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一种巅峰叫:开大G


原创/孟笑宇

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中,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都会奏响约翰施特劳斯的那首《蓝色多瑙河》,亲临现场感受爱乐乐团的那份震撼是无论再怎样的顶级影音效果都无法还原的,所以每年金色大厅的入场券都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在维也纳以南300公里、多瑙河支流穆尔河沿岸的盆地内,是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格拉茨,这里人口不足30万,气候温和,一年超过300天阳光普照,同时这里蕴藏着40年来从未被撼动过的一款汽车——梅赛德斯奔驰 G-Class。



其实在46年前的1973年,G-Class第一个木制模型就已经完成,次年原型车开始经历各种严苛的测试。1975年新工厂建成,最终在1979年2月1日,这款全新车型开始在格拉茨工厂生产,大G的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1979年开始生产的是G-Wagen 460/461,目前在奔驰的车型中,G级是服役时间最长的一款。1990年正式定名G-Class的第一代G级底盘代号463。直到2018年,G-Class在39年后“仅仅”更新到了第二代,代号W464,也就是全新大G。40年初心不改,G级的传奇还在继续, 任时光荏苒,唯传奇永恒。



目前在格拉茨,每一台G-Class在生产之后,依然被有序的运往全球最富裕的地方,但每一年有少数的G-Class也被运抵最具挑战的两个区域,一是位于阿联酋的迪拜,第二是甘肃的敦煌。这两个地方的共通之处在于具有全球最极端的沙漠地形,同时也是大G粉丝们最渴望征服的圣地。

选择这两个地方的另一种原因是,如果在没有在沙漠上「驾驭」过G-Class,就没有资格说“了解它”。




那么“玩沙”究竟能给大G证明什么?

在去年全新G-Class上市的时候,我曾经说过,衡量一辆终极越野的标准是,不在于能攀上多高的巅峰,而是它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巅峰。

不过这次想表达的是,这种底气靠的不是口号,是能力。



G-Class在敦煌的沙漠越野提供G500与G63两款车型,除了降低胎压之外没进行过任何的改装,而在我此次达到的时间上,整片沙漠已经持续数天高温烘烤,沙子的柔软几乎已经达到几乎无法步行的程度。



先谈一下G500的感受,在这种条件下,我只打开了中间一把锁,此时ESP会完全退出工作,但前后悬依然是公路状态,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G500在沙地上的起步十分轻松,由于采用的为40:60扭矩分配的全时四驱,所以沙地直线加速中前轮不会出现过多挠地的现象,就像在平坦公路上一样,很容易找到抓地力,而虽然这一代车型的前悬已换为双叉臂,但越野路况下的姿态控制依然牢固,关键的是,这种底盘布局将越野操控性得到更大的提升,路感更加清晰,转向更加敏捷,这对于沙漠驾驶中对地面状态的判断十分有利。



这一代G500在沙漠中另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在于循迹性的提升,油门与刹车的控制明显变得顺畅了。在几次翻越沙丘的时候,由于到达坡等需要减速,试探刹车后能清晰的感觉到G500对环境的判断和稳定性,这对于沙漠新手来说,这种感受极其容易让人上手。

更好玩的是脱困,车内教练给我们的说法是,自从沙漠越野换上了全新大G后,陷沙的几率少了太多,而即使被陷进沙地,几乎都能实现自我脱困,所以此次所准备的挖沙板和救援车丝毫没派上用场。




然而G63却是另外一幅“德行”,可以说沙漠对它来说就是一片天堂,好比劳力士的鬼王终于有一天能让它下潜到3000米以下了。

同样在关掉一把锁的情况下,只需要控制油门的深浅,车辆能视沙丘为平地,特别在沙丘之间“滑圈”的过程中,加上V8引擎带来的动力与惯性,车身能超过侧倾35°的极限,经历过这种场景,过山车只算是它的入门级,在浑厚声浪的配合下,这种与生俱来的信心,让人认为这辆G63可以说能穿越地球上所有的沙漠。




所以每个人在接触过大G之后,都会明白为什么它会成为直男心中的图腾,也会成为女人心中的男神。而在奔驰的沙漠越野中最后只会有一种遗憾,那就是时间太短。



40年来,G-Class没有过对手,但我觉得其中一个理由是,即使是竞争品牌也没有想过去制造一款与它类似的车型,因为,对它的认知尊重大于仇视。

------

体验回来,在一次车圈的饭桌上偶然谈到了奔驰的这辆大G,我无意中感慨了一句:在坐的男士里肯定肯定有人将这辆车视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然后一眼望去,一堆人拿出了肯定的眼神,甚至还看到一种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和女人追求箱包一样,其实男人也在不断寻找下一个“玩伴目标”,但在我看来,大G能让人止步,且更能让走向巅峰后的灵魂得以托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