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爸爸总结一年心路历程:这么办治标又治本

【好玩小科学】,给孩子有趣的科普知识,家长也爱看。快来加入我们吧。

本文讲述儿子问号在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使用手机的真实故事。

我坚持把这篇文章发出来。因为相信它的独特性——来自于生活

手机进入儿子的生活:如临大敌

一年前,因为学校要求,孩子都需要配备手机,我把淘汰的苹果手机给儿子问号使用。因此也开始关注此话题。

晚上出门散步的时候,遇到邻居侯叔,他孙子和问号是同学,聊了起来。

侯叔说:“我家孙子一天到晚都不出门,总在玩手机,晚上玩到十一二点呢!他父母没时间管他,我做爷爷的说了他不听,这可怎么办?”

“爷爷说的不听,孩子玩手机,我们当父母的说了也不听啊!”旁边一位孩子家长说。

散步的人们很快聚在一起,吐槽自家孩子使用手机过多。

看来这个问题真是困扰了不少家长。

迫于现实的需要,无奈地给问号配手机之前,我和问号妈妈有很多担心,听到邻居们的吐槽,我们的心更加沉重,有如临大敌之感。

小学前几年,我们都没有给问号配手机,那时候我担心孩子会和社会脱节,会和新技术脱节。

现在好了,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我们的担心聚焦在“是否会沉迷手机”。

手机的诱惑我们有亲身体会,有一阵子,我们夫妻俩沉迷于抖音,睡觉前准备关机,不觉又刷半个小时,睡觉时间不断延后。我们大人都很难克制,孩子幼小的心灵如何抵挡得住这“极致诱惑”。

带着无限的担心和忐忑,我们踏上了惊心动魄的旅程。

一年后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问号会使用手机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

会使用手机查询网络信息,高效进行学习;

这一年,和同学们学会了简单的社群交流,从中获得很多欢乐;

最重要的,他懂得了克制,晚上完成作业会玩一会,九点会把手机放到书房;中午午休前也会看半个小时左右,到了一点会把手机放到卧室外;

有近视+散光的他,虽然多了手机,但近期检查时,裸眼视力还有提升。

为什么会有还不错的效果?我把这一年的亲身经历总结成两步。

第一步:根据孩子特点分析。

相信不少家长和我一样,在孩子开始使用手机时,会查询很多资料。我到网络搜索了一下

, 竟然有几百条看起来很不错的信息!

研究后,我和问号妈妈回到原点:以孩子自身为出发点。

问号特点分析:

  1. 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小学以来学习的事情都是自我管理,对于学习这件事,我和问号妈妈不会有太多担心。
  2. 比较有主见:因为我们家风主张尊重、平等,问号从小就较为有主见。家里的事情,一些规矩的制定他都会参与,我们完全平等地对话。
  3. 有自己的爱好:问号喜欢读书,平时在家里大部分时间会用在阅读上,电视基本不会限制他看,他会自己找到喜欢的动画片,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然后自己关了去房间看书。有自己的爱好,他应该不会沉湎于手机吧,我们当时是这么预判的。
  4. 视力较弱:天生的散光+近视,让他早早地戴上了眼镜,因此我们总要特别提醒他休息眼睛,经常做眼保健。

基于对问号特点分析,结合网上各种专家的建议,我们最终决定采用:原则性管理。什么叫原则性管理呢,就是首先清晰讲明手机使用的原则,并不对具体如何使用加以限制,平时,基于原则,我和问号妈妈偶尔提醒,作为辅助手段。

希望他在较为宽松的环境,去经历那些诱惑,感知诱惑,通过自己的摸索,找到合适的方式。只有在有病毒的环境中生存,才能产生应有的免疫力。

通过家庭会议,三个人都谈了手机的价值和危害。我们把沉迷手机的危害逐条写出来:

危害视力;蓝光会影响睡眠;脾气暴躁;吞噬时间等等。

家庭会议后,我们一家三口达成共识:主张驾驭手机,而不是成为手机的奴隶。沉迷手机是我们家庭的红线,三个人谁都不可以触碰。

初步效果尚好,不乏暗涌浮动

因为问号也参与到这个原则的制定,所以使用手机的是非判断,在他心里落地生根了。

有了基本原则,加上我和问号妈妈的提醒,刚开始两三个月,一切都在正确的轨道上:

他会及时做眼保健操;作业及时完成;阅读和运动都能保证。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手机的力量超过了我的想象,它对人的吸引力,特别是成长中孩子的吸引力大到什么程度,我并没有认识到。

四、五个月后,情况开始出现不好的变化。

寒假回乡省亲。问号每天完成一部分作业,自由时间多了起来,时不时地躲在某个角落悄悄地玩手机,和同学们聊天。

问号已经适应初中的学习进度,争分夺秒地完成作业,刚开始他还看电视,看书或者玩游戏,很快这些难得的自由时间都用来看手机。

这样的渐变,我们在煎熬中忍耐了几个月,逐渐增加了提醒。

问号对我们的提醒表现出不耐烦和抗拒,为避开我们的提醒和监督,问号开始躲进卧室。在卧室里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且拒绝我们进入他房间。

更大的变化,因为玩手机,他开始把作业放到最后,导致晚上赶作业,睡觉时间越来越晚。

第二步:规则及时调整,沟通和尊重更重要。

看到这样的变化,确定的底线已经接近,而反复地提醒也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考虑到孩子大了,如果走向对立面会更加难以沟通。于是我采用在尊重问号前提下,和他真诚地谈话,进而制定更加具体的规则。

我和问号妈妈先制定了“细则方案”,手机使用时间和地点,违规处罚措施等等写了满满一页。这一份手机使用细则,算是比较详尽。拿出来之前,我先和问号进行了一次沟通。

沟通中,虽然他极力反对新规,但是我发现三个信号:

  • 1、 孩子内心有是非判断的,很清晰地知道沉迷手机不好,说明前一阶段的做法还是起到了效果,只是他还是暂时难以抗拒手机的诱惑;
  • 2、 他说了一句:我虽然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还是反对签订条约。说明他知道规矩的重要性。
  • 3、 学校已经有很多规矩,他不想把温馨的家里搞成牢笼似的。说明家里是他相对比较放松和自由的地方,这种感觉应该尽量保持住。

这三个信号,我看到积极的一面:他有基本的判断,也懂事。

因此我的做法就不能太硬,太强势则会将这些难得的积极面压制:我需要充分尊重他,规则必须三个人都同意才行,否则宁可放慢节奏。

我对细则进行了修改,简化成几条,两个版本我都拿出来给问号看。

我们席地而坐,又一次坐在一起沟通:

看到两个版本,问号表示了反对,“绝不会在这种丧权辱国的家规上签字!”(孩子原话)不过,反对的程度已经比第一次沟通轻微一些,因为他知道我们做了很大调整。

妈妈用温柔接纳了问号的情绪。

我语气平和但坚定地跟他说了三点:

第一:新的规则如果没有你的同意,就不颁布,因此我们一定会尊重你的意见;

第二:驾驭手机,而不是被手机奴役,这是我们的家规,现在情况朝不好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做一些调整,不只是你,而是我们全家一起;

第三:你说希望家里保持温馨和自由的状态,我很开心你这么说,这也是我的想法,因此我会尽量把规则减少到最少程度,惩罚措施我会删除的。到时候我再给你看一个版本,你看可以吗?

最终,新规做了优化调整,简化到只有最核心的两点,问号开心地同意了。

我把新规手写抄写下来,贴在家庭公告板上。

新规则调整后,没有很多条框,对关键的节点做了明确:午休和晚上使用时间和地点。效果产生了,一家三口都按照新规使用手机,互相监督提醒。问号能很好地管理使用手机的时间。

出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变化——经过探索、波动,终于慢慢学会了驾驭使用手机。

回顾这一年的经历,过程中有痛苦,更有用心后的成就感。重要的是我们都在变得更好。

总结一年心路历程,我想说:

真正尊重孩子。我其实不太喜欢管制、管理孩子这样的词,非常反对把孩子当作命令的对象,整个过程,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和他平等对话这很重要。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永远不要站到孩子的对立面去。尝试找到孩子的积极信号,因势利导。

发展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比短期效果更重要。要有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要因为一时没有效果而采取急功近利的手段去制止。要有平和的心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发展其自我调整、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要从一个更长的时间段去观察,切不可毛躁,要求立即改变,马上出效果,急功近利的话,走向孩子对立面已经不远了。

主动改变自己比改变孩子更有效果。不少家长或轻或重会沉迷手机,为了教育孩子,会假装另一种状态。我和问号妈妈在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人是平等的,为了给孩子好的榜样,自己的标准比制定的规则还严格,真诚地在孩子面前做到一致,惟其如此,我们的语言和规则,才能有严肃性,才能有威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更愿意说,是孩子给我们机会:和他一起成长,学会驾驭手机。

我的做法是否合适?欢迎讨论,同时您和孩子在使用手机过程中遇到什么烦恼,有好的经验,欢迎留言。

本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