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公交车上大吼大叫,家长非动手不可吗?

读友邀答:坐公交车时看到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一直发出尖叫的声音,让车上的乘客都觉得十分闹腾。孩子的家长也觉得不好意思,就轻轻捂住孩子的嘴巴,孩子反而更大声了。最后,孩子母亲动手打了孩子一巴掌,这才安静下来。在公交车上孩子大吼大叫,真的非动手不可吗?你又会怎么做呢?

答:谢您邀请。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在公交车上孩子大吼大叫,真的非动手不可吗?二是孩子在公交车上大吼大叫,怎么办?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非常肯定,也必然会是绝大多数家长们共同的选择: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吼大叫固然不妥,可身为成年人动手打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不论原因和初衷是什么,都是绝对的错误!教育和引正小孩子的方法千千万万,而动手打人跟病了把毒药当良药吃一样,是绝对的下下之策,更是大人教育无能、素质低下的最直接表现。那么,小孩子在公众场合行为不得体到底应当怎么做才能不伤害?才能有效制止?才能诫勉以后?

1、第一重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在坐公交车时一直发出尖叫?

家长到底应当怎么做才能有效制止小孩子在公众场合的不得体行为并诫勉以后呢?第一重要就是“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在坐公交车时一直发出尖叫?”

刚放暑假的小李同学跟我说起大学校园生活,有个故事特别有意思:传媒系有个同学惯常拖拉和不务正业,其他同学都会高度重视并准时准点完成各种小拍摄作业任务,他总是笑傲江湖潇洒来去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篇作业,每每都是到交作业的前一天才火烧火燎赶进度。期末作业是创意拍摄校园的美,离作业提交截止时间只剩下半天时候,这家伙才狂奔去老师那里借摄像机,老师都替他愁,“你现在借跟没借有啥区别?就剩下半天时间了,现拍也来不及了啊,何况还有后期剪辑,得多少时间才够!”

该同学死皮赖脸、死磨硬泡把摄像机借来,然后在最后一滴烟岚渐次沉落的黄昏时分,弯腰垂手使摄像头保持离地三四公分的高度,然后撩开大长腿儿绕着校园围墙跑了一圈儿。第二天,该同学按时交了作业,是唯一一个没有经过剪辑的长镜头作业。最后的最后,这个作业竟然得了好几项大奖!这个长镜头所拍摄到的校园,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奇特而美,这个长镜头有个名字叫《狗眼看世界》。是的,一届又一届传媒系学子都做过这个作业,大学校园角角落落的任何一处景儿都被拍摄过,但是,从不曾有人矮下身子以离地三四公分的高度、以一只小狗狗的眼睛去看校园——正如同,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很爱很爱孩子,但却从不曾有哪个家长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做到以孩子的高度去看看孩子眼睛里所见的这个世界!

那个在公交车上尖叫的三岁小孩儿,他的尖叫是想表达什么?他的视角高度上看到了什么?那个看到让他害怕了吗?让他兴奋了吗?他小小的心灵正在经历什么?如果一个孩子的尖叫是一颗小小心灵拉响了的警笛,那么,这声警笛所传递的内容大人正在听吗?听懂了吗?听懂了的话能不能准确及时提供这个三岁孩子迫切需要的帮助?那个帮助又是什么?是来自大人的与三岁孩子同等高度的共同注视与陪伴?或者仅仅只是一个稳稳地牵手、一个暖暖地微笑、一个紧紧地拥抱?

2、第二重要:想透彻!妈妈为什么会迫不及待强行制止孩子尖叫?

家长到底应当怎么做才能有效制止小孩子在公众场合的不得体行为并诫勉以后呢?第二重要就是“想透彻!妈妈为什么会迫不及待强行制止孩子尖叫?”

正如我们所见,题主这一段文字叙述过程中,提到那个三岁小孩子的只有两个短短的句子:“孩子一直发出尖叫的声音”“孩子反而更大声了”。明明小孩子才是事件主角,可读者读后的明显感受是:这小孩子就是个背景板!反倒是车里的乘客、小孩的妈妈这些大人的表情动作甚至心理感受都成了主体和主角——为什么呢?这恰恰就是问题所在!

题主叙述的角度与立场是大人式的,乘客旁观的心理与感受是大人式的,妈妈捂嘴和打人的行为和动作也是大人式的……没有人关注过这个三岁的孩子以及他的尖叫本身,包括公交上的乘客、叙述这件事的题主以及小孩子的妈妈在内,没有人真正关注过这个三岁小孩子为什么尖叫?没有人关注过三岁视角高度的那个特定世界中发生了什么?那个发生有没有使他恐惧使他崩溃?更不会有人关注到这个三岁小孩子需不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是的,谁都知道,这世间每一件事的发生多是先有因而后有果,这世间每一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也必然会有一个原因,只要“那个因”被找到、被看见,“那个果”就会随之被制止、被改变。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在公交车上尖叫,他为什么尖叫的“这个因”如果被找到、被看见,他正在尖叫的“这个果”自然而然就会被制止、被改变。然而,他为什么尖叫这个因很重要吗?所有大人都不在乎,包括他的妈妈!

“乘客都觉得十分闹腾”,“孩子的家长也觉得不好意思!”大人们在乎的是什么?乘客在乎的是自己被这尖叫打扰到了、家长在乎的是这尖叫让她丢了面子。所以,大人们以自己视角为高度的世界中所见、所思、所做便只能是“捂嘴巴”和“扇巴掌”。“捂嘴巴”和“扇巴掌”的方式表面上看是为了“使这个尖叫立即停止”,其内里所蕴含的能量则是“使这个孩子立即消失”!

尖叫是从嘴巴里发出来的,“捂”这个动作可以“使嘴巴消失”;“嘴巴消失”便等于尖叫消失。事实却是,“捂”这个动作并没能“使嘴巴消失”、“使尖叫消失”,相反,“孩子反而更大声了”。于是,原本只是捂住嘴巴的这个针对行为,立即升级为更具震慑力的“打了孩子一巴掌”;于是乎,恨不能“使这个尖叫立即停止”,便与恨不得“使这个孩子立即消失”等同起来了。孩子被妈妈扇巴掌这个行为内里蕴含的“使这个孩子立即消失”的狠厉能量吓懵了、吓坏了、尖叫声戛然而止了,于是大人们就都圆满了——公交车里“安静下来”,乘客们满意于重新得回的“不被打扰”,妈妈满意于重新得回的“不丢面子”。

如果我们将这个小事件拍摄成小视频,拍摄过程遵照两个要求,一是剥去画面中所有色彩,只以黑白两色进行拍摄;二是将每一帧镜头都拉得长了再长、放得慢了再慢——每一个家长或者不是家长的大人,在自己脑海里一帧一帧慢慢播放这个小视频时候是什么感觉?有没有觉得是在看恐怖片?在一个封闭的公交车里,一群冷血无情的大人为了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安静”,用眼神和表情无声无息“绑架”一个年轻女人,那个软弱而无能的年轻女人为了“讨好”这些陌生人,为了让自己在这个封闭空间中呆得更加安全和安心、更加有立足之地和“面子”,于是义无反顾与这些陌生人成了一伙儿,并利用自己身为母亲的特权名正言顺充当刽子手,通过“捂嘴”和“打人”这两个外显行为动作对自己亲生孩子实施了一场“精神虐杀”!

3、第三重要:蹲下来!身为家长除了动手打孩子便教育无能,怎么办?

家长到底应当怎么做才能有效制止小孩子在公众场合的不得体行为并诫勉以后呢?第三重要就是“蹲下来!身为家长除了动手打人便教育无能,怎么办?”

小孩子在公交车上尖叫怎么办呢?家长可以不懂“蹲下来”,可以不懂“抱抱他”,但家长不能不懂,面对孩子任何不得体行为,通过“捂嘴巴”或“动手打人”强行制止这种行为是虐杀孩子精神的刽子手们干的事情,这绝不是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一个真爱孩子的家长应当干的事儿!

身为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一个真爱孩子的家长,应当怎么办?答案真的特别简单,也就六个字:蹲下来,抱抱他!

第一:蹲下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家长逛街或逛商场时候把孩子搁在童车里推着走。想想看,当家长们兴致勃勃沉浸于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的美好时候,童车里的孩子们看见的是什么?是一成不变突突冒黑气的汽车屁股、是一成不变匆匆忙忙移动的半截小腿、是一成不变光秃秃的半截树杆或栏杆……我的孩子,是在我的怀里和背上长大的。闲逛的时候,将他面朝外抱在怀里,他眼睛的高度所看见的世界,与我眼睛所见的世界是一样的;买菜两手不便,就备一根长长的大围巾,将那小小的身子五花大绑在我的背上,他小小的心脏与我的心脏紧紧相贴,他眼睛所见的世界与我眼睛所见的世界依旧是一样的。等他学会走了、学会跑了,我最常做的动作就是蹲下来或坐地上。在任何一个他想要停留一会儿的地方,马路牙子、庄稼地旁,他兴冲冲趴着看小蚂蚁搬家、看小瓢虫追露水,小小的人儿本就小,再蹲着的话就更成了小小的一团儿,我干脆也跟他一样半跪半趴。我一抬眼睛所看见的世界与他一抬眼睛所看见的,依旧是一样的。

有家长曾经问我,不嫌脏啊?脏?什么叫脏?身上蹭了土、沾了泥就叫脏吗?准备几身旧衣裳就能彻底解决,多简单!多洗两次水就能彻底解决,多简单!当你常常蹲下来的时候,小孩子一天天长成大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将都不会是问题,因为呀,不同视角高度的世界里的事情,答案自然而然就在那个特定高度的世界里——孩子自己便知道答案,你有何愁?“几身旧衣裳+几盆清水”这么简单的投资其收益与回报是十年翻万倍啊,干嘛不做呢?

我也曾见,不少带小孩子的家长,脚蹬又细又高的高跟鞋,身穿又窄又短的包臀裙……敢问,您这是带孩子呢?还是走T台呢?当你高高站直只顾着大人视角高度里那个自己是什么形象的时候,你就已经失去了与孩子享受同一个世界的机会!当你嘴里说着爱孩子却不愿意为孩子弯下腰、蹲下身,便也预示着你放弃了与孩子亲子亲密永无隔阂的机会!

亲爱的家长们,在孩子很小很矮的时候,如果你愿意多多地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高度看看孩子的世界,那么,当孩子长大了长高了、你变老了变矮了的时候,孩子也便很愿意多多地俯下身来以老人的视角高度看看老人的世界!

第二:抱抱他。

有一对夫妻闹了矛盾,女人又哭又骂撕心裂肺,暴怒对骂的男人突然走过去,张开胳膊紧紧抱住女人——“咔”,就像是按了暂停键,那些疯狂挣扎与暴怒回击刹那消声,濒临枯萎的女人像一只失水的美人鱼被放回到大海,身条儿与精气神水灵灵鲜活过来了,细眉柔软,眼眸生动,就连还挂在腮边的泪珠儿也透着小姑娘的俏意缱绻。

有一个孩子满地打滚哭天抹泪闹得不可开交,妈妈又怒又气又踢又打、又哄又劝又逼又吓,十八般招式全用遍了也还是不管用。孩子哭得太久嗓子哑了、唇色青了,整个人都开始抽搐了却还是停不下来。妈妈实在没辙了,破罐子破摔的扑腾跪下来一把将孩子扯到怀里——“咔”,就像是按了暂停键,那些疯狂闹腾与彼此伤害刹那消声,那孩子像绘本《抱抱》里走了好久好久一直在找妈妈的小黑猩猩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妈妈的那个瞬间一样,紧紧闭着的双眼和幸福的神情温柔着每一颗心!

是的,拥抱是人世间表达爱最原始最美好的一种方式,而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长大以后对待世界的方式。正如同那只小黑猩猩,虽然与妈妈走散了,虽然孤孤单单找妈妈找了好久好久,可是看到大象妈妈和小象亲密依偎他依旧会兴奋地大叫“抱抱”,看到变色龙母子、大象母子、长颈鹿母子、小河马母子亲密地在一起,他小小的心是那样失落又渴望地一遍遍呢喃“抱抱”!看见森林中的每一对母子都享受着那样温暖亲密地抱抱,小黑猩猩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他用身体最深处能够迸发的全部力量喊出两个字:“抱抱!”终于,大猩猩妈妈出现了,她把小黑猩猩紧紧紧地抱在怀里!森林里所有的动物们都为这一刻而感动、而幸福,他们开始了一场拥抱的狂欢,每一个熟悉的、陌生的动物们都紧紧紧地彼此拥抱,拥抱这种温情的感觉,拥抱这种“抱抱”的美好!

是的,父母亲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最简单也最精髓的方法就是:足够的拥抱!

孩子发脾气哭闹不讲理时候,抱抱他,给他安全!孩子在公众场合有不当行为需要制止时候,抱抱他,给他信任!孩子拖拖拉拉不做作业、磨磨蹭蹭不专学习时候,抱抱他,给他鼓励!孩子遭遇挫折、遭遇背叛、遭遇欺负时候请紧紧地抱着他、默默地听着他,给他力量!而他,会在这包含深情与力量的抱抱里找到疗愈的路,找到最好的自己——所以亲爱的,不论是对孩子、对伴侣还是对自己,最艰难最痛苦最崩溃时候,能够给予的最好支持与最美礼物,就只是一个“抱抱”!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