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叛匪,枪法极准,专门盯着解放军的机枪手打

这是一张骑兵第一师的老照片。

这张当年骑兵第一师一团四位干部的合影,原东疆军区后勤政委郭文忠老人(后排左一)珍藏至今。郭老当年身着五五式骑兵军服,腰扎五五式校尉武装带,腿上是上宽下窄的马裤。

前排左一是一团团长韩兴,1953年甘青川边剿匪时是一团政委,前排右一是一连连长高占林,后排右一是一连指导员耿家生。

照片摄于五十年代中期,照片中和郭老并排站立的耿家生指导员,59年在平叛作战中牺牲。

郭文忠政委祖籍张家口,1948年参军后,在骑兵第一师前身之一,著名的“察骑”骑兵第三师,参加了解放战争,建国后历经万全合编、53年甘青川边大剿匪和59年甘青南平叛,并下连队亲自参加战斗,亲身经历了这两次剿匪平叛,郭老向我讲述了这张照片的更多细节。

“耿家生是一连指导员,战斗时,我们的机枪射手被叛匪打中,副连长接过机枪继续打,又被打中,耿家生指导员又上去,接着打,就中弹牺牲了。”老人说到这里情绪已经控制不住,我赶忙岔开话题。

59年剿匪时,叛匪的枪打的特别准,陈老和刘老都曾提到,叛匪的步枪前端有个叉子,往地上一架,排子枪打的很凶,机枪手是重点目标,一挺机枪,连续伤亡一个射手两个连级指挥员,可见当年平叛作战的激烈程度。

53式轻机仿制苏联德普式,是新中国第一代制式轻机枪,47发的大弹盘,有很好的火力持续性,当时通称转盘机枪,更多地见于抗美援朝战场。实际上,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才有部分部队装备了苏援武器,前四次战役还是用万国牌打的,轻机枪就有捷克式、布伦式、歪把子、勃朗宁等等。五十年代中期,全军陆续列装53式,直到六十年代初被56式班用武器系列更换,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仍有未来得及换装的部队在用,是一挺功勋枪。

58年的平叛作战中用的也是这种型号,如果骑兵乘马,要抡起这12公斤的重家伙无依托射击,没有超强的臂力和严格的训练,真干不了这个兵种。

换话题,说对手,我问郭老:“ 郭老,53年剿匪时,您见过马良吗?”

“押下来时见过,我们一团团部就在他藏身不远的地方。抓他时,一连连长李杰被他们打了一枪,伤在这里 ”郭老指了指右颈部位:“抬下来时我也见到了 。”李杰是那场剿匪战斗骑一师的战斗英雄 ,率队与叛匪短兵相接,马良扛不住了,出洞投降。

我又问:“郭老,有一种说法,说部队抓马良多次扑空,最后找到了一个知道底细的当地人,给了他一千大洋,他还要求部队必须把他绑了,才领路找到马良藏身的山洞,这个说法真不真实?”我对这个说法有点不相信。

没想到郭老肯定地说:“有这事,当时一团财务股长就是我,大洋是师里批准后,我亲自领回来的,是参谋送去的 。”

“他们只要袁大头,别的大洋都不要。”

那时,第一套人民币早已经在全国流通,甘青南牧区因偏远闭塞、匪乱不断,当地还在通用大洋。部队的政策是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发动群众相结合,能不使用武力尽量不用,以团结、保护群众为重。这个带路人拿了这么多钱还怕得要命,要部队给他上绑,让叛匪认为他是被迫的,可见叛匪当时的嚣张势头。

甘南牧区只用银洋,当年任连指导员的刘交旺老人也提到过,53年剿匪后,连队要搭房子过冬,看着满山的松树也不能砍,只能向当地的头人买,不管粗细,一块大洋两棵。刘指导员带着一个排长、一个通司到了当地一座寺庙里,通司就是翻译,谈完了,刘老就和对方喝了血酒,歃血为盟,当晚三人就住在寺庙里 。刘老说:“ 喝血酒要扎破小手指,他们让我咬,我说我不会,拿针来。喝了血酒就要互相保证安全,晚上我们就能住在那里 。”

剿匪平叛,不只是军事仗,政治因素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当年的解放军基层指挥员,政策和策略都要努力去把握。骑兵第一师的军纪严明,后来在军地、军民关系及民族团结方面得到社会广泛赞誉,是有传统的,平凉新闻曾经报道过,骑兵第一师离开十几年后,当地耕田拉车,还用着部队支援的马匹,农民说:战马下放,这些功臣遭罪了。

本文作者 :徐渡泸,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