斯两国头疼的大问题,至今没有提出妥善解决方案。

作者:阿姆斯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