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分享的孩子,容易被社会所“孤立”,原因在于这四点

图|文原创:护芽妈妈

快乐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它不会因为你分享给他人而减少,相反有时候分的越多,得到的快乐越多。很多人正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失去一种和他人共处的快乐。因此,从小引导孩子学会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家长除了语言上不停的对孩子教育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孩子心底出发,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独生子女的快乐,不愿分享的苦楚

独生子女从小享受家庭独一无二的爱,没有他人的争抢,也没有孩子的陪伴,有好处,同样也有坏处。

玲玲是家庭里唯一的女孩,玲玲的妈妈本来是想再生一个,可以凑个儿女双全。但是生完玲玲的时候大出血,身体出现问题,不再适合孕育新生命,自此玲玲就成为家庭里唯一的宝贝,家里所有的人都把爱给了玲玲的一个人,在这样家庭长大的玲玲过得很开心也很幸福,但似乎总是缺少点什么。

转眼间,玲玲已经开始上大学了,大学是离开家庭独自成长的标志,在这里是一个新的起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离开的父母的玲玲生活过的并不如意,没有人再给自己洗衣服,做饭,每天还要自己去食堂打饭,面对人山人海的食堂,玲玲总是很心烦,相比于这个,更让玲玲头疼的是人际关系。

玲玲的家庭还算富裕,给玲玲的生活费也很高,玲玲比较热爱科技,总是买一些智能的游戏机来玩耍。在同宿舍的舍友看到之后,都觉得很好奇。而玲玲平时都是一个人抱着这个智能游戏机玩耍,很多性格开朗的同宿舍的同学会过去问玲玲,玲玲特别冷淡的表示,就是一个游戏机,当别人向玲玲借着玩时,玲玲的表情开始变得微妙,最后甚至直接拒绝了同学。就这样,宿舍的舍友开始对玲玲孤立,玲玲觉得大学生活太无趣,想融入又不知道该如何融入,整个大学生涯,玲玲都显得非常的孤僻,过得并不快乐。

有一次回家,妈妈问起玲玲的大学生活,玲玲回答说并不像妈妈说的那么有趣,我不知道如何和其他同学相处。这时妈妈告诉孩子,你可以和他人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学会和他人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朋友,这样你会发现大学生活有很多的乐趣。但是玲玲表示自己做不到,每次看到别人想拿自己的东西时,内心都是拒绝排斥的。妈妈认为,是自己从小对孩子太娇惯了,才会让孩子变得太过自私,不懂得分享。

孩子不懂分享的原因

不懂分享的孩子,其实生活得并不快乐,无法融入他人的生活,更没有真正的朋友,而分享是从幼儿时养成的一种习惯,孩子不懂分享离不开以下四种原因。

1、被惯坏了

一般不懂分享的孩子,都是在生长独生子女的家庭。因为在多个孩子的家庭,从小就会出现分享玩具,分享零食的事件,在这种环境之下,孩子是不会吝啬自己的东西的。相反,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东西都是一个人的,无论是吃的零食还是玩具,在这种环境之下,孩子已经习惯了。也可以说被父母惯坏了。所以当只要自己有东西,都不会选择和他人去分享,更没有这样的概念。

2、自私

每个人都会自私,但是自私的度不一样,有些人自私,只是针对重大的事情,而有些人自私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和他人分享,但是却想要去占有其他人的东西,这就是太过自私所造成的,这种原因除了自身原因外,和家庭也是脱不了关系的。

3、觉得别人没有与他们分享

分享,在很多小朋友的眼里,应该是互相的,他们认为是一种交换的过程,“我把这个玩具给你,你就应该把那个玩具给我。”孩子在长大的时候,他人出现好玩的东西,从不和自己分享,利益应该是对等的,所以自己也没有必要主动去和他人分享。

4、单纯的喜欢不舍得

当孩子特别喜欢一样东西时,是深深的想要占有它,不喜欢让任何一个人来触碰,更别提分享了。这就是单纯的一种喜欢,没有任何的杂念,但是对于其他的东西,孩子都是愿意去分享的。

不愿分享的孩子会怎样?

不愿分享的孩子,虽然占据了自己的东西,但长此以往,生活并不会如意。

1、不被欢迎,被孤立

孩子之间要想获得好的相处,首先是分享。通过分享获得相同的兴趣爱好,这样关系才能够更加的长久,相反不善于与他人分享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不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斥,因为同学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又怎能相处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容易被孤立,变得不合群。

2、性格走偏

孩子被其他人孤立之后,孩子的内心也会形成一种他人不理我,我也不理他们这中思想,不去想办法融合,反而内心更加的厌恶,从而形成一种孤僻的性格,不善于与人交往,厌烦人群。只喜欢自己安静的躲在一个角落,不是喜欢独处,而是不知道和他人如何相处。一旦自身出现问题,就发现无人诉说,连个帮助的人都没有。

3、不孝顺

孩子太过自私,凡事都以自身为主,父母惯坏了孩子,让孩子觉得父母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父母就应该为孩子考虑,孩子在这样的思想下,一定是不会孝顺的,一旦自己毫无前途,就会责怪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不当,很多事情都会怪在父母的身上。从而变得不可理喻,成为父母心中最不愿意看到的那个模样。

孩子不懂分享,家长该如何引导?

孩子不懂分享,和家长是脱不了关系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不断的去引导孩子,不能强迫,只能发现问题,说理形式,来引导孩子慢慢成长。

1、了解原因

孩子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和他人进行分享,父母应该了解原因,对症下药。比如孩子害怕东西和他人分享之后就会失去,害怕他人直接的占有,孩子的内心就是过不去。针对此家长可以树立正确的案例,告诉孩子,分享有时候并不是送给他人,而是一个时间段内的共有,通过和他人产生的共鸣而得到快乐,远远超过分享的事物独自占有的乐趣。

2、换位思考

孩子之所以不愿分享,正是因为不知道考虑他人的感受,可以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当别人分享给自己最喜欢的物品时,下次自己有好东西也会想分享给他人。所以孩子主动的分享,会给自身也会带来好处,更有利于孩子人际交往的和谐。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主动与孩子分享,慢慢感化

在家长的引导之下,孩子依旧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家长不能强迫性的要求孩子去分享,甚至出现强制的行为,这样会给孩子心里造成伤害。相反父母可以通过榜样的作用来影响孩子,和孩子之间不断的去分享,慢慢感化,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知道分享的乐趣,了解到分享的好处,渐渐孩子在生活中也会尝试着去分享。

从小教会孩子分享,长大之后更利于孩子在社会上立足,同时也会让孩子过得很快乐。在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共同拥有的感觉,得到前所未有的乐趣。人生本是孤单的,通过分享,才会越来越精彩!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护,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护芽妈妈,伴您在育儿路上,给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么烦恼,需要倾诉和解决,欢迎发来私信,望我能给您带去灵感和宽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