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就算打也没用,三个步骤轻松搞定

图|文原创:护芽妈妈 欢迎您的转发、分享。

在很多人童年的记忆里,都有爱而不得的东西。孩子有时会将别人的东西偷偷拿走,被家长发现也注定是一顿毒打,还会被打上“偷”东西的标签。但在孩子们的意识里,这真的是偷吗?这么小的孩子就变成一个“小偷”,父母眼里的“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消失的小音响

小叶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教育出来的儿子也是一样,小叶的儿子今年五岁了。有一天家庭聚会,很多亲戚都来到小叶的舅舅家吃饭,小叶的表哥买了一个小小的音箱,只要连上手机,就可以放出音乐。在热闹的家庭氛围中,小叶的哥哥就拿出这个小音响,给大家放点音乐,活跃气氛。

小叶的孩子看到这个小音响,特别的好奇,来回摸了很多次,大家也没有在意,在聚餐结束之后,各自都回家了。但是小叶的表哥却发现,小小的音响,竟然凭空消失不见了。搜遍了房间每个角落,小音响都没有找到,于是小叶的表哥就在群里面发文,是不是有谁拿走了小音响,小叶当时还觉得,小小的音响谁会拿。“没有人拿,是不是自己不小心放哪里了弄掉了,人多没看到。”在群里这么一聊,大家也没有在意。

回到家小叶帮助孩子收拾书包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小音响竟然在孩子的包里。突然小叶的脑子嗡嗡响,感觉自己刚刚在群里讲的话,啪啪被打脸了,孩子怎么会拿这个小音响呢?于是小叶就质问孩子,孩子说:“因为这个小音响能放出很大的音乐,想要在自己家里放,所以就拿回来了。”小叶问,“那你不知道这是别人家的东西吗?”孩子回答说,“这是叔叔的,又不是别人家的,所以我就拿回来了。”小叶没有过度的批评孩子,就对孩子说,“以后拿别人家的东西都需要提前先和别人打招呼,别人同意之后才可以拿,孩子懵懂的点了点头。”

为什么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的世界并没有那么复杂,拿别人的东西只是非常单纯的出于自己的私心,特别想拥有,父母了解到实际情况之后,再去做决定。

1、自己真的喜欢

只有非常喜欢一件东西,孩子才会直接不和别人商量,想要完全的占有。成年的世界里,有明确的物权观念,即使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只要别人没有允许,也坚决不会拿别人的东西。那是因为成年人会自我克制,而孩子却不会,喜欢就是喜欢,就想拥有它。

2、自己求得不得

有些孩子已经和父母强烈的表达了对某个物品的喜爱之情,但是父母总是拒绝给孩子买,孩子没有办法,只能通过自身的渠道来获得。孩子并不认为这种渠道是错误的,只知道这是自己一直以来求而不得的东西。

3、单纯地怕失去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才想直接的占有它。孩子的世界单纯的只有玩具,零食,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其他的小朋友的玩具特别好玩,孩子特别的喜欢。但是到了时间,小朋友就要回家了,玩具也要带走,孩子舍不得,害怕失去这个玩具,于是偷偷的将玩具放在了自己的书包里,这样就可以时时刻刻的玩耍了。这种想法很简单,但是在成年人看来无法接受。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平时在操场上玩玩具,玩的好好的,突然有个小朋友横冲直撞的跑过来,直接抢了孩子的玩具。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孩子会因此嚎啕大哭,也有些孩子会主动把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其实出现这种事件的最根本原因是孩子还没有物权意识。不像成年人,能够分清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不能随意给他人,别人的东西,我们也不能随意拿。但是孩子脑海中并没有自己的物权意识,只有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才会有完全的想要占有的心思,但是对于自己可有可无的东西,即使别人拿了,孩子也不会有任何的想法。

家长应该怎样避免

孩子总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个不好的现象,家长如果不加以干涉,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事件,在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也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因此父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避免孩子出现随意拿别人东西的情况。

1、培养孩子物权意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不断引导。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本就是一无所知,从不断的去探索之后,父母加以引导,才会形成正确的三观。要想缓解孩子拿别人东西这种情况,可以先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让孩子知道保护自己的东西,不侵犯他人的权益,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在后期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也会加以克制。

2、让孩子学会分享

小朋友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特别羡慕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时候孩子想要伸手去拿。家长可以换一种方法,教会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这样其他小朋友也会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孩子,在不断分享的过程中形成玩具的共享。也就杜绝了孩子拿他人玩具这种不好的行为。

3、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这一项技能,无论是在孩童时期,还是在成长之后,都是必不可少的。从小教会孩子换位思考,还是能够明白,当自己的心爱的玩具被他人拿走之后,自己怎么找都找不到时,是如何一种感受。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会更加的懂事,更加的成熟。

发生了怎么解决

如果事件已经发生了,父母一定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千万不要给孩子戴上“偷”的标签,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1、了解真实原因

孩子在生活中,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了,父母发现之后,不要对孩子过度的斥责,而忽略孩子拿东西的原因。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帮助孩子来缓解这一问题,从而真正的让孩子成长。

2、根据原因,选择告诉孩子哪里错了,哪里没错

当孩子说出原因之后,根据原因对症下药。如果孩子是因为之前和父母提过买类似的玩具,但是父母总是假装答应,然后忽略孩子的想法。在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有了之后,就想占为己有,这时候,父母就应该先自我道歉,作为父母不应该忽略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其次对孩子自身的错误也不姑息,但是在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要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孩子心理的成长。

3、让孩子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

如果孩子拿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可以让孩子通过换位思考,假设自己心爱的玩具被别人不知不觉地拿走了,自己怎么找都找不到,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再去问孩子,被孩子拿走玩具的小朋友,现在是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一对比之后孩子就能知道自己的错误,且下次再出现同样的事件,孩子是不会再做出一样的举动的。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在引领孩子的道路中,父母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成长,同时也要将问题彻底解决,扼杀在摇篮中。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护,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护芽妈妈,伴您在育儿路上,给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么烦恼,需要倾诉和解决,欢迎发来私信,望我能给您带去灵感和宽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